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回到民国当大帅 > 分节阅读 325

分节阅读 32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未尝一战的人物。你别看他和历史上相比提前了六年成为陆军大将,那完全是因为某人不负责任的改变了历史,历史上的1919年中日可是睦邻友好啊,因为王振宇这个穿越者引发的山东讨伐才使得宇恒一成在好友田中义一的推荐下成为了山东派遣军司令官,然后按照制度提前晋升了大将。历史上的宇恒一成年轻时就挺聪明,和铃木庄六一样,宇垣从小学毕业后就在母校当代课老师,十四岁就通过了教员资格考试成为了正式教员,十六岁居然当上了小学校长,1894年的小学校长,怎么着也比半野鸡大学校长要酷的多吧,况且只有16岁。但是不久,为了实现自己成为军人的梦想到了东京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不过他上陆大却比白川义则和铃木晚了两期。是1900年陆大第十四期毕业的,是所谓“军刀组”之一。陆军大学校毕业生的前六名由天皇赐予军刀一把,因此这部分人被称作“军刀组”,飞黄腾达的特别快。在萨长两藩斗的你死我活的时代,他巧妙利用两派的势力青云直上,成为了大正末年昭和初年陆军的中心人物。但是在仕途上一帆风顺的宇恒一成却没有参加过战争却是日本陆军中十分罕见的现象。

我们来对照一下日本的历次对外战争,首先是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或者叫日清战争。宇垣是冈山人,本来在军队的升迁是落到控制军队的长州人后边的,但他遇到平生第一个贵人:冈市之助后来的陆军大臣,他毕业后以士官候补生被分配到姬路旅团,当时冈市之助是大尉,对他甚为赏识,后来中日开战,宇垣以近卫联队中尉的资格,被派往广岛大本营,在营中每日目睹同营之人不断奔赴战地,自觉技痒,日望上官指派而不可得,乃鼓足勇气面见参谋次长川上操六,川上好言安慰,说一定会派你去的,不要着急云云。结果都快议和了,还是没他什么事,他再次面见川上,川上教训他:东方战事又不是这一次,潜心学习,下一次一定会轮到你的。战后入陆军大学校,冈市之助正好是教官,等他毕业,保送他去德国留学。在接下来的是1905年的日俄战争,川上操六果然没有骗我们的宇恒同学,果然东方战事不止这一次啊,吆西兴冲冲从德国留学归来的宇恒一成立刻做好了大展拳脚的准备,结果却是在整个日俄战争期间历任元山后备诸队指挥官,后备第1师团参谋,韩国驻扎军参谋,第1军参谋。准确的说,就是成为了后备军,只能眼巴巴的盼着前线的部队死光光了才能轮上去的那种。宇恒一成纵横沙场的梦想最终没能实现,因为历史上等到1931年他就因为三月事件1931年3月后来的甲级战犯桥本欣五郎和大川周明策划过一次政变,要推宇垣做首相。后来虽然宇垣自己制止了这次政变,但是讲不清楚到底参与到了什么程度而被迫辞职,6月17日编入预备役。他十分遗憾的错过了后来的侵华战争,自然也就没资格成为战犯并且一直活跃于战后的日本政坛。

但是现在这些全变了,宇恒一成居然获得了率部上战场的机会,他来不及感谢天照大神就必须考虑该怎么打的问题。

其实如果单单是军事问题,宇恒一成反到不用烦了,他宇恒一成就算军事素养再不合格也不会影响到日本皇军的战斗力。因为和青年军一样,日军的司令官只需要决定战役目标就可以了,接下来如何实现目标不需要他去费脑筋考虑,各级参谋机关会如同后世中国沿海的代工工厂一般,把这个目标分解到各个生产线上面去。换句话来说,哪怕是换个猪来当司令,日军的战斗力也不会受影响,有点后世国有垄断企业的味道。

真正让宇恒一成烦恼的是政治问题,后世军史学家在这一点上一致认为,宇恒一成最大的问题就是他太聪明,考虑的问题太多太细,算政治账算的太多了。。。

所以等李卫东他们推进到胶莱河,小日本的军队还没从青岛开出来。他们的司令官阁下还在天人交战了。。。

不过这也不怪宇恒一成本人,实在是东京方面到现在还没就战争的规模达成一致。原敬首相为首的一派虽然勉强同意出兵,但是他们坚持这次战争只是一次惩戒行动,打乱支那统一和崛起的步伐即可,不要刺激敏感的英美列强,不要引发外交干涉。而田中义一的志向显然不在此,等到日本真正出兵之后,田中义一开始鼓吹“世界征服理论”。按照他的意思,在山东的战争规模要扩大,不仅仅是在山东,在东南地区还要组织战无不胜的皇军去登陆,最终在一片混乱中,谋取满洲这个帝国的生命线。。。于是宇恒一成接到了来自东京的两个命令,一个是原敬首相亲自下达的暂缓出兵命令,另一个则是田中发来的果断出击的命令,这根本就矛盾的命令让宇恒一成一阵头晕眼花。。。

第448章 第一枪三

宇恒一成不愧是搞政治的老手,习惯于骑墙的他最终玩了个小花招,日军山东派遣军主力依然是青岛地区没有开动,但是本庄繁师团却又奉命进驻平度,也就是离李卫东连队大约八十里的地方这算什么,天知道

李卫东连队是10月23日夜秘密开入离新河镇不远的大王家村的,进村的时候李卫东就命令部队把村子给围了。这自然是引起了村子内居民的一阵恐慌,这年头,大兵围村可从来没什么好事。

于是一阵敲锣打鼓,村子里面的男丁都纷纷拿着家伙跟着几个长者冲到了村口。好在平原上村落距离较远,不然李卫东开枪杀人的心都有了。

“长官,不知道你们是哪位大帅的队伍这张大帅的纳妾税我们可都是刚交了的,这么晚就请各位长官早些回去休息吧”开口的是村里为首的一位长者,看起来还是有些年纪和见识的,满脸的皱纹说话也很是谦和。

李卫东点点头,摘下自己的军帽,指着上面的帽徽道:“我们的长官确实是姓张,不过不是坑害山东百姓的张宗昌,而是青年军第一师师长,山东临清人张自忠将军。老乡们,我们是南方来的青年军,这个帽子上的梅花徽就是我们青年军的标志,我们是来驱逐军阀,抵抗日寇的军队,是国民政府的军队,请老乡们不要害怕”

停顿了一下,李卫东又说道:“这位长者,我叫李卫东,国民政府青年军第一师的军官,我们奉命到这里执行抗日任务。敢问这位长者尊姓大名”

一听是南边来的军队,整个村子的人都不自觉的松了口气,虽然身在闭塞落后的农村,但是听南来北往的客商们提起过,说是南边的朝廷比北边的朝廷好,至少没那么多苛捐杂税,生意好做,老百姓的日子也好过。同时村里也有被张宗昌抓去打仗的壮丁,前些日子被俘虏后又被放回来,聊起外头的事情也说南边的军队规矩严,待人客气,不找老百姓的麻烦云云。

那长者十分淡然的回答道:“老朽姓王单名一个实字,字云甫,前朝的秀才,在这大王家村是王家的族长。贵军仁义之名早已传遍四海,只是不知道为何今夜要围住村子。”

李卫东戴上军帽行了个军礼道:“王老先生,实不相瞒,日寇在青岛登陆,马上就要打过来额,我奉命率部在此查探日军军情,今夜选择在贵村借住一宿,为了避免走漏消息,所以不得不围住村子,明日一早我们就离开,还往贵村能行个方便。另外我们不会白留宿的,我们会支付住宿费用和伙食费用,请不要拒绝。。。”

枪杆子出的不光是政权,还有强行进入别人加住宿的权力,这位叫王实的老人是很通世故的,所以最终李卫东他们被允许进村留宿,并且王实带头把自己的宅子让出一大半供李卫东他们住宿。很多士兵走了一天的路,在军官强迫下用热水勉强泡了泡脚之后倒头就呼呼大睡了。。。

原本想着就这么过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就继续出发寻找战机,不成想半夜这村子里又闹哄了起来。。。

深夜十二时到凌晨二时负责巡哨的九连三排一班,一班的副班长是个山东兵,名字取得不太好,叫郑关西,山东清河人,和师长是同乡,身材高大,脾气暴躁。他的名字来源很奇特,他的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没什么文化,当时儿子出生的时候,他正好在一个茶棚里听人说书,说的还是水浒传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段,正好自己姓郑,于是儿子就叫郑关西了,估计也没搞清楚郑关西是正派还是反派。郑关西和他的师座张自忠一样是在衡阳被俘虏后参加的青年军。不过因为脾气暴躁所以没能被提升军官,但是因为作战勇敢最终被调入了第一师并成为士官,在三排也算是个人物了,平日连排长都不敢对他太苛责。唯一的好处是这人当兵还算老实,平日也不会多事,所以这个排过去的三任排长也很识趣的不去招惹这个刺头。

而且郑关西这个浓眉大眼的汉子身上还有山东人特有的爽快和豪气,这天夜里他见大家都很累,就不声不响主动去站十二点到凌晨二点左右常人最困最累的一班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