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回到民国当大帅 > 分节阅读 271

分节阅读 27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基土妇与瓦寺土妇是亲姐妹,遂请瓦寺土司之子索观瀛到卓土上门入赘为继,定约索稍长即正式继位。当时,卓土诸事由两位大头人德尔科和卡尔枯掌管。民国3年1914年,索至卓克基,以谋反的罪名将德尔科杀死。卡尔枯连夜逃走去往四大坝,从此,索执掌全土实权。额外提一下,历史上的1941年,因承袭党坝土司职,索观瀛将卓土之权交子索国坤泽旺彭措执掌。这位索国坤就是麦琪家二少爷的原型了。

和川西十八家土司其他土司不一样的是,索观瀛是见过市面的,他知道汉人的强大,而这一次他不知道从哪里得到的消息,刘湘他们进藏并不是因为叛乱,而是要借乱兵的幌子进藏,恢复西藏过去的秩序,而索观瀛在这个消息的背后嗅到了机会,一个可以改变自己地位和命运的机会。。。

第359章 喇嘛教二

索观瀛在历史上是一个十分奇特的存在,虽然他是藏族土司,但是他却是一个接受了汉化并且把眼光投向山外的土司。他曾先后在成都、灌县读书。清宣统三年1911年,卓克基土司绝嗣,因卓土妇与瓦寺土妇是亲姐妹,愿请索观瀛到卓土上门为继,此后,索大胆革除异己,培植亲信。辖区内60多个大小头人全由过去的世袭改为因人命职。索先后娶有5个妻子,为求高僧助政,他将西藏三大寺之一的甘丹寺的堪布劳让金巴请回任马尔康寺主持,从而控制了全土政教大权。这里说一个题外话,甘丹寺是藏传佛教第一大派格鲁派的第一个道场,发祥之地。

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在刘湘军队大举入藏的行动帅先闻到了奇特的味道。自民元以来,四川就是天下未乱蜀先乱的地方。这个地方的军队几乎年年都在造反,但是像刘湘这样带着二万人马在西康造反之后,不但不去攻打成都,反而一心一意朝着拉萨奔去的做法如果没有问题那就出鬼了。索观瀛本身就是搞政治斗争的行家,他用屁股想都知道到这么一支庞大的军队必然是朝着拉萨那位西藏的天去的,这就让他的心思不由自主的活了起来。这位土司一直以来就以扩大自己的势力为己任,所以对于藏内的事务也是非常的热衷。在格鲁派中,能够代表川西土司势力的是热振活佛。可是在历史上一度拥有“呼图克图”称号,摄政西藏的热振活佛在几年前的西藏内乱中失势身故,而刚刚转世的第六世热振活佛更是连呼图克图的称号都被剥夺了。别看索观瀛同学在西川十八个土司中势力最大,但是就算把十八家土司放在一起,对西藏的影响力也是微乎其微的。所以纵然对此十分不满,却也无可奈何。

刘湘也是有心要替王振宇办好西藏的差事,为自己和自己的家人挣个未来的富贵,所以他就欣然去了在他看来无比简陋但是在马尔康地区被视为最奢华的卓克基土司的官寨,然后慢慢消化索观瀛带给他的海量信息。。。

藏传佛教,又被汉族称呼为喇嘛教,与汉传佛教、南传佛教并称佛教三大体系。

藏传佛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万八千多年前的古象雄王朝,古象雄东巴幸饶弥沃的王子幸饶弥沃如来佛祖释迦牟尼佛前世“白幢天子”的师父,为了救度众生而慈悲传教了“古象雄佛法”,也就是ot雍仲本波佛法”简称ot本教ot,“雍仲本教”是幸饶弥沃如来佛祖所传的如来正法。雍仲本教的甘珠尔其实就是藏族一切历史、宗教和文化的滥觞与源头。从公元七世纪印度佛教传入吐蕃以后,印度佛教与本波佛教之间各自互相吸收了许多对方的内容而各自得到了发展,因为印度佛教与本波佛教在信仰的本源上是完全一致的。印度佛教大量吸收了本波佛教的内容,使其能够更深入地根植于当时的社会并逐渐发展成为了现代的“藏传佛教”。

根据藏传佛教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前弘期和后弘期,期间发生过大规模的灭佛事件,估计是当时的喇嘛做的太过分了。而在后弘期,藏传佛教大致分为了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噶当派和格鲁派五个教派,其中又以格鲁派实力最大,寺庙最多。

关于活佛的转世制度,发端于十二世纪初。公元1193年,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的创始人都松钦巴意指圣识三时,三时即过去、现在和将来大师,临终时口嘱他将转世,后人遵循大师遗言寻找并认定转世灵童,从而开了藏传佛教活佛转世之先河。此后,活佛转世这一新生的宗教制度相续被藏传佛教各宗派所普遍采纳,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对于活佛转世灵童的寻找、认定、教育等一整套严格而系统的制度。使活佛世系像雨后春笋般地在青藏高原出现。据估计,目前整个藏传佛教活佛的总数可达近万人。

在此值得提出的是,在藏传佛教各宗派中分别产生了不同的各类活佛系统,而且每个活佛系统的称谓各有自己特殊的因缘和象征意义。

噶玛巴活佛系统的称谓,是以自己所属宗派的名称命名的,即取自噶玛噶举派的ot噶玛otkara一词。追本溯源,该宗派的名称得自祖寺的寺名,而祖寺的名称来自某一地名。公元1157年,都松钦巴在昌都类乌齐附近的噶玛地方创建一座寺院,随即取名为噶玛拉顶寺或称噶玛丹萨寺。他以该寺作为道场,大力宣讲噶举派教法以及自己的佛学观点,遂形成噶举派中最具活力的一支派别,并以噶玛拉顶寺的寺名作为该派的名称。后来噶玛噶举派中产生藏传佛教史上第一位转世活佛,亦以宗派的名称命名;当噶玛噶举派中形成二大活佛系统时,仍然称ot噶玛巴ot,即分别称ot噶玛巴黑帽系ot和ot噶玛巴红帽系ot,其中红帽系活佛转世至第十世时被迫中断;而黑帽系活佛一直沿袭下来,至今已转世至第17世,即第17世噶玛巴,现与喇嘛同在印度达然撒拉。噶玛巴活佛是藏传佛教史上历史最悠久、转世最多的一大活佛系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