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回到民国当大帅 > 分节阅读 244

分节阅读 24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听闻蔡锷噩耗,久久不能言语,内心却在感叹世道变化无常,半年前,蔡锷意气奋发,魏武挥鞭,指点江山,而自己仓皇如丧家之犬,东渡扶桑,惶惶不可终日。半年之后,蔡锷魂过天国,而自己却坐镇重庆,替王振宇平定西南,人生想来就这样不可预测吧。

想到这里杨度还是亲自为蔡锷写了一对挽联:

魂魄异乡归,于今豪杰为神,万里河山皆雨泣;

西南民力尽,太息疮痍满目,当时成败已沧桑。

这副挽联放在当时来看可就有点对死者不敬的意思,不过就在前一天,国民政府西南行营在重庆挂牌,杨度出任行营主任,所以大家虽然觉得此联不好,却也不敢说三道四。

而随后杨度找到李宗仁,建议成都方面,川军停战七日,全军挂孝,以祭奠蔡锷。

虽然熊克武不能理解这个命令,但是他还是照做了,这个举动一出,滇军就凌乱了。下层的官兵立刻发扬滇军敢于下克上的传统,纷纷涌到军长罗佩金的驻地讨要说法,为什么要和对面的川军弟兄作战

同时顾品珍等人也拒绝了罗佩金全线反击的要求,他们也要给蔡大帅举办公祭,反正头七不过完,这仗是打不成了。

而唐继尧派出来支援四川的滇军第二军还在川滇边境努力行军,朝着四川而来,蔡锷病故的消息还没传到他们手里。

而在武汉,王振宇听到蔡锷去世的消息也不自觉的感到一阵哀伤,加入历史上蔡锷不是这么早死,民国会是什么样子王振宇不敢去假设了,但是他知道单从护国战争来说,蔡锷为全体国民争到是四万万人的尊严。

想到这里,王振宇引用了后世某大神送某帅的挽联,以通电的形式发全国:“今君不幸辞世早,国有疑难可问谁”

北京黎元洪大总统签发命令,追授蔡锷陆军上将军,同时为其举行国葬。。。

蔡锷死了,一片哀鸿之后,西南的战事还是要继续进行的。

北京方面对此十分关注,黎元洪到了北京才知道这个总统不好当,处处受着北洋一系的掣肘,什么事情都办不了也办不好。而在地方上,日本人突然加大扶持力度,奉天的张作霖势力如吹气球一样膨胀起来,短短半年就驱逐了奉天督军段芝贵,吉林督军孟远恩,自己当上了奉天督军。而段祺瑞对此虽然气愤不已,却也不得不捏着鼻子默认了。河南的直系见状立刻和黎元洪,熊希龄取得联系,表示坚决服从中央,于是北京一下子就变成了火山口。这个时候西南战事爆发的消息自然被视作北方外部环境安定的象征了,既然如此斗争就开始了。11月3日,熊希龄在各方压迫下,不得不辞去国务总理职务,南下任职。而黎元洪和接任总理的段祺瑞之间的矛盾瞬间就加剧了,北京政府再次回到了府院之争的轨道上来了,而且这一次貌似这个府还有点实力。

四川的战事从10月17日到11月7日已经持续了二十天了,有川北圣人之称的张澜带头奔走于滇军和川军之间,希望各军停战,以免生灵涂炭,而这位老先生的面子也似乎很好使,至少蔡锷将军的头七过后,战事依然没有再起。不过罗佩金和熊克武这两个战争罪犯都没有同意见对方,于是对抗状态依然持续着。

胡若愚指挥的军队兵分三路经过二十多天的艰苦行军终于在11月9日抵达雅安,乐山,荣县,然后,然后就悲剧了。

李宗仁以第六师戴岳部,第七师李品仙部,第十四师邓铿部早就在11月1日就抵达三地,他们分别伪装成川军的部队,严密控制消息,甚至还利用袍哥们去送假消息,总之是等着滇军上门来送死。

胡若愚在滇军中也算得上是一员虎将了,这敌情侦察的基本要求他还是做了的。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派出去的侦察兵居然被青年军收买了,回来报告说上述三哥地点居然只有川军各一个团在守卫,毫无战斗力可言。

他当即就对李选廷,谢汝翼笑道:“熊克武果然是个饭桶,这个时候了眼睛还盯着成都不放,你说我们是先去成都和罗佩金这个不争气的家伙一起对付熊克武了还是干脆挥师东进把重庆拿下来再说呢”

几个师长纷纷觉得不如先拿下重庆算了,免得熊克武退回重庆,据险自守,而且把大门关上之后,避免南京国民政府的军队入川才是关键。

胡若愚的名字取得就是大智若愚的意思,如果此刻他知道差不多有十万青年军已经入川了的话,估计就算唐继尧枪毙他他也会毫不犹豫的从四川退回云南去。可惜这个世界上没有如果。。。

9日,10日,三地先后打响,滇军这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凶猛的炮击,当即损失惨重。然后青年军几乎踩着炮点就杀了上来,机枪,迫击炮,手榴弹,各种轻重火力齐出,滇军连个阻击阵地都建立不起来,重机枪往往刚打翻几个青年军士兵,就把迫击炮或者掷弹筒给招呼来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