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回到民国当大帅 > 分节阅读 113

分节阅读 11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湖南二王。随后被谭延闿委任为澧州镇守使,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叫李执中的人起到了重要作用。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为了防备湖南新军效仿武昌起义,时任湖南巡抚余诚格第一个想到的便是丁忧在籍、素负武略文韬声誉的前云南蒙自道员、贵州按察使王振亚。所以他赶紧电召王振亚赴省协助,希望王能在此危难时刻效仿曾文正为栽培他的朝廷尽力效忠。余诚格奏请清庭起用王赴鄂,王振亚奉诏来常德募兵,以攻打武昌革命军,时常德革命党人欲将他捉拿处死,一时气氛十分紧张。李执中与王相识,便制止说:“此人尚可用。诸位相信老夫,就交给我处置。”

随后,李执中去找王振亚畅谈形势,指陈国是、讲三义、讲人民共和,说得王振亚心悦诚服,欢笑声溢于户外,三日后王振亚降服,尊李执中为前辈。真实的历史是不是这样我们不得而知,估计当是也是大势所趋,不然仅靠三二句话就能说动一个人完全颠覆自己的政治立场,可能性估计真的不大。

就这样王振亚之后的路一帆风顺,从一个丁忧在家的满清官僚到攻取荆州的革命英雄,再到出镇澧州,成了常德地区的第一号的人物,这一切仅仅只用了两年。王振亚甚至还改了自己的名字,现在叫王正雅了。

我们的王正雅同志现在的日子很滋润啊,常德可是一个风水宝地,沅江水最后要经此才能进入洞庭湖和长江,这就意味着至少在商业税方面,王正雅的收入不会比王振宇少一个大洋。难怪后世王正雅能和凤凰军事集团在湘西分庭抗礼,守着常德这么一个黄金位置,还真的是兵粮不缺。

不过王正雅同样面临着和王振宇一样的问题,那就是小小的常德境内,各种势力龙蛇混杂。相对于王振宇高效的处理手段,王正雅就要慢的多了,迟迟未能做军政一统。不过没关系,现在他掌握着桃源和澧县的码头,钱是不用愁的。很快他就把自己手下的军队从四个营4000人枪扩充到了十二个团11000多人,正当他准备动手清除辖区内各种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异己分子时。二次革命爆发了。。。

小环境总是受大环境影响的,王正雅不得不放下手中的清剿计划,召来自己的妹夫卿衡和儿子王育寅来商量商量对策,自己究竟站哪一边会比较好

卿衡没有急着发言,他在来之前就已经在考虑整个局势了。对于在自己最落魄的时候收留自己的姐夫,他还是心怀感激的,所以这次的谋划就更要小心谨慎了。

反倒是王育寅,年轻人心直口快,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父亲大人,这有什么可犹豫的,要是我我就直接支持北军。袁大总统可是从五国财团搞到钱了,而孙大炮他们有什么,一毛钱没有,难道这次又想靠革命精神忽悠我们去给他卖命,门都没有。”

王正雅听了儿子这话,立刻训斥道:“你小子胡说八道什么了,说你多少次了,说话要三思而后言,不要急于出口,你为什么不见改”

王育寅让父亲这么一顿训斥,心里很是不服气,瘪着嘴吧不肯言声。

卿衡这才开口:“大人,我听闻浙江都督朱瑞和云南都督蔡锷都通电中立,您何不也如此咱们常德这个地方,顶在南北分界的口子上。讨袁,前途可知,将来追究起来,大人您如何自保可是不讨袁呢这谭都督的大军就在洞庭湖那边,估计跟着就要来讨我们了。难啊”

王正雅想了许久,还是摇头道:“妹夫啊,这次可能姐夫要乾坤独断一回了。你说没错,但是中立这个玩意要玩也得有实力才行啊,咱们眼下就这万把条人枪,怎么个中立法这场战争,我看准了,肯定是兵精粮足的袁大总统取胜,咱们要站也只能站在他那边。至于长沙的谭都督别看他今个宣布独立了,我了解这个人,一有风吹草动,肯定会倒向老袁。由此可以看到,咱们虽然冒了些风险,但是还不是无法抵御,咱们周围也没什么强敌了,所以我决定,拥护袁大总统,讨伐孙,黄叛逆。”

王育寅立刻兴高采烈的出去发父亲拥护北京政府的通电去了,而卿衡只能摇摇头,叹了口气离开了。

7月26日上午,澧州镇守使王正雅通电全国,不承认湖南都督府宣布独立的命令,宣布澧县坚决拥护北京政府,并号召常德军民紧密的团结在以袁世凯为核心的中央政府周围,坚决粉碎以孙黄为首的一小撮叛乱分子的犯罪行为。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王正雅对于自己隔壁的王振宇实在是关心的太不够了,这也是前清官僚的通病。其实只要花一天功夫在南门码头蹲上一天,看看过往的沅江航运的洋轮有多少,都能推得出在湘西,在安江正在发生何等惊人的变化。可惜王正雅没这个时间,下面的人则是没这个脑袋,于是,他们千算万算,居然把对常德心存野望的王振宇给算漏了。

人生没有重来,后悔没地买药。。。

第127章 常德易主二

夜幕重重。。。

二千里长的沅江一路冲到沅州境内就已经算是到下游了,这里开始的水域相对上游要宽阔,奔腾的江流因此变得和缓起来。

一路向北的沅江在一个家叫杨家湾的地方突然拐了个弯向东流去,从这里起,就是常德的地盘了。

这个湾就是湘西镇守使府和澧州镇守使府两大势力的实际分界线。

王正雅虽然是文人带兵,但是却是深知兵法,这些交通要道他是十分重视的。虽不能派驻重兵守备,但是设置讯警的道理他是清楚的。

从杨家湾开始到桃源为止,在这段百里水道,负责讯警工作的是澧州镇守使府直属的水路巡防营。由于兵源紧张,王正雅又是优先扩充作战部队,所以这个水路巡防营的建设就严重滞后了。

首先是兵员,总共不到三百人的队伍,大部分还是前清时期的塘讯兵。这些塘讯兵最大的特点就是年纪颇大,收入颇低,营养严重不良。而且更严重的是传承自满清时期的,空额严重,说是三百人的建制,实际不足百人。

王正雅派来带队军官上任后,也费了心思整肃这支糜烂的队伍,依靠对过往商船征收罚款的方式弥补经费不足,把全营扩充到了200多人。而且每五里设置一个警讯点,每个点驻扎一个五人的警讯班,每班配一条快船,这样便于传递消息。

可以说这样的做法算是尽职尽责了,但是很遗憾,这一情况早就被何健手下的军情人员查的一清二楚。而且对过往商船征收罚款创收的做法也引发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就是把除挂英国旗的沅江船运公司货轮以外的私人船帮逼到了死路。这些船帮老大除了加入沅江船运再无其他办法,部分失业者甚至还成了王正雅的反对者。而在贺仕道和谷虎这两个湘西大盐枭的策动下,这些人居然还成了气候,拉起了队伍,公开在澧州镇守使府辖区内扯起了反旗,这让王正雅头痛不已。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