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回到民国当大帅 > 分节阅读 91

分节阅读 9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110章 大开发九

“大帅,咱们湘西的军费预算已经出来了,请您过目。”马西成客客气气的把账本递了过来。

王振宇接过账目认真看了起来,本军的待遇是在武汉的时候确认了的,待遇如下:旅正职月俸一百八十元,阵亡伤残抚恤一千八百元;团正职月俸一百二十元,抚恤一千二百元;营正职月俸八十元,抚恤一千元;连正职月俸五十元,抚恤五百元;排正职月俸三十元,抚恤三百元;班正职二十元,抚恤二百元;以上副职一律按同级正职八成处理。新兵为列兵,月俸八月,安家费二十元,抚恤八十元。一等兵为服役满一年的老兵,月俸十五元,抚恤一百五十元。

但是后来根据需要在南京的时候做了一次更改,增加了三个补贴:

军衔津贴:士官月补五块,尉官月补二十块,校官月补六十块,将官月补一百块。

家庭补助:尉官月补十块,校官月补三十块,将官月补八十块。

高级军官补贴:团级军官月补十块,旅级月补二十块,师级月补三十块,军级月补五十块。

战时发双饷,伤残一次性按照该员所在级别正职月饷标准的12倍进行补偿,同时由镇守使府民政司负责造册每月支付1块钱光荣饷为生活费。

阵亡则按照该员所在级别正职月饷标准的24倍进行补偿,如有子女的,子女享有九年免费教育,一般居民享有六年,同时根据子女意愿和身体情况,可优先补录军校学习。

根据这个标准,以及接下来扩充计划,野战部队将达到二万四千人,安保部队达到一万二千人。其中野战部队的月军饷将达到惊人的七十二万元,安保部队拿野战部队五成的工资,也将到达十八万元。也就是说不算装备和后勤开支,光是军饷这一块,王振宇就要花掉惊人的九十万元。这还是在和平时期,军队真的是个无底洞。

王振宇掐着指头算了一下,这工业建设需要一个不短的周期,还有交通,模范城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周期也不短。真要为自己创造效益那也是几年之后的事情了,自己现在能做的,就是利用湘西地区的商业税来维持。

看样子,还得靠银行印票子来缓解一下财政,自己现在募集的一个亿看起来吓人,真的用起来就没多少了。

王振宇没有就这个军费预算表任何态,而是突然转过头对万耀煌道:“万处长,军校分为士官系主要培训连以下军官,如排长,副排长,司务长等,从中学毕业生和现役士兵中考试选拔,步兵指挥系培养步兵连以上军官,从现役连以下军官中根据战功和推荐选拔回炉,炮兵指挥系以及参谋系培养专业的军事参谋人员,另外设立战略研究学校,专门培养军情特工人员和情报分析人员。这个军校呢,我亲自担任校长,你担任教育长。抓紧时间,先把第一期办起来,万事开头难,只要有了好底子,后头就好办了。”

万耀煌起身道:“请大帅放心,卑职一定竭尽全力,不负大帅所托。”

王振宇指了指万耀煌道:“你们啊,现在叫我大帅也就算了,还一口一个卑职,都是跟随我一路走过来的弟兄,不用那么拘谨。将来你们都是主政一方的人物,也是需要威信的,耀煌啊,尤其是你,当日在轮船上的那份坦然去哪里呢”

万耀煌老脸一红,立刻挺胸道:“是,大帅,耀煌一定完成任务。”

王振宇苦笑的摇摇头道:“你们啊”

然后看了下墙面的挂钟,那是德国人汉斯送的,也不知道这老外怎么想的,没事居然给人送钟,幸好自己不忌讳这个:“嗯,快六点,我这里不管饭,都回家吃去,散会。”

说完王振宇就起身去找叶梓雯了,老婆今天早上还埋怨来着。

看着远去的表弟,马西成无奈的摇了摇后,一把抓住要正收拾记录本准备离开的王振邦道:“五弟啊,你还是通知厨房,咱们兄弟作陪,请大家吃个饭。。。”

模范新安江的建设工程是从7月底开始的,第一个破土动工的是湘西陆军军官学校。当时负责军校事务的万耀煌为了尽快启动工程,甚至不惜变身无赖找杨万贵软磨硬泡,硬是霸蛮把直属旅部的工兵营拿过来当了民工。为此很多年后,工兵系统都视这位教育长为仇寇,而且居然还变成了一个惯例。

随着和比利时华比银行,德国礼和洋行,卢森堡阿尔贝德公司的一系列合作协议的达成,8月中,靖州地区的公路以及商镇建设被完全移交给了地方政府和士绅,近二万俘虏组成的劳动大军被水路运到了安江。为了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镇守使府签发了命令。这二万俘虏被赦免了罪行,并且在服役满三年后,根据表现遣返和授予军籍,再此期间,月工资三元。

虽然薪水很低,但是好歹有了希望,于是逃跑的现象消失,相对于被凶悍的大兵抓回来处决,在这里辛苦三年实在不算什么。而且就算能逃出去又能怎么样继续当土匪吗

土匪和乞丐都是阶级统治的必然产物,统治者越穷奢极欲,这个阶层的数量就越庞大。。。

二万劳工队伍被新安江建设总指挥部统一接收了,铁路虽然也需要人,但是考虑到路线地形勘察工作还没完成,所以,这些低廉的劳动力都被集中在了安江。

第一项工作就是建设码头,陈绍很快就拿到了德国设计师设计的规划方案,而王振宇抓着一票人研究了一晚上就同意了。但是所有的设备都需要通过水运运抵安江,建设码头就成了当务之急。王振宇还特别批示了一句:“后期铁路建设需要的钢轨也需要用码头,所以建议在洪江,黔城也建设现代化的码头。”

三千多个最精壮的工人用不足五天的时间在沅江边上整出了一块600米长300米宽的平地,然后靖州水泥厂生产的宝塔牌水泥被送了过来,足足浇了20厘米厚的水泥。钢架结构的仓库,办公楼,灯塔以及四个巨大的龙门吊在短短十五天的时间全部就位,这样的速度让德国工程师十分的吃惊。

随后就是一船一船的水泥和建筑材料在这里装卸,指挥部下属的港务管理小组选拔了200名结实的劳工负责码头的装卸。整个靖州水泥厂在尚未完全竣工的情况下,利用已经投产的部分,昼夜不停,在短短二十天内,向安江模范城建设工程输送了三十万吨水泥,整个安江也是号声四起,热火朝天。。。

9月10日上午,新安江建设总指挥部总指挥陈绍,副总指挥陈渠珍以及工业项目组,行政项目组,生活区项目组负责人以及叶祖文和刘国钧一干人等全部老老实实的站在刚刚投入使用不过数日的沅江码头,似乎在等一位重要人物的到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