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汉光熹 > 分节阅读 409

分节阅读 40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公子为了显示他的宽容,在请小乔就餐的时候,大方的给了小乔自由,殊不知刚刚获得自由的小乔就一猛子扎入了江水之中。

看到小乔如此,刘大公子傻眼了片刻,随后不但不生气,反而因小乔的刚烈更是激发出几分征服欲,也一猛子跳入江中,想利用他精湛的水性,在江中调教小乔将小乔变成小妇人。

虽然说这些水贼最终还是失败了,可是通过他们的努力,成功杀伤了许多江夏水军,为刘谦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刘大公子想的十分美好,而且也差一点得手,就在他在江水中将小乔剥光的时刻,刘谦这厮来了。在当时的情况下,最合适去救小乔的人选原本应该是乔小帅莫属,可是刘谦这厮的反应太快,赶在乔小帅之前已经勇往直前的跳入了江水中,于是这厮就在大饱眼福占足便宜之余,完成了英雄救美的壮举。

事后,小乔觉得她已经被刘大公子非礼,想用生命维护贞洁。刘谦岂能看着一朵娇美的鲜花在他面前枯萎,借着挽救小乔的大义,大言不惭的向小乔表示,他不嫌弃。

这还是当时这厮不了解,小乔心中也对他生出了崇拜英雄性质的懵懂爱情,如果知道,这厮还不知道如何像雄孔雀一般卖弄风骚。不过,后来等小乔将以前对刘谦的爱慕告诉刘谦之后,这厮更加理直气壮起来,认足这一切都是天意。

不管怎么样,由于小乔出现了如此被动的事情,在刘谦主动表示愿意承担后果的时候,全身几乎上都被刘谦摸遍看遍的小乔,羞涩的默许了刘谦的仗义求爱。而得知情况已经这般的乔玄,也不得不默认了这个现实。

乔小帅对于这样的结果,呲呲牙,感慨一声刘谦这厮命好之后,只好效仿祝福大乔那般,对小乔进行了真挚的祝福。

唯有大乔和大家的反应不同,她认为有妹妹在身边陪伴会更幸福,更认为她们就是娥皇女英转世,来陪伴虞舜转世的刘谦,弥补前一世遗憾的爱情故事。刘谦这厮听说之后,郑重的点点头,深以为然。

更为可笑的,刘谦活捉了刘勋的大公子,亮明身份,带着几十个亲卫就堂而皇之的进了江夏城。正在大骂要将刘谦碎尸万段的刘勋,得知刘谦如此冒险进城后,非但不敢加害刘谦,反而拿出许多礼品向刘谦请罪,请求刘谦原谅他儿子的罪行,最后被刘谦讹诈了一大批军粮。

一直很注意刘谦动向的黄承彦和庞德公,见刘谦果然敢亲自莅临江夏城来找他们,相互哈哈一笑之后,就主动出现在了刘谦的面前。

当刘谦看到两人现身时,一点也不惊讶,因为他很清楚,这次是两人对他的一次试探,目的是试探他的胆量和审时度势的能力,而这些,刘谦从来不害怕。

一般情况下,像刘谦这样的大人物,绝不会轻易以身犯险。如果贸然前往暗中结盟的军事重镇,那不叫胆量,只能叫做鲁莽,很大的可能性会被对方控制起来,用来威胁结盟方。

可是,事情也不是绝对。

比如眼下的形势,虽然刘谦暗中和袁术结盟的盟约,随时都可能撕碎,可是袁术正在和袁绍交战,袁术绝不会贸贸然撕毁条约,这就给了刘谦一些安全的保证。

其二,刘勋和袁术面和心不合,刘勋最为担心的是刘谦会和他翻脸。在摸不清刘谦底细的情况下,知道刘谦在江州干出过里应外合著名战例的刘勋,那是一万个不敢对刘谦下手。

其三,刘谦的势力眼下已经不是几年的样子,时下刘谦已经有三个儿子,由于马荷身后马家势力的影响,刘谦属下对刘谦嫡长子的认同力极强,就算刘勋冒着天大风险杀死刘谦,也不会对刘谦势力造成多大危害。

刘谦一旦身死,刘勋就必须一个人面对刘谦势力疯狂的报复,因为袁术绝不会为他一个人而得罪刘谦势力,在没有援救的情况下,刘勋的死相一定非常惨。

正因为形势具有独特性,令一般人猜不透黄承彦究竟是想测试刘谦的胆气还是鲁莽,故而一般人面对这样的考验之后,由于猜不透黄承彦的用心,大多会停下脚步,选择一直在襄阳等待。

而刘谦在得到黄承彦的踪迹之后,稍加思考,就想出了黄承彦这次试探的目的,是考验他的审时度势分析能力和胆量,于是他才会毫无顾忌的冒险进城,最终获得了黄承彦和庞德公的认同。。。

六百一十三章 来自远古的科技

六百一十三章来自远古的科技

获得了黄承彦基本认可之后,黄承彦没有给刘谦什么承诺,而是和庞德公一起回到襄阳,联合司马徵又对刘谦进行了一番试探。

在了解了刘谦比较详尽的治国方略措施后,三人听刘谦推行的政策确定有施行的合理性,而且这些政策一旦全部施行,将会彻底是大汉从衰落中走出来,再次进入一次伟大的强盛,这才算真正认可了刘谦。

至此,黄承彦终于决定将手中的神秘技术交给刘谦。

而一直帮助黄承彦对刘谦审核的庞德公和司马徵,通过这番对刘谦的了解,也从心里边认可了刘谦。经过刘谦一番盛情的邀请,庞德公和司马徵都表示愿意前往南都学院教授学子。

隐士,中国自古就有这种人存在。

据皇甫静谧高士传记载,尧舜时代有个贤德清高之士,名叫许由,尧帝曾经想把帝位禅让给许由,许由不但没有高兴接受,反而跑到大山中藏了起来,这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明确记载的第一位隐士。

春秋时期,孔子曾经就隐居的问题发表了他的看法,他说: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

战国时,儒家一个非常重要的代表人孟子,也发表过类似的看法,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由于孔子是儒家创始人,孟子是将儒家发扬光大者,汉代又因汉武帝独尊儒术,使儒家成为国家支持的唯一学派,所以天下读书人都深受两人的影响,在仕途不顺利或政治黑暗的年代,他们就遵循先贤的教训选择了隐居。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