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汉光熹 > 分节阅读 386

分节阅读 38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好在刘谦旁边就有一个老神棍襄楷,刘谦将他心中对宗教简单看法说出来之后,襄楷显示满脸震惊,然后忍不住对刘谦独到的见解拍案叫绝。

刘谦起初还以为老神棍在故意拍马屁,不以为然,随着襄楷一点点说下去,刘谦才明白襄楷为何而激动的称赞他了。

原来襄楷自从选择神棍这个职业后,先后拜访了大汉所有出名的各教派教主。张角没有闹事以前,也是个饱读史书的书生,两人还曾经是不错的朋友。除了张角之外,襄楷还为宗教信仰和天机等问题,先后拜见五斗米教教主张衡和江东大神棍于吉等等宗教界的大腕。

在和这些大腕不断交流探索中,襄楷老神棍也曾经想过宗教整合的问题,并且就这一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思考,也思考出一些比较简单的方法。可是他一个人尽管聪明过人,但是也不能和数千年历史沉淀相比,所以对于刘谦来说很简单的认知,对于襄楷就非常具有震撼性了。

有了刘谦的提醒,加上襄楷多年的摸索思考,襄楷最后整理出一套还不算完美的理论来,不过刘谦还是很高兴,他相信,随着实施中的不断摸索研究,未来一定能形成比较完美的理论措施。

襄楷的想法是首先召集全国各个宗教的教主,让大家把各种刘川渊源往上追溯,然后寻找到一个共同的源头,然后大家就共同把源头神灵当做唯一的神灵,除此以外其他国家区域被称作神灵的都称作伪神或邪灵。其他原来被称作神灵的都被取消神灵资格,均以仙来称谓,至于这些仙人,按照玄仙、大罗金仙、金仙等等级严格划分,形成一整套严谨的神仙体系。

听到襄楷说到这里,刘谦压住心中的笑意,立刻指出唯一的神灵唯盘古不行,襄楷听闻刘谦推荐开天辟地的盘古来,也没有什么话说,毕竟盘古是开天辟地第一神,这一点确实是随后的一切神仙无法相比的。

为了加强朝廷对宗教的控制,天子由于名义上被称作天之子,也就是唯一神灵之子,为此地位远远超过了其他的仙人,这样就避免了宗教干涉朝政的大问题。

刘谦听到之后,继而补充道,由于天子的地位除了盘古以外超越一切,所以未来天子就不需要亲自过问太多国事,朝政就交给下边大臣操劳,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能出面对朝政做出干涉。

襄楷听了刘谦这番话,不由大吃一惊,还以为刘谦是抱着乘机消弱天子权利的目的,不过眼下他跟着刘谦混饭吃,心中虽然认为刘谦这样做不磊落,不过最后也没有说些什么。

襄楷不知道,他这样去看待刘谦那就大错特错了,刘谦之所以会这样考虑,最终的目的还是为大汉长治久安考虑的。

历史上,有很多朝代最后灭亡和天子胡乱指挥有很大关系,在这一点上,不管是聪明的皇帝或者愚笨的皇帝,都有确切的案例发生。

据历史记载,杨广这个人很聪明,经常感叹天下最聪明的人就是他自己。其实这可不是他自卖自夸,杨广确实是个聪明人,可是聪明过头也会出问题,正因为他太聪明太自负,才最后把一个终唐一代在国力上也赶不上的大隋朝给败亡了。

为此,刘谦就有心以宗教改良来提高天子地位,却不让天子接触过多国家大权,除了军事权之外,将朝政交给以文臣为主的臣子处理。大臣处理问题绝对不会发生乾坤独断的事情,任何事情都需要群策群力,这样就防止了因一个人的意见而使国家国力亏损的事情发生。

同时,刘谦这样做还有另外一个好处,不管天下如何变化,就算是分裂内乱,由于天子不管什么事也就不用承担什么错误,史书也不好意思将文臣犯下的错误记载在天子的名下。

还因为天子基本上没有什么权利,大臣只要主持朝堂就能控制全国大权,如此一来不断崛起的奸雄也不会动杀死天子的心思。如此一来,也就最大可能保证了大汉国号不变,永远是汉人的大汉。

改良宗教的事情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行动的,故而刘谦和襄楷大致形成共同意见之后,就放下这件事,专门处理张鲁的事情。

不久后,刘谦将张鲁叫过来,闲谈两句后,就把他刚才和襄楷商议出的宗教改良说出来,希望张鲁能够住处什么缺点来。

张鲁虽然才刚刚主持五斗米教,可是毕竟他已经在五斗米教生活了二十多年,为此还是为刘谦宗教改良计划作出了一旦贡献。

待张鲁发表完意见,知道张鲁已经对宗教改良比较了解之后,刘谦再次表彰了张鲁对朝廷的忠心,然后才询问张鲁,未来究竟是想在一神教中占据要位,还是想成为治理一方的封疆大吏。

听到刘谦如此说,张鲁知道刘谦这是要在回报他的基础上,对他进行的一次很光明的试探。如果他选择了做官,按照刘谦的意思他就必须放弃五斗米教教主的位置,而不管他选择不选择在一神教任职,五斗米教最终还是会被刘谦给强行改良,最终将会纳入刘谦完全控制中。

此刻的张鲁感到非常苦恼,思虑了半天之后,张鲁还是选择了做官这条路,而是让他弟弟张卫背上五斗米教覆灭的罪名。

张鲁不知道,就在他被刘谦荣任为骠骑将军府典书掾吏之后不久,他弟弟张卫也选择了做官,最后由张鲁没长大的儿子接任了教主之位,随后成为了一神教九大神庭使之一。

安排好张鲁之后,刘谦感到眼下形势对他一片大好,第二天就委任高顺为先锋官,向刘焉盘踞的江州进军了。

刘谦这次没有亲自率军前去,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

第一,把守剑阁葭萌关的刘焉军知道刘谦神兵天降在他们背后,并且一举击破了刘焉的治所绵竹,捕获了刘焉的家人和大部分重臣,知道继续待在剑阁也没啥意思,就准备回军去向江州找刘焉会合。

这些刘焉军一撤退,郭嘉率领的五万步骑立刻就进入了益州,并且指挥骑兵在刘焉军背后连番掩杀,将刘焉军杀散在益州茫茫的山野之间。由于一行没有刘焉军阻拦,郭嘉等人的推进速度很快,据说再有两天就到了绵竹。

刘谦以为此举已经成功粉碎了刘焉在益州的基础,此后的战役绝不会激烈,也就没有太过在意躲藏在江州的刘焉,一心都放在如何治理恢复益州民政方面,迫切等待郭嘉和跟随郭嘉前来的一些内政官员。

因为刘谦对益州战役胜券在握,早在一个月前就给益州准备了一些预备官员。时下刘谦手下能够使用的官员不多,这些官员很多都是来自南都学院才学习了半年的学子,不过由于他们都是刘谦学生的原因,对刘谦的忠诚度很高,刘谦也就不在意他们半年内究竟学到了些什么,就把他们给弄过来做官了。

像这一批前来益州的南都学院学子,凉州和三辅也有很多,致使南都学院倏然间为之一空。不过南都学院并没有空下来多久,因为很多人看到参加南都学院确实是一条升官的捷径,这下不用刘谦再大力宣传,不管是不是刘谦辖区还是其他地方,很多听说南都学院学子半年多就安排做官的消息的人们,立刻想尽办法托关系也要将他们的子弟安排的南都学院读书。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