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汉光熹 > 分节阅读 213

分节阅读 21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程来。

方才袁术拿他和张良相比,一般人不过是认为袁术对杨弘的最高赞誉,只有数年前跟随袁术游历的杨弘清楚,袁术展现的只是他自比刘邦之心,袁术想做皇帝了。数年前在一次的游历途中,他们遇到了一个游方的道人,那人自称是华山真人,见了袁术连连称奇道袁术生得一副异象。随后交谈一番后,对华山真人深信不疑的袁术将华山真人引进密室,怕袁术吃亏的杨弘附耳在窗下,隐约间听到“代汉者当涂高这句话”,在听到袁术欣喜的声音后,杨弘摇摇头就退下了。

自此后,深悉明哲保身的杨弘装作他从来不知道这回事,因为他知道如果让袁术得知他偷听到袁术最大的秘密,他可能连第二天的太阳都看不到。尽管在这件事上杨弘准备装糊涂,可是杨弘还是下了一番功夫,他要摸清华山真人的底细,看看此人是否真能看透冥冥天意。

一年后,经过杨弘多方调查终于得知华山真人真名叫做襄楷。而襄楷此人不但用“代汉者当涂高”欺骗过袁术,还有和这句话差不多的揭语骗了很多人了,其中就有在长沙作乱的区星和在江夏作乱而后攻击南阳郡的赵慈。经过杨弘巧妙设计,通过一个很好的时机让袁术得知了华山真人的真面目,让杨弘感到无力的是,在袁术知道华山真人是襄楷后,以当时襄楷传扬得神乎其神的名声,袁术更加相信了这句谒语。

想到这里,纵是一向认为自己脑子够使的杨弘也无计可施,杨弘看着满面春风的袁术,暗暗的叹息一声,而后随着袁术的目光投到了,正在恶战的许褚身上。

三百四十五章 各动心机

三百四十五章各动心机

换过马的许褚也不废话,马上和张飞战斗成一团,两人的功夫都进入了武学巅峰的境界,现场除了刘谦和他手下大将,其他人还真看不出许褚和张飞之间的招式。所以,刘谦这边几人从许褚和张飞的战斗中揣摩出了很多东西,而联军方面能够从中学到东西的武将就寥寥无几了。

刘谦通过不断的观察思考,渐渐的发现了许褚刀法和魏雄刀法的不同,虽然两人都是走的威猛路线,可是一个刀锋刚劲锋芒外露,而一个则尽显霸气刀锋却圆润得多,分析下来也算是对他多有裨益。

最让刘谦高兴的是张飞的丈八蛇矛,尽管长矛和长枪的技艺有些不同,可是两种武器的相同点总比长枪和大刀的相同点多上许多。

刘谦的枪法和赵云的也不相同,赵云一般走的是轻灵路线,在轻灵中暗藏着刚劲,和太极的原理有点相近。故而当刘谦提出将太极原理融合到枪法时,赵云每每提出的见解都是一针见血,多次让刘谦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刘谦的枪法属于刚柔并济型,刚中有柔柔中有刚,没有赵云那种灵动也没有利用蛮力制胜的威猛,可以说隐隐地自成一派。

前不久,通过和赵云的研究切磋,太极已经渐渐的贯通在他的枪法中,如今他的枪法就显得有点阴柔而阳刚不足。可是通过揣摩张飞的阳刚路线,他心中已经有了一些想法,他相信,只要将张飞矛法中学到的东西融通到枪法中,一个崭新的枪法就要横空出世了。那时候,就是一个人遇到吕布也可以战上一战,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深恐打不过吕布玩些阴谋诡计。

郭嘉看刘谦深思不语半晌,也没上前打扰,见刘谦清醒过来时带着一丝明悟神色,稍微分动心神也就明白刘谦参悟出来了好东西,顺势向刘谦提出该进行第二方案了。

原来,郭嘉也没猜到形势会发展成眼前这个样子,在他计划当中,联军一定会不惜代价的攻打虎牢关,绝对不应该进行对联军不利的单挑之战。

在清晨争夺虎牢关的战斗中,联军就是因为没有得力的大将,才顶不住刘谦赵云典韦魏雄的攻击锋芒,一步步被逼出虎牢关的。为此郭嘉认为联军这么多人才,绝对不会采用单挑之战来故意打击他们的士气,他虽然机智过人也想不到,形势之所以发展到这种地步,其原因不过是袁术想给袁绍一个难看罢了。

而现在,郭嘉不管联军究竟如何考虑,为了刘谦能够顺利的出兵三辅,然后按照早就制定好的战略,一举消灭匈奴人,他不管张飞是输还是赢,都必须在单挑之后出兵虎牢关,再用四万铁骑送给联军一个深刻的教训。

为了这个战略中的一环获得成功,汉州铁骑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因为从昨晚开始的大战一直持续到今天早上,汉州军战死将近七千人,至于受伤者不计其数。眼下,刘谦依旧能够凑够四万人,完全是战士们听说此战关系着刘谦的战略大局,故而除了实在爬不起来的战士,只要是能够上马的战士,包扎好伤口后又回到了战斗序列中来。他们真实的执行了,以往刘谦曾经讲过的轻伤不下火线。

刘谦听完郭嘉的请求,点点头就带着典韦魏雄走下了城楼,来到关内已经聚集在一起的兄弟们。刘谦瞭望一下,汉州铁骑的队伍一直逶迤到了虎牢关西门之外,他没有讲话,默默无语的带着大家慢慢驰出了东门。

昨晚,为了取得战场机动性,五万按照重骑兵标配的骑兵,并没有给战马穿上保护战马的铠甲。不但战马的铠甲为了减轻重量而没有装备,就连骑兵标配的三根长矛也只带了一根,甚至连弩箭的数量也减少了一半,没有这样一番为战马减负,就是一人双马,奔行一百十里,战马也有点吃不消的。

按照以前制定的计划,辎重队和步兵在得知骑兵占领雒阳城后,马上从函谷关出发。步兵到达雒阳就能替代守护雒阳城的骑兵,而辎重队则要一路跑到虎牢关,将重骑兵没有装配的武器和大量的弩箭送到刘谦手中。尽管平时负责调度军资的何宝死了,可是已经养成良好习惯的辎重队,在贾穆的指挥下运作的也算顺利,于是在中午的时候,辎重队终于来到了虎牢关。

有了这批军资,汉州铁骑就能真正的变成重骑兵,而只有重骑兵在刘谦的眼中才能够被称得上铁骑。虽然刘谦的重骑兵经过几番改进,铠甲重量也比西方那些重骑兵轻上百余斤,可是他们的重量依然不支持他们长久的奔袭作战。故而在能节省马力下,刘谦就尽量节省马力,这次他没有像以往那样风骚的展示汉州铁骑的雄姿,而是缓慢的甚至连步兵的行动速度也不如。

刘谦如同乌龟一样将数万骑兵带到了城外,又以乌龟的速度整出四支锥形大阵,联军那边可就炸了窝了。

按照王匡的意思,联军应该趁刘谦大阵没有扎稳就马上向刘谦发动进攻,这样打败刘谦的几率就大大的上升,只要打败了刘谦的四万铁骑,虎牢关就等于唾手可得了。王匡和一般的太守不同,王匡也是出身军旅,曾经做过几年的护羌校尉,如果不是因为军队升迁没有后台实在太慢,他也不会投身于名声并不显著的何进手下。

见过血带过兵就是不一样,至少王匡出的主意也算是符合出奇不胜的军法。可惜,现场这么多人中,除了没有什么发言权的毋丘毅支持他的意见,其他的人都是对王匡的建议嗤之以鼻。这些人中大多都是名士,而名士大多又讲究仁义,尽管有宋襄公因仁义而被楚军打败的前例,可是为了维护名士的风范,以袁绍为首的名士都不赞同王匡的建议。

袁术尽管表面上也不支持王匡,可是他知道其实大家心中非常赞同王匡的说法,但是谁也不想让大家看扁,于是大家全都变成了剧烈的反对派。其实刚开始的时候,袁术是准备出头赞同王匡的,毕竟袁术多少了带了几年兵。这些年因为没少钻研兵法,不管兵法的真谛他掌握了没有,可是眼界绝对要超过现场的很多人。

再说,袁术为人也没有袁绍那般的虚伪,袁术虽然也有些顾忌颜面,可是当想到了跪在袁术面前的刘谦,伸出两只胳膊哭着恳求袁术,求袁术将刘谦的胳膊碾碎时,袁术心中就一阵的快慰。可是就在袁术刚站起来,准备发言支持王匡的前夕,他却被一员小将给劝阻回到座位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