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汉光熹 > 分节阅读 164

分节阅读 16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协儿的时候,给协儿留条命就好。”

襄楷在忽悠刘宏的时间里,黄忠亲自将整个大营巡视了一遍,他详细的查看每个可能不留意的盲区。巡视完毕,又将负责巡营站岗的编次打乱,按照拟定的人选重新排列新次序,忙完这些之后才去寻找孙圣和刘晔,希望他们这会已经将这次的阴谋给排查个清楚。

到了孙圣那里一看,只见孙圣留给他一个后背,看样子是在生闷气。黄忠就以为和古邨厮打的士兵已经逃跑了,致使孙圣抓捕行动失败而郁郁不乐。

“这也不对呀,按道理孙圣这会早该带领人马去缉捕逃兵,难道孙圣对吴辽的能耐就那么有信心,能保证吴辽一定能将逃亡者抓回来”

黄忠暗自踅摸了一会,不由想到吴辽可是出了名的细心人,历次负责的追击行动还没有失败过一回。又想到,白马军营附近十几里早就被吴辽布置成天罗地网,估计这个逃亡者早就被无数暗哨现了,于是上前安慰孙圣道:“悟空,不用担心,只要有吴三桂在,逃跑的家伙一定会被他给捉回来。”

孙圣听到黄忠的声音才现黄忠的到来,转过身,先是有些迷惑而后明白过来黄忠的话意,不好意思的嘿嘿笑道:“汉升兄会错意了,那个家伙倒是逮到了。逮是逮到了,可是那家伙无论如何也不承认,是他给古邨传递的情报,反而咬住去劝架的几名士兵不放,一味哭诉我们冤枉了他,希望我们不要冤枉他这个好人。

我思量一下,认为他说的也有道理,万一是劝架之人趁机浑水摸鱼,那么我们如果动用大刑就真是委屈了他。主公屡次交代我们不可虐待士兵,交代我们爱兵如子,我只好将他交给子扬军师,让子扬军师头疼去了。

将他送走后,我一个人冷静思考,在这样关键时期,我这种举动属不属于优柔寡断会不会因为我的办事效率低下而影响主公的大业”

黄忠听完孙圣的思考,也禁不住为这个问题忧虑片刻,在眼下这个特殊时期,这确实是一个大问题。

黄忠思考一阵子也没有找到妥善的解决方案,微笑着上前拍拍孙圣的肩膀,夸赞道:“不错嘛悟空,爱动脑筋总比不动脑筋的强,未来你的成就绝对不可限量,再磨练些年月,说不住未来的廷尉就是你的了。

嗯爱兵如子没有错,紧急时刻特殊对待也没错,就看我们如何将两者结合得更好。不想了,这个问题我也说不好,还是交给子扬头疼去吧。”

经过黄忠的打岔,孙圣也不再思考这个纠结的问题,他和黄忠一起去看刘晔究竟处理这个难题。到了刘晔那里,只看到刘晔笑得灿烂如花,手中拿着一卷新卷宗得意的对着他们摇了摇。两人一看,顿时明白刘晔已经完成了审讯任务,连忙问刘晔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原来,刘晔见那人拒不交代,又见那人眼神中有些慌张神色,就不慌不忙的将那人的档案拿出来,一点一点的将他的籍贯家庭情况和从军立功情况细述一遍。然后像对待老朋友一样和他聊起家常,在闲聊之中将这次事件的严重性又增强了若干倍,而后表示,趁现在事情还没有坏到顶点,如果他坦白自的话无疑等于帮助了刘谦,事后刘谦不但不会找他秋后算账,反而会重重的嘉奖与他。

此人也算是一名老兵,是刘谦何苗在河南尹征兵时参军的,一直以来作战还比较勇敢,经过这么长时间教员的洗脑,也成为刘谦崇拜者中的一员。可是此人的军纪观念比较单薄,有一些个人英雄主义作风。在刘晔道出事情的严重性之后,他深思一阵子,终于违反江湖道义说出了他所知道的真像。

两百五十三章 张绣的要求

大汉光熹元年五月十一日,天色黄昏的时候,刘谦一行人终于在黾池追上了大军。刘谦见天色已晚,盘算一下时间对于他的计划来讲还算充裕,就让四万大军在黾池城外驻扎下来。

暮色之中,刘谦倚马环视着战士们娴熟的安营扎寨,不时间轻微点点头或者摇头,之后不断低声对刘义说些什么,而刘义手中的笔则一直不停的记录着。

张绣脸孔上浮现一片惊诧欣喜,对着高娴熟安设营寨的汉州军很是好奇,不时的东张西望着,他的表现恰到好处的释义了,初次见到汉州军高技能的震惊和羡慕。他是跟随着刘谦的亲卫一起来的,在刘谦没有做出特殊安排情况下,他只有暂时和亲卫待在一起。

在别人看来,张绣不停的东张西望,神色中写满了好奇、震惊和羡慕。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眼角的余光一直围着刘谦打转,他内心深处有个声音告诉他,绝不能放松观察刘谦的一举一动。

张绣之所以如此,只因为他看不透刘谦。按照他的推断,十七八岁年纪的年轻人,心机城府了不得能掩藏一些心事就不错了,比如刘谦在焦城怒的状况就比较合乎常理。但是,刘谦在焦城激动一会之后,脸色虽然还有一点阴沉,可是基本上已经算恢复了常态。随后刘谦安排的所有事宜,在张绣来看简直冷静的可怕,为此张绣很是忌讳这个看不透底细的年轻人。

人类对于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张绣自然也不例外,他越是看不透刘谦,他就更想将刘谦看个透彻。

张绣的功力也不错,耳力也是远远于常人,虽然他离刘谦的位置有几十步远,但是他将刘谦的低语听得一清二楚。不用心听还好,越听张绣越是心惊。汉州军安营扎寨的度在张绣看来,真的很不错了,至少他没有见到过一支队伍的安营度能和汉州军相比。可是刘谦依然不满意,从战士们细节动作中又提出许多合理的新建议。

刘谦追求的高素质一下子越了张绣理解的范畴,他暗暗品味半天后才明白刘谦的目的。

董卓的骑兵在张绣眼中无疑是精锐,按照张绣的判断,刘谦手下的骑兵只有亲卫队的素质能过董卓的骑兵,刘谦其余的骑兵战斗力估计不会是董卓骑兵的对手。

如果说董卓骑兵的战斗力确实不是汉州骑兵可以媲美的,那么董卓骑兵安营扎寨的度连汉州军的一半也没有。

除了安营这一项以外,汉州军在行军等细节上的要求也非常高,完全是一支综合能力比较全面的队伍,这许多细节的高水准生生拉开董卓骑兵一大截。

单单一项细节严加要求也许没有什么,可是若干项细节堆积在一起就不得了了,如果是在长途奔袭追击战中,汉州军的优势一下子就凸显出来了,在同等情况下,失败的一定是董卓的骑兵。

张绣暗暗回味一下一路上对汉州军的所见所闻,心中得到一个他自己都害怕的结论。如果给汉州骑兵时间,这支各项要求都比较高的队伍,早晚一定会越其他的一切军队,达到一个历史上从来没有达到的治军新高度,战斗力自然也会走上一个从来没有出现过的顶峰。

直到军营全部落成,刘谦这才想到张绣,他将张绣叫到身边,神色蔼然的询问,张绣是希望跟随亲卫还是想和普通的士兵住在一起。张绣对刘谦表示真挚感谢后,选择了和普通士兵住在一起,然后又向刘谦提出要到营外拜祭牺牲的战友的要求,拜祭完毕他还希望按照家乡风俗,为死去的战友戴孝巾加以悼念。

刘谦对于他提出,需要佩戴十二条染血孝巾时有些不解。因为张绣所说的和凉州的风俗习惯不同,凉州有佩戴十二条孝巾的风俗,可是都是一律的白色孝巾。张绣连忙解释,只有用鲜血浸染的孝巾才能表达他们报仇的决心,这是张绣和战友商议后的意思。刘谦见张绣语调慷慨悲壮,而且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就痛快的答应了下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