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汉光熹 > 分节阅读 14

分节阅读 1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要是能够成功,我让你天天有肉吃。”

那个黄脸汉子满头雾水,惊奇地瞪大了双眼道:“阁下怎么知道我的名字”

说完环顾在场诸人,希望可以觅得答案,非常明显,他失望了,只好再次用期盼的眼神,向刘谦行注目礼。

其时在场诸位都是疑惑重重,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全都猜不透其中的谜底,最后目光聚焦在刘谦身上,期待刘谦为他们揭开谜底,释去心中的迷惑。

刘谦心中响起无数掌声,没人喝彩我自己偷着乐。“耶谢天谢地这次又成功了,陈武大大,这次逮你做小弟没商量,哈哈哈哈偶真是天才记得书中描述陈武时用面黄睛赤,形容古怪八个字形容。方才仔细一看,此人的眼睛居然真是红色,面容看来确实给人几分怪异的感觉,就是因为他的长相太过标新立异,就像燕人张飞一样长相独特,所以使人看过一遍就记在心中,看来老天也看出来这个刘晔不好吞下,就送了一个安慰奖陈武。”

心中又酝酿了几秒钟感情,想爸爸想妈妈,想曾经惨死在车轮下的蝈蝈小强,终于在眼圈微红时开口道:“此事一言难尽,昨晚梦中隐约间,感到有人在我耳旁轻声说道:明天尔会看到你前世的侍卫长,其人前世为你身挡千枪万箭,今生当善待与他,今世其人面黄睛赤,形容古怪,姓陈名武,字子烈,切记切记。今日一见,方才相信昨晚梦中之言非虚,呜呜呜呜”不知不觉之中,刘谦的演技向实力派飙升猛进,不自觉的陷入自己设定的情节里难以自拔。

“吾昨夜夜观天象,见南方有颗新星光芒耀眼,向翼星主我主王星靠拢,不知是吉是凶,今日看来是王星相招将宿,大喜呀冥冥之中自有天定,祝贺二位今日主仆相见之喜”葛玄不愧是个妙人,这把火烧的恰到好处,使人难辨真假。

刘晔也被刘谦和葛玄这对级神棍组合给整懵了,原地傻立了半天才施礼问道:“看令兄仪表堂堂、温文尔雅,隐隐之中溢出几丝出尘之意,不知是那位世家美玉”

“不敢,江东丹阳葛玄是也。”葛玄没有丝毫矫揉造作还礼道。

“久仰久仰,原来是十五六岁就名震江东的才子葛孝先,晔失礼了,听闻先生性喜老、庄之说,不愿仕进,后入天台赤城山修炼,求证大道,为何”话语说到了一半打住,剩下的意思是说刘谦不过是籍籍无名之徒,你的理想不过是做神仙而已,你为何会投在他的名下

“哈哈哈哈”

葛玄负手微微一笑,笑罢平视刘晔道:“玄自知不是使天下英杰归心的英雄,可是,天下无人入得孝先眼中,故不得不求证大道。可数月前我偶观天象,见南阳之野王星忽现,苦苦推演几日得出结果,佑我大汉数百载的君子出现了,就是齐武王之后,今日我的主公,孝先当然要尽展一身所学。

通过两个月来的相交相知,看出主公在平凡的嬉笑言骂之中,有一颗身怀天下的赤子之心,虽然没有枭雄之霸气,可是平易近人,对自己所认识的人一律相待,而天下不是正需要一位一视同仁的坦坦君子,来解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天下黎民为此,我为我的主公而骄傲”

刘谦也顾不着无端的比刘晔矮一辈的别扭,拼命装作一副谦谦君子,眼泪哗哗的道:“望叔公成全,侄儿的一片拳拳兄弟之心,你放心,有我一口吃的,绝对不会落下子烈兄弟,纵然今生粉身碎骨,也要保证子烈兄弟的周全,以报他对我的前世之恩”说完跪拜于地。

刘晔还未言,只听旁边“扑通”一声,接着听到,“陈武陈子烈拜见主公,今生今世还要护在主公身前,挡枪林遮箭雨,纵是死上万次也是心甘情愿,无怨无悔”

第二十一章 终于穿上了新衣服

这时才传来,刘晔姗姗来迟的言语:“子烈兄弟原是庐江松滋人氏1,因为豪强逼迫,无奈沦为大江之上水寇。与晔相见言谈甚欢,就成了好友,此兄为人十分仗义,听说我要周游大半个大汉,非要为我保驾护航”

“哈哈哈哈没想到命运之中自有定数,上苍借公子之手,把子烈带到主公面前。”葛玄忽然打断刘晔的言谈,然后给刘谦丢了个眼色。

在葛玄的提醒之下,刘谦猛然醒悟,看来这个刘晔真是不简单,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却透露出两个信息,陈武出身不好,你怕不怕受连累你要是收留陈武,你把大汉律置于何地不知是他真心关心陈武,还是别有居心,还是看透了我们天衣无缝的神棍表演

刘谦马上跳了起来大吼道:“他强任他强,清风抚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靠又跑题了。兵来将挡水来土遁,谁要是想要我兄弟的命,先要过了我这一关,我就是兄弟的雄关坚城,吃牢饭我去,天大的问题自有我刘谦顶着,头掉了不过碗口那么大个疤,做一天兄弟,就是一生一世的兄弟。”

转过身来,对着陈武大声吼道:“我们是不是一生一世的兄弟”

当刘谦吼出这句话的时候,刘晔轻轻地叹了口气,他知道,陈武做刘谦小弟的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

陈武双目噙着泪水,嘴角轻轻哆嗦着说不出话来,刘谦不知道,他刚才充满匪气的话语正对陈武的胃口,闯荡江湖靠的是什么义气出生草莽的兄弟最怕是什么怕被人看不起自己的身份。出生草莽的兄弟缺少的是什么理解万岁啥也不说了,大家眼泪哗哗地。

“叔公的想法没错,天下的读书人也都是这样想的,兴水利、薄徭赋、抓吏治,讲究内圣外王,不得志谨修己身,修身养性以待来势;得志货卖帝王家,封侯拜相一展抱负;无论得志不得志,都要著书立说,使自己的学说广为传播,把希望留在后世。可是谁来真正为,天下贫苦小民想一想

是,有一些读书人后来成为良吏,体察百姓疾苦,为小民做了很多事情。南阳郡就流传着召父杜母,可是,谁又从根本上考虑过小民问题为什么天下方定之时,鲜见小民造反而江山社稷稳固了,传承年代久远后,小民的反抗会愈演愈烈当然,这和太平日久朝政松弛,君王不知人间疾苦有关,可是最根本的是,土地兼并的太厉害,小民无所为食,恰逢天灾或兵乱骤起,而天下大乱,从此动摇了社稷的根基。

小民如果有吃有喝得以生存,大多是不愿冒着掉脑袋的危险去造反闹事,如果小民无所依靠,处于生死的边缘,只有叫着入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而四处造反,理由,只是为了活下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