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僵尸之终极进化 > 分节阅读 84

分节阅读 8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是否真的存在,那些理论是否正确,以“反正会有人去做”自我安慰,花甲或古稀之后无所事事,彻底沉浸在个人事务中或彻底迷失在回忆当中,这就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存在方式,自古至今都是这样。

那些洋人比我们笨多了,但我们崇洋。为什么呢他们笨呗他们会为一些白痴问题争论个没完没了他们会在一些细节方面斤斤计较总而言之,他们不够潇洒。正因为他们够笨,所以他们会想出许多弥补他们的蠢笨的方法。技不如人,不崇拜怎么行呢有一个懒人理论,说是但凡于生活有大作用的发明都是懒人发明的,他们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发明创造工具、机器等等。于是,懒人们不加思考地引用来作为谈资,作为一种新奇的理论,懒人们听到了,觉得似乎有道理,于是偶尔会再向人转述。仔细分析,真正有用的发明是怎样出现的呢为了实现某种目标,实现这种目标是如此的必要和迫切,偶然的对外界事物的应用足以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有了原始社会时期的工具的发明首先发现然后发明,发明固然是为了节省寻找合适的天然工具的时间,外界压力和进取心是更加直接的驱动力;一部分人不辞劳苦地探索自然的奥秘,另一部分人为了利润将新理论拿到实践中去,不断发明创造新的事物。像爱迪生那样的发明家经常昼夜奋战,勤奋程度使所有抱着“懒人理论”的人羞愧。当然,懒人理论想说明一个道理,即我们是聪明人,笨人只知道低头走路却不知道走捷径,我们为了“懒”,总是能找到捷径。可是,只有在实践中才存在是否走捷径的问题,懒惰到从不去实践的程度,哪里才能体现聪明才智呢

周大民的问话充分体现这么一个道理:中国人的灵魂里有一种不肯较真的因子,或者走极端或者和稀泥。意识怎么就不能影响物质呢鬼魂和魂魄难以用这种理论解释难道就要判处这一理论的死刑吗关键是这种依据现有理论发挥想象力建构完整世界图景的思维

意识什么是意识什么叫做有意识有意识地做事会两眼放光,失去意识的人两眼无神。人的眼睛接收到光子,经过视觉系统处理,得到物体三维空间存在的信息。人的大脑思考问题,想到现实物体或场景时眼睛会有某种程度的反应,即便是大脑局部活动即做梦时的大脑活动也可引起眼球的变化,这就好像是电脑的系统资源调用。当人专注地观察某一事物,或者期待一件事情的发生时,人的眼睛接收光子的同时发射大量光子,量子波的塌缩就是由这些被发射的光子引起的。意识是什么相对起来比较难以解释,可以暂时用魂魄理论解释意识的出现和存在。

关于鬼魂,香港一位科幻作家“那位先生”、冒险王提出这样的假设,鬼魂只是一种脑电波形式存在的形象,是外星人研究人脑或者别有居心发射相应波长所致。另外,这位先生认为妖怪实际上是外星人,将一切难题都丢给了想象中的“外星人”。考虑到妖怪实际上是生活在地球上而且来源于地球,这当然是以张正的亲身实践为佐证的即妖怪并不是外星人,而且,不否定自身存在与感知能力的话,张正认为,妖怪是切实存在的,同样能够认知这个世界,所以,妖怪在地球见到的鬼魂完全是实际存在的,不是脑电波。由于张正见过人死之后出现鬼魂的过程,所以,鬼魂也不是以能量波等不可见、不易见的形式存在的外星人。这个推导过程中有一个问题,因为不是所有人死之后都有鬼魂出现,反对的人也可以说鬼魂其实是外星人离开其依附的人体而存在的形式。而张正也可以用魂魄理论进行解释,即,那些用魂统领魄的人死后会形成鬼魂,因为人死之时魂先散去,如果魂和魄的关系不够密切,那么,魂散去很长时间后魄才会离去,最终魂飞魄散,修仙之人身外化身、佛教徒的天眼都是魂魄修炼的成就。

“魂魄究竟是怎么一种存在,我并不清楚。鬼魂的出现和这个人的自身特质有关。意识是什么我也不清楚,但意识明显和魂魄关系密切。意识影响物质仍然是通过物质,即便你暂时还没有办法发现意识影响物质所依赖的途径。球形闪电是存在的,所以,关于它的理论是可以实践检验的,它的性质是可以实验研究的。球形闪电和魂魄的关系也是存在的,这可以由你的经历和周民的经历作证据。按照关于球形闪电的理论,既然波长相近是引发同化的条件,那么,可以这样假设,你们几个的魂魄的波长恰好与某些能量级的球形闪电的波长一致。这种以果推因的办法还可以得出人的魂魄其实是有波长的这一理论假设。呃,还有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你们的魂魄能够穿越时空也和球形闪电关系密切,按照上述理论可以这样解释,不同时空出现两种波长相近的球形闪电和三套两类魂魄,由于球形闪电是宏观尺度的电子,其所处时空和我们这个时空不完全一致,所以,球形闪电之间的位置对换引起了向前向后两种穿越事件的发生。这种理论的解释力这么强,你怎么能说它唯心主义呢”

“可是,应该怎么处理周民的这种情况呢”周林担心地问。

张正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后脑勺,说道:“我的雄辩症似乎又发作了。按照这种理论,既然它们能够穿越时空对换,说明它们的波长非常相近,三套魂魄应该可以三合一。不过,这显然需要一段时间,我们,好像只能等。”

几个月前写这本小说时就抱着这种坚持“唯物”的信念,由于经验不足、缺少信心,中间停顿很长时间。无论如何,按照自己的思维写完这本书就是一次重大胜利期待大家的支持

第五节 天地合命

等待是否也算一种行为

人心不耐。现代社会的人心更不耐。等待为什么要等待要行动起来

分明知道不可能一蹴而就,却总期盼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等待不是对时间的浪费,也不是对自我的放纵。

恰恰相反,只有明了时间的奥秘和自我的本性,才能够等待。

等待不是消极的不作为,而是积极的面对。

充分认识到规律的客观性和能力的有限性,却并不放弃改变的可能性。

然而,认识到这些并不意味着一个人有能力去等待,知行之间有鸿沟。等待,需要对判断和预期的坚定信念,需要放弃目前享乐和名声的巨大勇气,更需要在等待的过程中持之以恒不懈追求的毅力。

张正认识到魂魄和球形闪电之间的关系,却不得不等待。他相信自己的判断,有面对怀疑自己本领的意见的勇气,也懂得在等待中观察、思考、分析、准备。

周民的肌肉轻微颤抖,额角淌汗,双眼无神,脊背僵直。

魂魄实质是什么有人做实验发现人死前后体重相隔21克,认为这就是灵魂的重量。排除这21克完全是人死之前呼出的最后一口气的重量的可能,则,灵魂是有重量的。“人死”的标准是魂散之后还是魄散之后,这个实验并没有提及,即便外国人没有三魂七魄,也必然分别有魂和魄,只不过他们一向将之混同而已,按照一般医学标准,这里的“灵魂”实质上包含魂和部分魄。魂魄的重量很可能不止21克,它们使人产生意识,而它们本身属于物质。

假设魂魄都是宏电子,且密度与微电子的空间密度大致相当,则可根据一个人的魂魄的重量可以大致推算出魂魄的波长。人的魂魄重量难以测量,但对于周民则不一样,他现在的体重与之前的体重必然不同,知道之前的体重再测量现在的体重,然后计算

张正将自己的分析结果告诉周林弟兄,但两个人听得只摇脑袋。周林说:“你怎么有这么多假设,万一假设错了怎么办”周大民说:“即便你的假设都是正确的,而且你得到了不同的体重数据,计算出了结果,你打算怎么做现在是三套魂魄在争斗,按你的分析,它们的波长相差很小,得到波长后你能够做什么呢”

“既然波长相差不大,可以用外加波长的办法促使它们的融合。”

周大民思考一会儿说:“终究要分个胜负,你决定帮助哪个”

“只能碰运气。总好过什么都不做。”张正作无奈状。

周林哎呀一声说:“按道理来说,朱载后应为上后下土音hou兄弟两个的魂魄早就应该融合到一起了,周民不是必然要被消灭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