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明末烽火 > 分节阅读 259

分节阅读 259(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毫无疑问,孙传庭的溃败将是给崇祯致命的一击,从此崇祯是再也喘不过气来了。故有此说法,孙传庭死,明朝亡。

张必武同时也得小心才行,生怕李自成的大军出关消灭他,他对李自成所吩咐的不敢不听,只要能保存自己,一时的屈辱不算什么自古成大事者无不能屈能伸。

由于张必武的听话,李自成也就暂时放松了,况且李自成认为全占秦地,建国立都是重中之重,好向天下宣布他李自成将是取代明朝的新皇帝

在新的一年刚一开始,李自成便称帝,虽然称帝,他并没有登基,李自成以李继迁为太祖,国号“大顺”,以崇祯十七年为永昌元年,改西安为长安,定都长安。

在李自成的内部在争吵不休以后大顺国的基本方针是什么,那就是要不要巩固已经夺取的地盘,先大力地花两三年的时间,让百姓安居乐业,恢复生产。从而是巩固大顺的国基,广施恩义以让百姓感受到大顺朝的恩德。提出这一条意见的大臣是以李岩、宋献策、田见秀为代表的。

而绝大多数的文官、武将,尤其是明朝的降臣都大力地向李自成建议,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迅速地打到燕京城下,夺取大明江山,建立一个辉煌大一统江山

李自成在一片的德比尧舜,功迈汤武的奉承声中,他完全地迷失了自己。这几年来,他不断地在打胜仗,一个又接着一个的胜仗到来,让他认为明军已不堪一击了,只要他再加一把劲,这大明江山是很容易就打败的。

当张必武收到了李岩的信,让他也上书给李自成,让李自成保守,巩固所夺取的地盘,等到国力强大,再进取。

现在的明朝是一只待宰的羔羊,就像是多养它几年也无济于事,不如先巩固实力。关外的东虏才是最可怕的李岩想到这一条确实是难得可贵,满朝文武就他一人想到了。

李自成见到了张必武上的奏折,腔调和李岩仿佛是一个样子刻出来的,他不由是冷笑一声,说:“哼丞相啊你说张必武效忠于李岩,还真没有说错你看看,奏折上的腔调简直是和李岩一个模样啊”

此时,牛金星已是天佑阁大学士,任大顺左辅,相当于丞相,李自成定他为文官之首,在文武百官之中,地位只低于刘宗敏一人。

牛金星叹息说:“唉可惜啊张必武不是忠于皇上啊要是忠于皇上就好了”

李自成问:“丞相啊,那你认为孤该怎么办呢是该听谁的是休养生息,还是迅速地灭亡明朝夺取天下”由于李自成虽然是称帝了,可是他还没有登基,故他没有自称朕,还像他称为大顺王时一样,自称为孤,等到登基之后,他就自称为朕了。

牛金星成天都在揣摩着李自成的心思,他自然知道李自成对李岩有了疑心之后,他就不想听李岩的话了,加上这么多的文武都在劝他打到燕京城下,夺取明朝的江山,他的心就想着创造比李唐还要辉煌的成就其实李自成的主意已经定了,只是装模作样来征求意见罢了。

牛金星虽然知道他要顺皇帝的心,可是他也不能得罪田见秀和李岩,他作为一个丞相就得各方平衡啊他要左右逢源,现在的牛金星一心想着,怎么做好他的丞相,怎么搞好他的形像。

故牛金星说:“林泉的意见十分稳当,他劝陛下缓图进取不是没有道理只是文武百官的意见也不错,他们要夺取明朝江山这正是陛下十几年浴血奋战的目标啊”

李自成笑了,说:“好了丞相,你就给孤托个底吧是林泉的意见好呢还是百官的好”

牛金星便实说:“百官的意见应该听从要是再不乘明朝没有还手之力时,把他给打败,消灭,等到他喘过气来的话,我们要收拾明朝就难了而且只是劳烦百姓一年多的时间,击败明朝,就能让百姓安居乐业了这不是比还要花更长的时间来打仗更好吗放着一个宿敌不管却去安居乐业又怎么能安居乐业呢”

“哈哈”李自成大笑出声,说:“好的丞相啊,你说的正是我心里所想的孤已经决定了杀进燕京,在燕京夺取明朝的江山向天下宣布我们大顺将取代明朝,成为天下之主所以朕要准备一支大军分两路攻进燕京”

“是皇上圣明”牛金星立即是抱拳施礼。他心中那个得意啊:“林泉啊,你是不会从陛下的手中夺走对我的宠爱的哈现在是打仗,自然以刘宗敏为主,可等到天下平定了,百官之首就必定是我牛金星了你李岩抢不走我的位置我绝不允许任何人抢走”

李自成并没有发觉,等到他的臣下都想着争名夺利,他的国家就埋下了灭亡的伏笔,危险至极啊

李自成同时也说:“丞相啊,你再看看,张必武认为我们走晋这一条路,最为难对付的是周遇吉。张必武说他想亲自对付周遇吉,想劝降周遇吉。”

牛金星不由一愣,说:“周遇吉会是我们东进的最大障碍啊宁武啊周遇吉虽是一员勇将也不能阻挡我们的吧”

李自成笑了,说:“对丞相我也和你一样的想法世上没有一人能抵挡得了百战百胜的大顺军东进不管是谁,挡的杀无赦”

“是我军必胜陛下威武”牛金星立即应道。李自成便是准备他的东进大计了。

同时,张必武之所以听李岩的话上一份奏折给李自成,是想要劝住李自成,要是李自成不尽快地东去攻打燕京,历史就能改写,最终还是没有能劝住。

他不仅仅是做这一点,他还要做的就是秘密地写封信给王承恩,让王承恩力劝崇祯,听从大臣之议。南迁南京,要不然的话,就让太子在南京监国,这样就能改写历史了。

只要不有弘光等好几个朱家的王爷来称王称帝,那么南方不会,说不定能团结一致呢北方的百姓也会因为崇祯还在南方,他们也会听从响应,到时清军就算击败李自成,占领燕京也难以久居了。

张必武想虽然是这样想,可是张必武不敢肯定崇祯会听他的,要是历史无法改变,张必武准备到燕京城去,他要救坤兴公主一命当然最为重要的是救下周遇吉

历史的车轮还是无法阻挡,它按着它既定的轨迹在前进着。

崇祯本来是考虑到想要南迁的,可是大臣都在阻止他,因为大臣们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劝止崇祯,并没有为国家考虑。

周皇后这一次不顾皇宫不准干政的铁律,她求起了崇祯,让崇祯到他们的另一个家南京南狩。当天子蒙尘的时候,也有南狩的事。

可是崇祯太要名誉,太要面子了他也认为李自成不会这么快地就攻到燕京城下,以前八旗兵这么多次攻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