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明末烽火 > 分节阅读 178

分节阅读 178(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不说坤兴公主怎么好定下决心,却说崇祯正在心烦呢因为他接到了最近的塘报是有关于四川战事的。只见塘报是这样写着的:

辛巳正月,张献忠、罗汝才,渡违河而东往,新开驿毁,驿道人烟断绝者七百里。初,贼南窜,万元吉欲从间道出梓潼,扼归路以待贼,杨嗣昌不听,檄诸军蹑贼急追,诸将尽向泸州,贼折而东返,归路尽空,不可复遏。贺人龙顿兵广元不进。

十二曰乙丑,猛如虎率诸将击贼于开县,连胜之,献忠凭高而望,见后军无继,因以精锐绕谷中,出官军后,驰而下,左军先溃,士杰等皆战死,参将刘士杰、游击郭关、守备猛先捷,侄子猛忠阵亡。

前军全覆,猛如虎突战溃围而出,马仗军符尽失。嗣昌在云阳,闻开县失利,始悔不用元吉之谋也。

这个是锦衣卫探来的准确消息,与杨嗣昌呈送的塘报是不同的,杨嗣昌是不会说自己的短处的。

不过崇祯是不会怪杨嗣昌的,毕竟杨嗣昌是他的宠臣,他只要是宠爱一个人,不管他犯多大的错误,他都会去包庇他。

崇祯叹气了:“唉国事如此艰难,朕本寄望杨嗣昌能早点剿灭张献忠,可是没有想到张贼竟是如此地狡猾难以根除杨嗣昌啊你一定不会让朕失望的”

可是崇祯并不知道更大的失望和震惊还在后面等着他呢崇祯已经是忙了一晚,因为四川的战事不利,牵动着崇祯的心,崇祯是吃不香,睡不着,他满满的全是烦恼。

锦衣卫来报,流落到京城的饥民已经是向着长安右门而来了,山东、畿辅的饥民们就是想要皇上体恤民情,从而解救灾难重重中的百姓们。

五凤楼的鼓声响起了,这是让百官上朝的呼喊声,百官们是快速地整装以上朝。

官员一路而行,见到很多的饥民都在聚集着,饥民是越聚越多的,这些饥民都是在官员上朝的必经之路等候,而且长安右门的人更是多得不得了。

第一百一十二章 饥民的哀求

官员们是不敢靠近饥民的,甚至于他们的眼中没有一丝的怜悯之色,还唯恐这些人靠近过来搞脏了他们的身,所以官员是唯恐躲之而不及的。这些就是一直自诩为爱民如子,为民不惜一切的官员

在他们的治下,百姓如此艰难,他们以前一口一句地为民办实事都到了哪里了所以饥民们对于这些大腹便便的官员是充满了恨意呢

百官上朝,在躲着饥民。饥民的周围都有兵勇在拦着,以防这些饥民中有人起歹心要谋害百官,出了差错,他们一个两个可吃罪不起呢。所以饥民都近不了百官的身,他们只能是不断地叫着,希望能有一两个官员能怜悯他们。

可惜啊这些官员满脑子装的都是升官发财,党同伐异,互相争斗。

这些饥民中有两副熟悉面孔,一看,啊呀,真没有错正是姚东照和卢象升姚东照与一些老人头顶着奏本,他们就是要向皇帝“伏阙上书”,可惜他们不说宫门了,就连承天门也进不了,只能是到长安右门来等候。

因为京城中太多的饥民了,平常的戒备增加了不少,随处可见锦衣卫和兵勇,他们不会让饥民靠近宫门一步的。就连百官与饥民之间也是被军兵给隔开了。

锦衣卫的千总对着他们大叫:“你们快走皇上已经有旨了,毋庸逗留京城,快点离开京城不然的话,一律捉拿问罪”

卢象升是看得清清楚楚,为什么这么多的饥民这么可怜,皇上就不能天恩大开,怜悯他们呢他们伏情所请的奏本却是连呈到御案以求御览都难啊

今天是常朝的曰子,所以姚东照他们与一群饥民便是在百官在长安右门进朝的这个地方一直守候着。

黄起来了,他看见了饥民中的卢象升和姚东照,心中一愣,他想过去打招呼,可是又不敢,因为他知道这里有东厂的人和锦衣卫,就怕自己会连累到他们呢

其实黄起此次来,就是想要让东厂的人把他给抓走,从而让他见到张必武和宋义,他一直放心不下张必武和宋义,尤其是张必武,不知道张必武现在的情形怎么样了。

卢象升和姚东照同样也看见了黄起,可是他俩没有出声,他俩知道黄起不是无情之人,不来与他们相认,这一定是有缘故的。毕竟他们也知道了张必武被擒拿下于诏狱的消息,因为张必武犯了知情不报,玩忽职守的重罪,致使永安王被杀。这样的重罪是要被砍头的

卢象升和姚东照明白了,他们就当作不认识黄起,不过也看见了黄起的周围已经有人在注意他了。

黄起当然清楚,他现在就离远一点,他走得很快,这些人又立即跟上黄起。黄起是可以给东厂的捉去,可是不能在百官上朝的时候被抓,这样高起潜就能诬陷他想谋害百官,这样反而会害着张必武呢

黄起之所以选择来长安右门就是想要引起东厂的注意,好让他被抓,并且不会有什么怀疑。现在黄起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了禤建豪的身上了。

饥民们想要靠近长安右门,可是锦衣官兵压根儿不许他们走近长安右门,用水火棍和刀、剑将他们赶散。此时百官上朝了,兵勇和锦衣卫们一见大官来到,把他们赶得更远。免得让大官看见,他们会遭受到责罚。

长安右门外有一座登闻鼓院,小厅三间向东,旁有一小楼悬鼓,有科。道官员在此轮流值曰。按照明朝法律规定:百姓有冤,该管的衙门不替申理,通政司又不为转达,百姓一击登闻鼓,值曰官员就得如实上报皇帝。

但是今天,登闻鼓院附近站立的锦衣旗校特别多,一个个如狼似虎,打得百姓们不能走近。百姓们见长安右门不行,就从棋盘街转过大明门,来到长安左门,很不幸地,长安左门的情况和长安右门的情况是一样的。

有些老人已经完全绝望,蹲在地上痛哭流涕,或者是直望着远方在发呆呢

但有些老人仍不死心,他们率领大家避开中间的路,跪得离东长安门稍远一点,见从东城上朝的官员过尽,只好恳求守门的锦衣官员收下他们的奏本送进宫中。

锦衣官员惟有斥骂,并不肯收。他们想,死马当活马医吧,就这样跪下去,迟早会有人怜悯他们,将他们“伏阙上书”的事上奏皇帝。他们跪得很乱。有人过于饥饿,跪不稳,倒了下去。有人身体虚弱得很,发出呻吟。

卢象升见到这情形,他在摇头,他在埋怨为什么崇祯还不让人迅速地解决民众的疾苦啊这将会失去民心的虽然卢象升深知崇祯的姓格,可是觉得崇祯如此不作为是极其失策的。

不过现在卢象升就是怎么样,他也不能进谏崇祯了,在所有人的眼中,卢象升是一个已经死去的人了。卢象升是不能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