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无声的证词(恐怖) > 分节阅读 31

分节阅读 3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巧慧被害现场中提取的一枚避孕套中一致的dna基因型。”

周主任说得有些绕,我反应了一下,说:“也就是说,这个男人既去过陈蛟店里,也到过郑巧慧店里”

周主任点了点头。

“如果是这样,我敢大胆地断定,这个dna就是凶手的dna。”我有些激动,说,“之前大宝说过,这种低档美容院的顾客群都是有区域性的,如果两个相隔十二公里的美容院的顾客有交叉,且都发生了命案,那么这个顾客很有可能就是凶手”

大宝点头认同。

“可是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凶手和死者之间发生了性行为的基础上,”丁支队说,“死者体内并没有发现精液,而这个嫌疑dna的主人显然没有戴套,而是用的卫生纸。那么他是如何做到不在死者体内留下dna的呢”

“体外排精,或者用手啊。”又是之前那个帅帅的侦查员。

大家又一齐看向他。

他又红着脸说:“不不不,别误会,办案的时候得知的。”

我说:“我支持这个观点。陈蛟应该是用手的,依据是这张图片。”

我用幻灯片播放了陈蛟右手虎口部位的纸屑,说:“人体精液是有一定黏合力的,如果死者手部沾有精液,再用易破的卫生纸擦拭,很有可能会将纸屑粘在手上。”

两个现场有交叉dna,陈蛟手上有卫生纸纸屑,两名死者的损伤有共同特点,这么多依据,共同支撑了我主张的串并案件意见。

丁支队点点头,说:“既然这样说,我现在也同意将两起案件并案侦查。那么,就先从这个dna查起。你们有可疑的嫌疑人吗如果有,马上提取他们的dna样本。”

侦查员们纷纷摇头,显然,通过前期侦查,派出去的六组侦查员都没有摸排出可疑的嫌疑人。

丁支队低头叹了口气,说:“那就赶紧去查”

“不如,”我说,“让我们先去看看郑巧慧被害案的现场”

4

没有侦破的案件现场,办案单位会去反复勘查,希望能发现更多的线索,或者印证更多的证据。郑巧慧被害案的现场也是这样,依旧被封存着。

这也是一间独立小门面房,门口的卷闸门下缘已经生锈,卷闸门外拉着一条蓝白相间的警戒带。

派出所民警接到通知,已经早早等在那里,见我们赶到,赶紧用钥匙打开了挂在已经被撬坏的卷闸门锁外的挂锁。

我看了看卷闸门的锁,对林涛说:“你看,这起案件中,凶手也锁闭了卷闸门,这作案手段如出一辙啊。”

“现在就寄希望于能在这个现场发现一些之前他们没有发现的线索了。”

林涛说。

基本上这种低档美容院的房屋结构都很相似,大厅后面有一个隔间。从物品的摆放看,虽然郑巧慧不像陈蛟那样注意身材保养,但屋内收拾得干净整洁得多。

尽管如此,屋里的气味依然让人不想久留。密闭的空间里完好地储存着尸体被发现时的高度腐败的气息,混合着霉变的味道,让人仿佛瞬间回到了两个月前的惨案现场。

现场的地面铺着白色地板砖,有几块地板砖上贴着黑色比例尺,比例尺旁边无一例外是沾染了泥巴的鞋印。

“这个现场发现的鞋印比较一致。”民警见我和林涛蹲在地上看鞋印,介绍道,“不过经过鉴定,这些鞋印没有比对价值。”

“当天下雨吗”我对痕迹检验领域不太精通,转而问道。

“是的,下的雨还不小呢。”民警说。

“如果下雨就价值不大了。”林涛用镊子夹起一块泥土,左看右看,说,“要是没有下雨,这些鞋子上沾着的泥巴倒是能说明一些问题。如果下雨,任何人鞋子上都有可能沾有泥巴,而且这泥巴看起来也没有什么特殊之处。”

“时间不早了,我们要赶在晚饭前完成对这起案件现场的复勘工作。”我说,“这样,我们分工,我和大宝看中心现场隔间,林涛你和你的助手看外间。”

专案组两个月前对中心现场的勘查非常细致,每一处物证都有标记和记录,所以我和大宝找来找去都没有发现能够有突破的线索。直到林涛的一声“来看看这是什么”才让我们重新燃起了希望。

林涛的掌心放着一片黄豆大的红色物体,是一个布片。

“从哪里找到的”我说。

林涛指了指墙上的一枚水泥钉,说:“挂在水泥钉上,看起来还是比较新鲜的,说不定和案件有一定的关系。”

“不是说不定,而是一定”我激动地说,“因为钉子下方的墙上有一处擦蹭状血迹。”

我拿出随身携带的照相机,拍下这一处孤立的、却没有被原勘查人员重视的血迹。

“现场有翻动的痕迹,凶手在离开之前翻动了现场,所以这一处擦蹭状血迹并没有引起勘查人员的注意。”林涛说,“虽然现场很多翻动部位有擦蹭血迹,但是没有一处有指纹纹线,都没有比对价值。”

“但是可以证明凶手杀人是为了钱,”我说,“而且这一处擦蹭血更有价值。首先,这个地方不可能藏钱;第二,这里离大门还比较远。凶手为什么要在这里擦一下”

“为了拿挂在钉子上的衣服。”林涛说。

我笑着点点头:“所以,你发现的这块撕裂的小布片,非常有价值。”

我接过布片,用手摩擦着。因为我戴的是橡胶手套,触感比纱布手套更敏锐,很快,我就得出了结论:“这是雨衣。”

“对,当天下雨,”大宝说,“凶手来的时候穿了件红色的雨衣”

在我们的要求下,专案组提前召开专案会议。这种不按规定召开的专案会议,通常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调整侦查部署。

当我宣布完我们的发现,确定凶手在杀郑巧慧的那天夜晚穿的是红色雨衣时,会议室里发出了一阵嘘声。

“我们都正在努力做调查,”一个侦查员说,“把我们叫回来说的就是这个有用吗下雨天,有多少人穿红色雨衣知道吗我们英城城区就有将近两百万人口,难道要一件一件地找红雨衣这不是拿我们侦查部门开涮吗”

面对侦查员的奚落,我沉吟了一下,说:“大家请看这张图片。现场发现了多枚这种形态的鞋印。虽然发现的时候死者已经死亡一周,但这些鞋印留下的足迹是已经干涸了的、淡黄色的泥土。”

我见侦查员们依旧不服气地昂着头,点燃了一根烟,接着说道:“这样的足迹形态,说明凶手在进入现场的时候鞋子上沾满了稀泥,所谓稀泥,是指泥巴和水的混合物。”

“下雨天,这很正常。”侦查员说。

“那么,问题就来了。”我说,“下雨天,一般都是什么人群穿雨衣”

“骑自行车、骑电动车、骑摩托车,”侦查员说,“这样的人多了去了。”

“如果是骑车到现场,”我说,“鞋子上会有这么多稀泥吗”

“你是说,”丁支队眼前一亮,“你是说凶手是走去现场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