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横扫晚清的坦克军团 > 分节阅读 293

分节阅读 29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的守备部队。居民自卫武装人员也不得超过五万,以显示对于中俄友好和平的决心。这是条约里确定好的,谅俄国不敢破坏,中国军队的单薄也是相应措施,以龙飞的语言天赋来承担对俄交涉,是恰当的。

以吉林图门城为核心的吉林地区,成立了吉林军区,以第三军的全部来驻防,三个师团的重兵,总数在补充以后,达到了十万人以上,这里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地方,因为,距离海参崴极近,可以随时随地支援之,同时,就一图门江之隔,紧紧地挨着朝鲜半岛,一旦韩国有什么异动,则这一只拳头打出去,非常了得,自朝鲜半岛的西北地区捅进去,沿着日本海的西岸,直到东朝鲜湾,千里海岸,数日可达。这里出击韩国,居高临下。态势非常好。如果真的沿着海岸线猛进,则清津,咸兴,元山,一帆风顺,横扫韩国的东北部高原平原地带,直抵韩国北部沿海的太白山脉,更能沿着临津江或者汉江,直扑汉城。比起鸭绿江丹东一路的进军,地势更好,更方便。

奉天城周围为核心,建立了辽宁军区,虽然基本上是以省区为名称的,但是,军区的防御和重点很不相同。辽宁军区以第一军和第二军大部为主,包括五个师团,一个独立旅团,势力非常雄厚,以一字长蛇阵驻守在奉天东西两侧,可以直面东部韩国问题,接应孙武师团,也可以向西南地区迎接天津,北京满清政府的军队进犯。

孙武师团,为独立的朝鲜镇守军。孙武师团长本人,被任命为朝鲜镇守使。负责督促韩国人交纳赔款物资等,直到一切赔款结束才完成使命。

栗云龙亲自担任辽宁省的军区长官,不过师团的编制大多维持原状,主要的任务是补充人员。更新装备。

一听说新军招集新兵,就有很多人踊跃报名参加,甚至出现了托关系走后门,花费不菲的金钱来拥挤的现象,将各地的招兵站军官们乐得笑歪了嘴。因为新军实行公开的对外劫掠制度,所有的参战官兵都会根据战斗的表现进行分红。当兵能发财,还能发大财,通过探亲访友的新军官兵传播到了满洲各地,于是,引起了人们的一阵阵惊叹声。羡慕的眼光在官兵们的身上乱转,人们的思想观念迅速发生了变化,原来是,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现在则反过来了。另外,新军在经济建设上对民生的反哺也做出了不少实在的措施,从韩国和俄罗斯掠夺的大量物资,一部分集中使用于矿山,兵工厂,国家行政机关,还有许多分配给各官兵,让其家属代领。还将大量的剩余物资按人头分配居民,使他们得到了实惠,另外,也宣布,将韩国和俄罗斯的一部分赔款,用于补助群众生活困难的救济。这些,都使群众看到了中国新军的威力和利益团体的性质。

新军一连串的对外战争的胜利,大长了民族志气,这才是最根本的受到人民群众追捧的原因。

当然,说到这里,也不能不说,新军的政治思想工作做的还是不错的,广而言之的宣传,反复强调,在思想上将人们同化于一个思维的模式之中,在那个年代,是必要的。

一切都渐渐转入正规,中国新军在它诞生的第三年,迎接到了清凉的秋天,这时,它已经是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朝气蓬勃,茁壮成长。

这一年秋天,是一个丰收的秋天,喜讯频传。

首先,是黑龙江省农业屯垦区的成功,利用十五万俄罗斯战俘和五万华北地区移民进行的北大荒开垦计划得到了落实,成果喜人,生产粮食十八亿斤,除了自用和种子外,可以给奉天提供十五亿以上的粮食。成为工业化有力的原料和粮食基础。在吉林一带督促战俘和移民开垦的荒地,虽然遭到了水灾的影响,也算是小丰收,自足有余,可上缴余粮一亿斤。

各农垦区还大量饲养家畜家禽,提高生活质量。也同时为新军官兵的生活提供保障。

这一年,只有吉林局部地区发生了水灾,整体而言,风调雨顺,诸事成功。农民安居乐业,生活得到了很好的舒缓,加上政府减轻了一半以上的负担,使老百姓对政府更加拥戴,又因为上年末对贪污腐化现象的残酷打击,各上台的新官员非常谨慎,开始贯彻服务百姓的宗旨精神,使官民之间的鸿沟有了第一次填补。农民的额外负担被取消得干干净净,因为栗云龙放出狠话来,谁敢多收农民的一粒粮食一厘银子,他就要割谁身上的一斤肉,严酷的命令之下,谁敢不从

城市百姓的生活也得到了保障,所有的流民都得到了安置,大量从华北地区拥来的移民都被安置妥当,反正东北地区那时多的是荒田。这些人成为新军的强大统治基础。

其次,在军事方面,部队加强了训练,使部队的技能和战术水平,战略思想意识都得到了很大提高,提高最快的是骑兵部队,以往,这里是中国新军的弱项,和俄罗斯军队或者联军的对决中,他们都是作为辅助力量使用的,和俄军骑兵的对抗,往往不能支持多久,现在,数个月的集中训练,加强了技能,还更新了更适合于骑兵的特殊步枪,配备了更多的手榴弹,使起射击的火力和射程都有了提高,在骑兵的演练对抗中,都达到了很多的水平。骑兵部队可以做到五天不下马,连续奔袭上千里。骑兵的人员也做了调整,从蒙古族地区招募了一些士兵,使部队的骑马本领明显好转。

再次,在装备方面,更新最快的是特种兵,因为,他们已经有了飞机

奉天兵工厂在远东地区的战役一结束,就在栗云龙的亲自督促下,急剧地扩大规模,将所有已经研制成功的武器装备等付诸实施。飞机厂建立起来,虽然更先进的飞机他们还生产不出,可是,双翼,单翼的最原始的飞机已经在奉天城的城西飞机制造中心研制成功,虽然使用的是原来储备的油料和德国进口的发动机。

奉天的机床厂已经制造出上百台机床,开始为整个工业化提供母机器的支持。因为机床的使用,才使飞机的制造成为可能。

飞机制造出了十架,都严格地保密,分别确定为奉天一号到十号,编制为空军特战队,将原来的特战大队二队修改为空军兵,逐渐培养挑选人才,为将来大规模的空军基地建设服务。张若文中校已经提升为上校,负责空军的发展迅速,为了帮助他们,栗云龙还专门调集了两名老坦克兵去帮助指导,毕竟,现代军人的飞行理念是很高明的。

张若文暂时确定为空军飞行特战队的队长,将来就是空军总负责人的料子。他在海参崴西部海湾里的战斗表现,倍受大家的瞩目。

十架飞机都经过了试飞,没有问题,在试肥场上,所有的研制人员都哭了,大家拥抱在一起,又哭又喊,又唱又跳,即使那好几个老坦克兵,都亲眼见识过多么先进的国内外飞机的牛人了面对自己还很幼稚的作品,都忍不住泪流满面。这还是世界上的第一架飞机,到明年,美国人莱特兄弟才能将同样质地的飞机拖出去飞几米远。

飞机试飞的时候,栗云龙,欧阳风,赵阳刚等所有的新军大员,甚至各师团的师团长都到位了,大家很多人不相信这些木头知道的大怪家伙真的能够飞起来。

一名飞机总设计师,老坦克兵出身的军官笑眯眯地向着大家挥舞着手臂,然后,轻快地跳上了飞机驾驶室里,小小的驾驶室显得那样简陋和脆弱,飞机的驾驶室外甚至连蒙皮都没有,乱七八糟的支架支撑起这么一个奇怪的机械,让所有的人看着都感荒谬。

“做好准备了吗”指挥塔上,挥舞着旗帜的指挥官用喇叭问。

“好了”飞机试飞员一拉制动,飞机的发动机轰轰隆隆地喧嚣起来,木制螺旋桨的两边有两名战士赶紧狠狠地拨着桨叶,帮助飞机起动。

飞机成功起飞,飞出五公里远,二百多米高。

这样的情况,作战还不实际,但是,经过修改以后,一定能够适应战场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