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横扫晚清的坦克军团 > 分节阅读 148

分节阅读 14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如果这个城市的抵抗不能够长久,则一切野外的运动战都有危险。这就是所谓的棋筋。生死攸关的地方

其实,战争中无所谓轻重,每一个环节都丝丝入扣,相互关联和影响,有时,一个细节的逆转,都会使整个战争哗然为之一变。

栗云龙对列宁第一师能否抵抗住俄国主力军团的疯狂进攻抱有信心。首先,这里的工事坚固,其二,俄国人民革命军可以运用心理战和政治战来瓦解对方的斗志,又是同胞相残,俄国人一定混乱起来。其三,因为运动战的运输条件,栗云龙将重型号的大炮全部留给了他们,拥有上百门大炮的他们。绝对凶猛。其四,白强师团在外围的牵制。当然,这里所有的问题还有一个最关键的是,他对列宁先生的个人魅力,领袖才能,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理想的感染力是信服的。

聚集在栗云龙的麾下,现在有张德成师团,曹福田师团,徐竹师团,孙武师团,外有一个军部,一个俄国人民革命军第二师。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统一战线政策得到了良好的执行,俄国人民革命军的官兵和中国新军的关系非常之好,几个月前的敌人,现在成为亲密无间的战友,平时街道上见了,相熟的军人之间也用半中不俄的话交流甚至开玩笑。改变了观念和信仰的人简直就是另外一个人。

每师团两万六千五百人,是目前的军事编制,加上一个旅接近五千人的军部机关,一个丢弃了重型号大炮的炮兵部队四千人,一个骑兵旅团五千人,俄国人民革命军一万人,栗云龙的手中,集中了十三万人。

这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一只握紧了的拳头。他们以有序的队列,向着北面紧急行进。考虑到哈尔滨的重要性,栗云龙临时调遣三千人回防哈尔滨,协助列宁。

一百二一章。首战告捷

俄军九路来,我只一路去,中国新军的主力部队瞄准了敌人最北面的一路敌军,目前还屯扎在海沦城的五万敌军。栗云龙决定,首先拿最弱的敌人开刀,只要歼灭了这一路敌人,就可以大大地振奋精神,使刚加入编制的数万新军官兵能够增加自信心。得到宝贵的经验教训。

海伦城很远。和哈尔滨有近千里的距离,中间的城市是绥化,目前还在中国新军的地方政权的控制之下。栗云龙的意思,先转移到绥化,在那里,等候俄军的进犯,随时随地打击之。

同时,他也注意到了一个问题,俄国安德洛夫大将率领十五万人集中在伊春,并逼近了铁力城的消息,看来,要歼灭海伦敌人,首先要避免和伊春来敌的纠缠。

侦骑四出,一日数惊,是屯扎在绥化城的中国新军领袖们的心态,他们以高度认真的态度关注着北面战场的俄军动向,小到任何一个消息,都要反复揣测半天,至于哈尔滨一带的具体战事,他们连问也不问,即使来了消息也置之不理。

炎热的季节,随时随地都有干热风的袭击,干热风是六月初中国北方平原常有的现象,如果在河南山东一带的话,更为明显,属于一种极度干热的气流。实际上,在暑期里,天气未必就有六月初更热,令人发指的高温更多出现在这时。

部队在白天的炎热时期没有行军,需要照顾战士们的体力,因为有几个月来地形的熟悉,加上附近的招收的新兵,官兵们能够很容易地就认清地点方向,在夜间行军更为方便,平原地带多,易于大部队的行动,更为关键的一条是,这里不惧怕俄军的侦察,现在还不到飞机满天翱翔的年代,只要掐住地面的敌人间谍行动,一切都很自然,而栗云龙决定相信中国人的团结和凝聚力,虽然之间也发现了不少的俄国间谍,但那些人中的中国人绝大多数是被迫来的,一审讯就招供了。他们也不是真心实意要为俄国人做事。

整个黑龙江省的地理环境,每一座山脉,每一条河流,都在中国新军研制的军事地图上标志得清清楚楚了。其实,看了无数遍,即使真的丢开了地图,栗云龙也能够清晰地回忆起来,在自己的眼前虚幻地出现一张地图,他还严格要求军官们看地图,帮助他们,教导他们,他甚至规定了许多严厉的要求,比如说,不看地图的军官,立刻撤离本身职务,下调军衔等,为了荣誉,也为了保证军事的胜利,还有对军长的个人崇拜,军官们的地图研究等现代军事指挥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徐竹师团前出东北方向的庆安和平安镇,在那里预先埋伏,去抵抗俄军从伊春来的大股部队,俄国著名的将军安德洛夫率领十五万俄军驻扎在伊春,根据已经得到的可靠消息,他留下万人的留守部队,并且设置了万人的兵站建设部队,其余十二万多的大军,汇聚成一道钢铁洪流,浩浩荡荡,威风凛凛,意气风发,斜向切往西南的绥化,准备从那里的大道,直逼哈尔滨的东北郊区,完成对中国新军的战略大包围。

在这样一场生死大决战中,以六个师团加一个俄国人民革命军,相当于七个师团,去对抗八十万的俄军,确实是势力悬殊的战斗。因此,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认真考虑。目标明确,还能够随机应变。

徐竹师团的任务是,伏击安德洛夫大将的部队,先歼灭敌人一部,给敌人迎头痛击,其目的是重创敌人,并且激怒敌人,然后传入坚守战,牢牢地吸引住敌人,疲惫敌人,等待大军主力回援,一举消灭敌人。

栗云龙当然对每一个师团甚至每一个旅团的指挥官都有很清楚的认识,张德成,曹福田两人,都属于忠厚有余的老实人,能够做到标准的职业军人,但是,方面指挥,独立作战的能力明显不足,孙武太勇猛,特种兵出身的人过于自信,打仗的时候会高估自己官兵的能力,也是有问题的,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栗云龙也在平时对他们加以教导解释,在关键的时刻,还是不能轻易任用。

栗云龙在知人善任的问题上得了很高的分儿,徐竹再一次显示出了良好的高级指挥员的素养,给他以惊喜的回报。

军团主力向北略偏西的位置挺进,不时有飞骑到来,汇报关于海伦城敌人的消息,因为动员和联系,当地的百姓们都成为中国新军的耳目,他们不短地派遣人员来军中汇报,甚至,许多新军的正规侦察兵根本不需要看到俄军,就等得到准确无误的消息了。

栗云龙因此对俄军的动向了如指掌。后来,他感慨地说,这一仗绝对是中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打出来的。人民真的是创造历史的主人,谁要是得意起来以后忘记了人民,那真的是对历史的背叛,也必然受到应有的报复。

这一点认识,决定了在取得政权以后。栗云龙等首脑们对政府机关的腐败现象坚持的严厉残酷态度。

大军出绥化,分兵四略,扩大了正面,目的是防止俄军从其他方向突击,错失了战机,所以,要这样来拦截,军部在中,孙武师团在西,张德成,曹福田师团依此排列,俄国人民革命军第二师被拆解成营级单位分化瓦解于个师团当中,目的是保证他们不会在第一次同胞相残的战斗中无所适从,甚至崩溃哗变。

出四方台以后,中国新军主力得到了海伦敌人往西偏离的消息,当即调整位置,向西拦截。曹福田师团掠过绥棱,没有遭遇敌军的任何部队,后来继续北进,在东风镇包围了俄军一个团的守军,将之迅速歼灭。然后西转,跟踪攻击俄军主力的侧后。

张德成师团和军部一道在伦河当面,遭遇了俄军的一个旅团的偏师,简单地观察了解,栗云龙立刻下令攻击,战斗是在遭遇的状态下进行的,地理环境上没有任何优劣之分,完全仗着部队双方的训练能力,心理调整,火力,部队的编制,展开的速度和程序等等综合战斗力。

在这一点上,立刻就显示出两军的差别,中国新军完全以战斗状态的形式`展开,而俄军则很迟缓。

中国新军四面合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敌人一个旅圈起来。剩下的事情不需要再解释了,两万六千人的曹福田师团,五千人的军部,事实上还有被增加到其中的俄国人民革命军的三千人,总数达到三万五千人的绝对数量优势,立刻就呈现出压倒一切的优势。

狭路相逢勇者胜,缺失了地利掩护的弱者,完全是一个暴露在狼牙下面的美味羊肉,这是毫不留情的现实。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