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横扫晚清的坦克军团 > 分节阅读 128

分节阅读 12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城,那些设备已经被百姓们当成怪物押解来了,可惜,设备遭到了一些损害,不过,经过修理,还是很不错的。

这是一件事情,紧接着,新军军工企业的发展,又有了第二个飞跃的契机。经过严格地审核,战俘管理营传来了好消息,从俄军中找到了一些后勤部工作的一些人员,他们懂得军工制造。这些人有二百多人,无论是基本的知识还是技术的熟练程度,他们都是不错的。

总之,通过种种努力,在三个月以后,中国新军的军工企业轰轰烈烈地发展起来,拥有了一套机枪弹药生产设备,两套野战炮弹生产设备,三套普通枪弹的生产设备,许多图纸技术,许多人工车床,炸药厂,钢铁厂等基础性的工业开始发展。谁也想不到的是,这样一个军工企业,后来在五年之内,就成为世界上第一流的武器生产厂家。

中国新军对德国的技术援助要求没有停止,不断派人和凯特林公使接触,甚至开出了新的价码,给予他们坦克的内部结构图纸。

九十四章,春节那一天开战

和俄国的谈判希望没有达成,骄傲狂妄的俄国人岂能承认一系列的失败一向视满清帝国为无物的沙皇政府勃然大怒,将中国新军提出的和谈条件看成了奇耻大辱,因为,这是中国地方政府提出的,甚至连中央政府都不知道,沙皇感到自己被降低到了中国`一个地方官员的层次上,拥有战胜拿破仑威望的沙皇俄国同时还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陆军战斗群,最强大的骑兵突击部队,世界一流的海军舰队,要这样的国家在十几万人的挫折面前就彻底屈服,只有一种可能,他们的首脑换上满清政府道光皇帝或者咸丰皇帝,慈祥的西太后等人。

俄国陆军部甚至通过了在欧洲部分实行征兵的计划,沙皇慨然同意,实行了第一期的动员。将欧洲部分的部队的再一次向远东地区集中调集。

“俄国人从来没有屈服过任何一个国家,从来没有签定任何一个屈辱的条约,也从来没有在任何一种情况下情退缩”尼古拉二世挥舞着拳头,在宫廷里大声地咆哮,他亲自穿上了军装,向各个大臣发布命令,以沙皇和陆海军大元帅的身份,以全俄东正教保护者的身份,号召俄国人团结起来,坚决打败满洲人。

“诸位,如果你们要问我现在最想说的是什么,我愿意告诉你们,那就是:干掉中国人吞噬满洲,富饶辽阔的满洲应该是我们俄罗斯远东地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儿,就是我们朝思暮想的黄俄罗斯”

“各位军官,备上战马,到满洲去战斗”

疯狂的沙皇开动了整个媒体新闻界的一切动力,要他们向俄国人民鼓吹和满洲的敌人作战的必要性。凝聚国家民族的能量,支持他完成征服中国满洲的宏伟目标。

“我们有所牺牲,才能有所得到,伟大的上帝昭示我们,必须和中国人的野蛮战斗,我们斯拉夫人的明天才有可能继续保持光辉的前程。”

沙皇反复强调了一点儿,俄国人很坚强,无论在哪一种不利的情况下,比如彼得大帝时,面对强悍的瑞典军队,一败再败的俄罗斯顶住了压力,最终取得了北方战争的伟大胜利,比如,面对拿破仑的六十万大军,世界都为之颤抖时,还是俄国以艰苦的焦土战,游击战,最终吞没了法国军事天才的帝国本钱。

不过,沙皇没有说明四十五年前的克里米亚战争,俄国的无可奈何。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俄国确实没有签定割地赔款之类令人沮丧的条件,只是将占有的土耳其领土吐出来一点儿而已。

强烈的荣誉感使俄国作出了继续战争的决策,也使栗云龙等人和平谈判迅速结束战争的计划遭到了无情的失败,尽管抱有的希望不大,他们还是被俄国人的执拗所震惊。而且,俄国远东总督返回的信件极其傲慢无礼,将栗云龙等人称为叛乱军和土匪。狂妄地叫嚣,俄国人将会动员一百万大军,将所有在满洲对抗的中国人一个不留地杀死。栗云龙估计,如果俄国远东总督大人真的知道鸡犬不留这个词汇的话,一定在正式的文件中毫不犹豫地加以使用的。甚至会反复使用。

没有办法,对待犟驴的办法只有痛打,打到它彻底地崩溃为止。反正日俄战争已经显示了,沙皇俄国外强中干,色厉内荏,再厚的牛皮也不能抵挡钢针的锋芒吧

得到消息的时候,中国新军立刻就做出了作战准备。六大师团只留下一个旅团用于南线的防御,一个旅团用于奉天城及其周围地区的保护,特别是对新兴的军工企业的看守。其余军队,尽皆北上,可谓是倾巢出动。

中国军队举行了誓师大会,将自己的辉煌战绩回顾了一遍,又将俄国军队的腐败无能也列举了许多,还将沙皇政府的野蛮和狂妄也指点出来,接着,栗云龙,赵政委,各师团的师团长,都做了重要发言,五个师团外加一个旅团,一个师团部,一个军部,总共九万大军,山呼海啸,庄严宣誓,决心将俄国侵略者驱逐出国门之外,收复一起失地,为国家和民族争光添彩。

一个宣誓仪式,已经检验了两个月来中国军队政治整顿工作的新成果,官兵们对新军的凝聚力更强了,他们把中国新军看成了唯一的权威,而且,他们的着装方面也有了一个巨大的变化。

为了逐步改变广大官兵对清廷的认同感,除了政治上的宣传分析以外,在形象上,中国新军的政治部也做了很多措施,政治不开始扩大,在各团中建立了支部,营和连建立教导员制度,虽然这些新培训的人也没有多少高深的理论基础,可是,引导官兵的爱国主义精神,热爱新军的思想,憎恨不公平的社会,同情下层人民的情怀,还是容易的。而且,这批普通的官兵经过训练以后就补充进军中担任高级别的政治工作人员,也使人们得到了这样印象,只要你政治上跟得紧,就能够迅速升级。

这些政工干部,开始宣传和执行上级的一个秘密任务,要求全体官兵都剃光脑袋

不要看这个事情微不足道,但是在那个时候,却是头等的大事,它意味深长,所以,栗云龙,赵政委等人十分谨慎,惟恐激发了官兵们的逆反心理。毕竟,中国新军还打着清廷的旗帜,和清廷的官员往来也不错,许多官兵对清廷的认同还是很牢固的,尤其是满洲,这里是清廷的发祥地,大本营,以满族为主体的居民尽管遭到了闯关东的广大山东河南汉族的稀释,可是,他们的思想意识绝对是顽固落后的。

“为了减轻负担,减少累赘,特别是在肉搏战中的安全,还有在战斗中受伤时便于包扎救护,还有显示我们军队为了国家民族百姓的仁义精神。。。。。。”政工干部们在军队中开始宣传许多理由。其目的是理发

把大辫子剪掉,理成短短的板寸,或者干脆刮得精光。这时候两种选择样式。

为了保证军队的安定,栗云龙等人没有以统一的形式发布剪辫剃发令,只是开动宣传机器,使官兵们在心理上有所触动,还保证,在作战结束以后,就可以根据官兵的喜好,自行决定头发的样式。

效果不太明显,但是,大家对剃发这样敏感的话题也不是那么震撼了,有不少官兵表示,只要大家都剪,他们也不在乎。一句话,可以随大流。

这是巨大的成立,其实,人们的生活习惯的改变,文化认识的深度要做出调整,非常之难,栗云龙们也适可而止,但是,要求作为军部的警卫部队做出表率,软硬兼施,剪掉了头发,剃成光秃秃的和尚头,美名其曰:和尚兵。

自古以来,军队和地方百姓就是有区别的,赵宋王朝还在军队脸上刺青呢,所以,在中国新军向北集结的过程中,以军部的警卫部队为典型,中国新军居然逐步实现了一个伟大的转变,全军尽墨,剃成了光`和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