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横扫晚清的坦克军团 > 分节阅读 21

分节阅读 2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克车上配备的电台通信都失去了效应,他们只能用旗语和手势来指挥,轰轰隆隆的发动机声也破坏着指挥的稳定性。不过,十辆坦克的一字长蛇阵形还是能够保持的。

一般的坦克战术,是以楔形的行军纵队,可是,现在还没有进入坦克时代,坦克没有天敌,甚至连基本的敌人都没有,就不需要那么谨慎从事。唯一的麻烦是道路和田野,仲夏季节,正是北方严重的干旱时间,路上的灰尘太多了,其实,已经不算是灰尘,而整个的都是“扬灰”路。许多地方坚硬的瓷实的路面已经堆起了厚厚的一层灰尘浮土,人的脚踩上去,已经松软得狠了。坦克的速度不快,还是扬起了冲天的烟雾。再有田野,为了保障打击的宽度,坦克的间距远远超过了常规的五十米,许多坦克是独立行进的,主要在田野里,坎坷不平的田野,纷纷的乱沟,灌木丛,桑树林,都成为客观的障碍。

瓦德西大将让两名忠心耿耿的部下停滞下来,自己坚持着想后面观察,也向前面观察,士兵从不知道哪里搞来了几辆马车,大将是坐着马车,要不,也许他早就昏迷了。望远镜里,他敏锐地观测到了前方的危险,不用说,中国人是善于埋伏的。他们使用权诈方面的才智远远超过他们在技术上的创见。

“敌人一定是敌人”卡尔尼的炮兵直觉和观测能力,也使他作出了正确的判断。在大将真的突然昏倒以后,他就担负起战斗的指挥。

他让士兵们停留下来,暂时休息,因为,他们已经跑出二十多里,炎热和饥饿造成体力的极大下降,在他的身边只有一千多人,他怀疑前面的中国人也有汽车炮兵,那样的话,这一千人连给敌人塞牙缝都不够。况且,这里的都是德国兄弟,他也不忍心让他们白白地送死。后面的联军部队源源不断地继续逃出城来,给了他选择的余地。

二十分钟以后,后续的其他国家部队逐渐赶来,汇聚到了他们的旗帜之下。危急时刻,指挥系统得到了大家的格外尊重。法国部队,英国部队,日本军队,俄罗斯军队,还有一个三十个人编制的意大利部队,他们的军官都跑来到德军前进的司令部里,或者派出了副官和联络员。他们焦急地请示下一步的计划。

那时的联军部队下级军官也都配备的望远镜子。尽管倍数不高,效果打了很大折扣,可是,事情是明摆着的。一阵商量以后,他们的内心世界里不由得腾起一股不祥的预兆,清国人早有准备,在这里设置了大口袋等着大家往里面跳

还是卡尔尼的提示让大家恢复了信心,他说:“敌人的怪物不是真的,而是一种技术创造,是典型地将大炮和汽车以及防护盔甲结合在一起的新式武器,很遗憾,我们目前还没有同类的武器于之抗衡,但是,我们还有其他的办法来对付它,现在,我们的任务是撤退,只要能撤退到天津,我们和主力集结到一起,我们就有办法了”

他的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军官们做出了迅速突击的决定。

加强了这一决定英明伟大性质的是后方传来了中国汽车炮兵的发动机那恐怖的声音,于是,数量已经达到四千人的联军部队选择了进攻。

各当上校是北门战斗中最幸运的人,他那里是重灾区,他却安然无恙地带着三十多名官兵成功脱险,还能汇聚其他的法国官兵数百人,他的心里窝火极了。他自告奋勇要开辟撤退的通道,卡尔尼和众位军官一齐向他鼓掌。

法国官兵六百多人为先头,日本的残余一千多人为主力,其余各国军队都集结起来,向着东方进军。

从栗云龙的望远镜子里,那是一片人海。但是,他轻蔑地咀嚼着菅草根儿,“一地鸡毛”

二十九章, 三道封锁线的沦落

法国军队在各当上校的率领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冲锋浪潮,只一个回合就撕开了中国步兵第二团的第一道防御线,零星的以班级甚至更小单位的中国军队被消灭了好几股,其他的则一面射击一面收缩。这样,当日本军队的主力出现时,他们已经可以安全地行军了。

不过,各当上校的脸上没有了胜利后应有的喜悦,不仅仅是为了北京城北门战斗牺牲的精锐部队,也是为了此次冲锋永远倒在枯干的北中国绿色茵茵的田野里的更多部下,经过粗步清点,他们遭遇了中国堵截防御线上的有力打击,一百三十多人被打死打伤,而今被消灭的中国军队只有区区三十多人。现在正盛行的步兵作战理论得到了有效论证:进攻一方的损失要大得多。

死了的就不需要再惊慌和痛苦了,受伤的五十多个士兵又成为新的累赘,被搀扶到马车上或者被其他士兵搀扶,背到肩上。

日本军队接替了先锋队的角色,展开了下一轮进攻。他们显示出比白种人更强悍的牺牲奉献,大无畏的勇敢精神,并且,连续进攻,不给中国人任何喘息的机会,于是,他们冲垮了中国人布置的第二道和第三道防御线。

日本的步兵操典里写得清清楚楚,为了保证在战斗中不被自己的枪弹所伤,必须在近战格斗时将子弹全部退出。在当时,这种做法是可以理解的,其实上,在其他国家的步兵条例里也有反映。

在机枪还很珍贵的年代,在小建制部队火力武器非常薄弱的军事时期,这样做的好处是,没有了危险的自伤。可以极限地发挥官兵的作用,形成密集的冲击波,产生对敌人巨大的精神压力,但缺陷是,纯粹的人海战术,死伤将大大增加,如果对方火力足够凶猛,则几乎成为靶标。所以,在一战时期,当德国主力横扫西线,突入比利时境内时,在列日要塞遭到了比利时人的顽强抵抗,几乎费掉了一个星期,德国军人的尸体堆到了齐腰深,依旧没有取得战术胜利,不得已,调集了攻城重炮,将要塞摧毁。

正因为如此,模范执行条例的日本军队遭到了可怕的损失,中国人的武器相当落后,但是,射击相当准确,其实相当于他们趴在地上专门瞄准一大片人墙,随便开一枪也不会落空。而且,中国人集体性的狡猾,在相距三百米的距离上打了一枪,相距二百米的距离再开一枪,再近时再开一枪,然后就转身溃退了。强有力的支撑点也有,左右各有几个班级为单位的小阵地,但是,他们距离大道较远,威胁性不大,不在日本军官必须拔除的范围。

佐佐木中队长是一个幸运的家伙,在第一次遭遇了中国人的汽车大炮时,他就身处险恶,可是,他居然能全身而退,实在要感谢天皇陛下和天照大神的保佑,现在,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十人队的军曹角色,因为他的部队打光了,他非常努力地冲锋着,还抓住了一个清国的俘虏。

那个清国的战俘很顽强,他一连打死了四个日本人,要是他及早逃走的话还是有机会的,但是他显然不愿意走,他使用的武器也就是一把很古老的鸟铳,他只开了两枪,远距离一次,近距离一次,但是,遭到祸害的不仅仅是四名英勇善战的皇国军队,还有五个伤兵。

当佐佐木用刀将他劈成重伤俘获他以后,他还挣扎着用破旧不堪的鸟铳狠狠地横扫了一下,猝然不及防备的前中队长立即条件反射地暴喝一声,丢掉了漂亮的指挥刀,双手抱住左腿,痛苦地尖叫起来。

那杆鸟铳砰然折断,而前中队长大人的左腿的命运,也可以归入此类。

第二道和第三道防线上,横七竖八倒毙着大约三十多名中国人的尸体,他们都是被皇国军队用刺刀挑死或者用枪托砸死了,没有一个还能保持正常的面容。日本军人大喊大叫,打到了疯狂状态。不仅使前面防御的中国军人肝胆心寒,生出了怯意,就是后续的联军官兵也被震慑了。各当上校骇然地看着日本人,大气不敢出。在他的眼前,好象冲锋的不是理智勇敢的军人,而是一群疯狗。“太可怕了”他喃喃地说。

山下龙一大佐铁青着脸,用战刀在左臂的衣服上狠狠地擦拭着,上面是淋漓的鲜血。戴着金丝眼镜儿的他正值中年,不仅是帝国大学的高材生,还到英国剑桥大学深造过,咋看起来,他象一个文质彬彬的读书人,其实,是个文武全才,心狠手辣的干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