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庚新作品集(共计6部小说) > 分节阅读 532

分节阅读 53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的出身,终究是让许多人感到不满,认为她没有资格母仪天下。刘闯在这件事情上,也是支持大家的意见。他认为,李贵妃不过一方豪强之女,德行和才能都不足以服众。所以让她登上后位,定会使后宫不宁。

在这件事情上,刘闯是绝对支持士大夫的建议。

同时,刘闯也要给伏完一个交代。毕竟,伏完也是皇亲国戚,更是桓帝的女婿,于情于理都不可能同意汉帝在废了伏寿之后,马上立一个豪强之女为皇后。

李贵妃得到了汉帝的承诺,自然是欣喜若狂。

而汉帝则用力吐出一口浊气,在心中暗道:刘孟彦,你若是乖乖辅佐朕,为朕效忠,朕自会保你一世富贵。可惜你野心太大既然如此,就休怪朕,心狠手辣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力不从心今日无更。。。。

情节似乎进入到一个误区,自己的情绪也变得越发心浮气躁。

下午在电脑前枯坐良久,脑袋里是一片空白。

感觉进入到一个死胡同里,怎么也出不来,然后整个人的情绪,也变得是格外低落。

站在窗户前,看外面车水马龙,感觉非常糟糕。

今天无更,非常抱歉。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402章迁都三

东都洛阳的修缮,已经大体完成。

特别是作为此次迁都的主体工程,皇城更彻底恢复旧貌。

根据糜竺送来的图纸,皇城基本上是依照过去的面貌进行修缮,几乎和初平年间的洛阳皇城没有太大的分别。事实上,自建安四年,皇城已经开始修缮。当时,曹艹逐渐稳定了局势,而河洛地区也渐渐趋于平稳,关中正在逐步收复。

相比之下,许都虽然有人口和粮食的便利,却距离前线太近。

刘表出兵即可威胁宛城,进而威胁颍川,使得整个许都陷入动荡局面。许都虽好,却不宜久居。在那个时候,曹艹就有了迁都的想法,所以开始修缮洛阳皇城。

历经数载,洛阳终于恢复了原貌。

不过在刘闯占领洛阳之后,为稳定人心,于是再次下令扩建洛阳。

新洛阳城会在旧洛阳原有的基础上,面积扩大三倍整个工程,需耗时五载。按照刘闯的想法,洛阳扩建完成之后,将可以容纳百万以上的人口。

这是个面子工程,同时更是一个关乎汉室气运的工程。

新洛阳城若兴建完成之后,将进一步稳固刘闯的地位和声望,到时候许多事务,便可以顺理成章的进行下去。按照刘闯所想,五年之后,江山稳固。

或许还会有战乱发生,但中原则会彻底平稳。

而今,皇城修建完毕,也意味着迁都之事,刻不容缓。

在经过反复朝议后,最终决定,十一月将迁都洛阳。不过在迁都之前,还有一件事情,那就是汉帝御驾亲征的事情。刘闯对汉帝的不知好歹,已经有些不耐烦了若这个家伙继续留在中原,势必会对刘闯形成掣肘,绝非刘闯所愿。

所以,把这个碍事碍眼的家伙赶出中原,也就显得更加急迫。

于是,从边关发来的奏报越发频繁,而在刘闯的暗中指使下,民间呼吁汉帝御驾亲征的声音,也就越来越大

汉帝,这一次并没有太过抗拒。

不过他找了一个好借口,说是身体不适,所以准备推迟几曰御驾亲征。

刘闯没有再逼迫汉帝,毕竟他是天子,刘闯总要给他留些颜面。在确定了汉帝亲征的事情之后,朝会上开始商议另一件事情,那就是正式迁都的曰子。十一月初十,刘闯将正式迁都返回洛阳,而许都从此之后,将作为陪都而存在

毕竟,历经十载,许都而今的规模已经不小。

近四十万的人口数量,也注定了许都不可能再和从前一样,以一个小县的地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许都的地位必须要获得提升。在经过反复商讨,刘闯最终决定,置许都为中都,设中都令,秩比两千石,几乎等同于一郡太守的地位。

迁都之事确定下来后,尚书令司马防再次走出来,递上了奏疏。

奏疏的内容非常简单,言自汉武以来,相权旁落,天子身边缺少一个可堪大用的臣子。如今,刘闯中兴汉室,却不得封王,所以斗胆恳请,重置丞相,由刘闯接掌。

此一奏疏出口,刘协的脸色顿时变得铁青。

他终于明白,为什么此前会有那么多人请求为刘闯封王,原来刘闯的真实目的在于此。

刘协有心拒绝,可是文武百官却不给他拒绝的借口,同时上前请命,由刘闯接掌丞相。到了这一步,汉帝总算是看明白了刘闯这一步一步设计的非常巧妙,从头到尾,就是奔着这丞相的位子而来。把他赶出中原,而后迁都洛阳,刘闯身为丞相,执掌朝堂,号令文武百官,也就变得顺理成章。如此下去,用不得太久,朝堂上也就再无人会记得,这天底下还有一个天子存在。那时候刘闯便可以顺势而上,接掌帝位。而刘协身在燕京,根本无法发出声音,又怎可能阻止

看着刘闯的目光,如同喷火

刘协心中杀意盎然,强作笑脸道:“按说起来,以皇叔的功劳而言,为丞相倒也算不得过分,只是他的年纪恐怕难以令天下人信服。”

刘闯的功勋,是一刀一枪拼杀出来,任刘协对他再不满,也无法抹杀他的功绩。

而且,文武百官都是刘闯的人,异口同声的推荐刘闯。如果汉帝强行反对,弄不好会引发另一波动荡。再反复思忖之后,汉帝最终决定,还是用刘闯的年纪说事。毕竟刘闯如今还不到三十岁,为一国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终归有些说不过去。

哪知道汉帝话音未落,从朝班中走出一人。

“陛下,此言差矣。

自古以来,达者为先,贤者不论大小。古有甘罗八岁拜相,而今皇叔已近而立之年,且功劳卓绝,为何便做不得丞相普天之下,又有谁的功劳能与皇叔相比若皇叔不为丞相,谁又做的丞相陛下若不得拜皇叔为丞相,恐为小人所乘,言陛下对皇叔心怀忌惮,不肯任用贤良。这若是传开来,只怕与我汉室不利。”

这一番话,几乎是在威胁汉帝。

刘协抬头看去,脸色顿时变得铁青。

可是对这说话之人,他却无可奈何。因为说话的人也是汉室宗亲,正是那刘晔刘子扬。

刘晔当年前往北疆,历任大鲜卑山都督之职。

数年来,他治理大鲜卑山政绩卓绝,并且不断蚕食夫余国,令夫余国主简位居不敢妄动,只能俯首称臣。此次,刘晔随刘闯家眷前来,便是协助处理迁都事宜。

而今,刘晔拜少府之职,遥领兖州刺史之职。

这是一个铁杆的刘闯系,听说刘闯已经准备,在迁都之后,命刘晔领宗正之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