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庚新作品集(共计6部小说) > 分节阅读 410

分节阅读 41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据说,刘闯的海船都是在那里制造,他也想过去看看,见识一下辽东新式海船究竟是如何制造。

对此,刘闯并没有反对。

孙静打得什么主意,刘闯当然清楚。

只是这石臼坨工坊的性质,早在建安六年便发生变化。

龙骨海船的生产,以及大型床弩的研发成功,使得刘闯意识到把船坞继续安置在石臼坨,难保会为有心人觉察。当时,刘闯趁着官渡之战横扫幽州,实际上已经得罪了袁绍。而袁绍在官渡之战虽然失败,可实力犹存。两边相比之下,刘闯远远不是袁绍的对手此外,石臼坨船坞位于辽西。袁绍如果想要找他麻烦,只要从渤海郡出击,沿海岸线可轻而易举攻击刘闯。

如此巨大的破绽,刘闯怎可能露出来

这石臼坨船坞里面,包含着刘闯的所有心血,他是万万不能被别人察觉。

在和郑玄、荀谌等人商议之后,刘闯最终决定,将石臼坨船坞的主体,从孤竹城这边撤离。

刘闯把工坊和船坞秘密前往沓氏。

早在建安五年初,刘闯就着手安排在沓氏老铁山秘密修建了一座工坊。

而沓氏,聚集了许多工匠。

当时整个辽东的匠人,几乎都在这里,后来还有刘闯从三韩掳掠而来的工匠,以及当年从中原为躲避战火,逃到朝鲜半岛的工匠。这老铁山,也就是后世的旅顺港所在。只不过在东汉末年,这里还是一片荒凉。作为一个天然不冻港,刘闯当然清楚旅顺在后世的重要地位。

所以,把他船坞和工坊迁至老铁山后,便正式置旅大县,拜周奇为旅大长。

周奇,是胡昭的学生,陆浑山人氏,山民出身,没有任何背景胡昭曾多次向刘闯推荐周奇,刘闯也暗中考核过此人。论才干,周奇可为一郡太守。但想要一下子获得重用,并非易事。

刘闯也是等待了很久,才找到这么一个机会给予周奇安排。

他本身也熟悉机关制造之术,又跟随崔州平做过一段时间的工坊管理,经验非常丰富

旅大苦寒,兼之荒凉。

崔州平肯定是不愿意跑来这种地方就职。

这也给了周奇机会,于是走马上任,同时还兼任黄阁主簿之职。

而石臼坨船坞,依旧保持原貌。但它的作用,已经从建造转变为单纯的加工。老铁山船坞和工坊所需要的零配件一个各种原材料,都是由石臼坨工坊进行加工,而后送往老铁山船坞建造。待主体工作完成之后,再把床弩、海船送回石臼坨船坞,进行后期加工的工艺。

比如,架设拍竿。

比如,安置弩炮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更进一步加强保密工作,同时也能够保证工坊的制式工艺。

不过对外界,石臼坨工坊依旧是刘闯的生产基地虽然它从性质上已经转变为研发和加工,却无人知晓。

刘闯的保密工作做的很好,甚至许多石臼坨工坊的匠人,都不清楚其中的变化。

孙静想要探查工艺,也只能看一个大概。

刘闯为展现出他的诚意,非常大方的派人随同孙静进入工坊。

然则,其最为核心的技术,孙静根本无法发现。比如龙骨技术,比如复合弓技术孙静走马观花看到的大都是成品以及零配件。可即便是这样,也让孙静感到震惊,收获良多。

至于更为隐秘的科研技术,孙静就更难发现。

因为那些研发技术,都藏于南山书院之中,并且有邴原黄承彦亲自管理。

在刘闯的调解下,黄承彦最终没有责怪诸葛亮。当然,这也和这个时代,三妻四妾的习俗有关。黄月英虽然心里面不太舒服,但毕竟和诸葛亮成亲多年,这感情很深厚,也不舍放弃。

特别是刘闯建议,诸葛亮从女儿下手。

更建议让孙尚香和诸葛亮的女儿多一些接触,以获取黄月英的好感。

诸葛亮这次虽然有些狼狈,但最终还是渡过了难关。至于他在黄月英面前做了什么样的保证刘闯不得而知。不过经此一事之后,刘闯敏锐的觉察到,诸葛亮此前还存有的几分纨绔浮夸之气,已荡然无存。再见到诸葛亮的时候,刘闯感受更多的,是一种平和中正的大气。

调解诸葛亮的家事,只是捎带。

刘闯陪同孙静参观了石臼坨工坊后,一行人便登上碣石山。

面对苍茫大海,刘闯不禁心生豪迈之情。

孙静突然笑道:“前次皇叔在军都山烽火台,曾做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之词句,静敬佩不已。

今见大海苍茫,却不知皇叔可有感怀”

在来到幽州之前,孙静心里还带着些许傲气。

自古以来,这幽州便是苦寒荒芜之所,江东虽然也不甚繁华,但在世人心中却远胜幽州

可是来到幽州之后,孙静才感受到了不寻常处。

在刘闯的治理下,幽州显然和孙静想像中的苦寒之所大有不同。

仅仅是那座燕京城,其规模或许比不得洛阳长安那些个大城,却隐隐透出一种君临天下之气势。

相比之下,吴郡的格局实在是太小了

只是孙静还是希望能扳回一局,故而笑着向刘闯邀诗。

刘闯一怔,旋即道:“我就问孙中郎才学过人,诗词歌赋无所不通,又怎敢献丑”

“诶,皇叔诗词,灵动非凡,我实敬佩。

今与诸公同游碣石山,不如由我抛砖引玉,献丑一回”

“愿闻佳作。”

孙静沉吟片刻,便朗朗吟唱。

他的诗词,颇得楚辞之精髓,深得离骚三昧。

孙静吟罢,便看向了刘闯。

刘闯也清楚,这个时候他绝不能露怯。

碣石山

刘闯脑海中突然灵光一闪,笑道:“闻孙中郎诗句,果然不凡。

我所学不多,便和一首,请诸公指正。”

郑玄身体不太好,所以没有陪同刘闯前来。但胡昭、孔融、邴原等孤竹城南山书院的名士,却随同刘闯出游。除此之外,尚有诸葛亮、卢毓、陈群作陪,这小小碣石山上可谓人才济济。

只是,这些人从未听过刘闯诗赋。

便是诸葛亮,也只听过刘闯那首山坡羊。虽诗句寓意颇深,但在诸葛亮看来,却不登大雅之堂。也难过,山坡羊属元曲,诗尽词生,词尽曲生。此时唐诗尚未兴起,建安文风也方有雏形,哪怕是宋词都无法在这个时代得到尊重,更何况那近乎于俚曲一般的元曲呢

至于胡昭等人,则是好奇不已。

方才孙静说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诗句时,令人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新意。

只是,从未听刘闯诗赋,众人顿感好奇。

刘闯有几斤几两,别人不清楚,胡昭等人最明白。

他幼时蒙难,并未得到很好的教育,哪怕是刘陶留下的文献,也是在郑玄督促下读完。不过,刘闯喜欢读书,他们倒是知道。十三经注疏编撰出来的时候,刘闯的确是认真读过。

但是

海风,强猛。

拂动刘闯身上衣袍猎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