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神河初始 > 分节阅读 68

分节阅读 6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而是是不是让这个计划通过。”

“我说几句,我看了这个计划,其中的花费是非常巨大的,这也就是说一旦通过这个计划,有可能会影响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一个委员虽然没有说不同意,但是从话语中可以看出他的确是不同意的。

“我不同意这个说法,实际上到了现在我们的经济建设已经稳定,现在大家只要按部就班就可以了,实际上我跟主席的意思是计划可以缓行,但是一定要执行,而且开始一定要快。实际上这家飞行器看上去科技水平处于最高的状态,但是别忘了,早在2009年美国就开了实验空天飞机,到现在虽然请报上并没有确认是不是已经达到了更高甚至能够利用的水平,但是很明显的,这项科技的另想性并不高,我们的意见是,缓行在有限的金钱的条件下,建设可以慢,但是一定要开始,快开始雷厉风行,迅速把握住机会,弥补我们与国外的差距”总理说完,大家点点头,这个说法是得到了众人的认同的。

“我觉得总理说的很有道理,现在不是考虑个人得失的问题,而是是不是能够赶超欧美的问题,我觉得这个计划可行。”另一个委员同意。

一号看差不多了,接着道:“好吧,既然已经讨论到这里,我们还是举手表决吧。”然后就看到六个人同意,一个弃权,三个人反对。一号看了看说:“嗯,少数服从多数,这件事就这么定了,具体的实施计划,我们会跟未来科技集团商量。”

二号看事情办好,接着说:“这件事决定了,那么我们来说说未来科技的科技进步问题。”众人都非常好奇这个问题,大家都看向二号的位置,二号的话音落下,投影设备中出现的是未来科技集团的发展历史,总理让人将几个航天方面的老院士请进来,几个老院士安坐后,二号对老院士说:“几位院士都是航天科研方面的专家,也跟着去了未来科技,你们的感觉什么样认为他们能够这么快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闻老想想说:“对于这个我先说说吧。从他们开放的科研资料来看,我感觉他们给我的感觉就是非常敢想敢做比如我们根深蒂固的认为只有火箭发动机才能够作为航天器的发动机,而他们却反而利用飞机发动机虽然经过改装,但是这在我们航天史上是第一次,并且成功了,虽然这种想法不是没有,但是大家都知道,不管是美国还是欧洲,没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而且下了一个结论,现阶段只有火箭发动机才能够带动航天器,但实际上这并不是物权的否认飞机发动机,只是说明现阶段是不能利用飞机发动机作为航天器的发动机的,但是做出这个结论的时间是在什么时候我想大家都知道这个时间已经很早了,是不是适合现在的飞机发动机我想大家看到了,至少在未来科技集团这次试验中是不成立的,也就是我们的思想仍然停留在只能用火箭发动机来只做航天器的阶段,而他们已经开始新的实验了,我认为敢想敢做,就是他们能够这么快速发展的原因。”

闻老说完后,大家讨论了一下,都认同的点点头,接着另一个院士站说:“刚才闻老的话我非常同意,而我在未来科技跟他们的科研人员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他们的思想很跳脱,在同一个问题上,他们能够提出很多不同的办法来,并且赋予行动。二就是这些让我对未来科技大为改观。以前我总认为是他们拥有比我们更为好的实验条件,这才使得他们的科研较快,但是经过这一次未来科技的观察我发现,实际上他们这种研究的风气才是他们能够真正成功的原因。甚至我看到在一个科室内部,如果对于一个实验有了不同的见解,大家都是可以提出来并且分出来成立一个研究小组,而实际上很多的成果都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他们没有什么资格,即使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在面对与自己不同意见的人的时候,都会说服或者请上面分出一些科研人员来成立另一个研究小组,这也代表着这一个研究可以出现相同或者不同的科研项目,当然,也有可能什么也没有,白白浪费金钱,不过这种做法却也让很多的科研成果迅速的出现,我觉的我们的差距就在这里。”

年轻些的院士接着说:“我觉得他们跟我们不同的是专业没有排资论辈,有能力的人就上。专业是指他们对于自己的专业非常的专业,可以说什么都知道,但是对于其他的东西即便是很相近的专业就只有一些了解罢了,而跟他们聊天的过程中他们告诉我,在他们看来能够全面精通所有专业的全才是存在的,但是我们并不是这样的全才,那既然不是这样的全才,就需要将自己的专业学术做的出类拔萃,当自己需要其他专业的时候,自然会有其他的出类拔萃的人才能够帮助自己,在他们看来,这种团队合作的是非常正常的,自己不需要再去掌握一大堆很可能极少用到的知识,而只要弄好自己的本职专业就好了。这一点跟我们的教育是完全不同的,我们要求的是全面发展的,想要上好大学就需要全面发展,一块短板都不能有,这造就了什么造就了一群看似没有弱点实际上什么都不精通的学生,当然在他们看来我们这种教育方式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他们认为没有兴趣的学习那是对于人的一种强迫,根本不会有好结果的。”

到这里大家才知道为什么今天会有教育部的人在外边等着,这是要改革教育的节奏啊实际上不得不说国外的教育方式的确是比国内的教育方式要好得多,专业性的出类拔萃和团体合作的研究计划能够让科研更加快速,他们对于天才虽然羡慕但不盲目,认为个人的实力是不能跟团体相比的,而现实也是如此。如果说以前我们还认为我们比他们要强的多,要比他们掌握的知识多,实际上相比较起来,在高科技的人才上面我们没有优势,原因很简单,就像练武,专精一门武术的人要比驳杂练习的人进步要快得多,到最后很可能专精的人要比练得多的人要厉害许多,这就是关键。现在,大家知道一号和二号的第二个议题了,那就是教育改革

第三十一章:改革和调查

更新时间201446 17:12:42字数:3216

坐在这里的都是聪明人,大家都明白了两位领导的意思,通过几位院士的总结大家明白了,实际上并不是说未来科技的科研人员都是妖孽或者天才,而能够取得这么大的进步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懂的合作,能够利用每个人的优势去研究一个项目,这才取得了现在的成果。相比较之下,中国培养的都是全才,但是没有出类拔萃的人才,他们对于自己专业虽然精通但不是顶尖,对其他专业虽然明白,但不专业,造成了一种很古怪的现象,没有工作经验的没有人要,因为刚从校门出来他们什么不会,有工作经验都抢着要,显然这是一种病态的人才抢夺和培养方式。

以前虽然有人明白则个弊端,但是那都是跟国外比,国内大家都是这么做的,谁也觉察不出什么来,所以大家都觉得比不上国外那是因为我们的科技本来就是比不上的,没什么好惊奇的,实际上在人才培养上,大家的起跑线都是一样的,但是为什么国外的人感觉要比国内的学生有魄力大家一看就明白了,原因很简单啊,人家不限制发展方向,当然是好的发展方向,中国学生的培养早就定了型,大家都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都是一样的,创造力被抹杀,两相对比不难看出这种教育模式的失败,以前没有对比还好,现在多了未来科技集团,两相对比差距有点大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