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随身山河图 > 分节阅读 278

分节阅读 27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来,大家一起玩,就更加容易拉近大家的距离。

“好了,大家先喝杯茶吧”那村长开口道。

他干脆吩咐人在李向东的大院子安排招待事项,大家帮忙搬一些凳子过去。事先,他们已经煮了一大桶的好茶,这时候抬出来。

楚家强捧着一个两个巴掌大的大碗,很地道的大碗茶,感觉挺亲切。虽然都是农村,但跟楚家寨相比,截然不同的景象。

这里看起来也跟以前的楚家寨那么落后,村里还是一条黄泥路,听李向东说,也准备在上面铺煤渣,然后压实,学习楚家寨的经验。他们这里石矿资源会少一点,但煤矿资源不缺,很容易找到煤渣,价格比起石渣石粉还要便宜。

那些孩子看着别人家屋子前挂着的一长串、一长串的玉米棒,感觉很新鲜。玉米楚家寨也年年种,不是稀奇玩意,但从来不会这个弄法。

在楚家寨,一般就是留种的玉米,才会整个玉米棒子一起晒的。其他的收回来,一般就要搓玉米,将其一粒粒搓下来,这样晒起来更加容易。

在农村,搓玉米也是一个大事情,跟晒谷风谷差不多。现在有些地方有专门的机器脱粒,尤其是那些大规模生产的,不可能人力去弄。

在楚家寨,一般就是在一块小木板上面,钉上一个解放鞋的鞋底,用解放鞋鞋底的纹路去搓。当然,事先用一字螺丝批开了两行,这样后面搓的人就容易很多。如果用手去掰,很容易就起泡,孩子们也挺怕的。

只见那些玉米棒子就绑在一根木棍上,远一点望过去,就跟一长串熟了的香蕉,有点壮观。有个楚家寨孩子偷偷问边上的当地孩子:“你们的玉米都是这样放的吗”

那孩子想了一下:“很多是,也有不是的。”

这样晒法,其实除了节省场地之外,还比较容易晒干,而且下雨的时候,也容易收,两个人抬着两头回去就可以了。

李向东的父母对楚家强、叶继生等人异常热情。他们也知道,儿子现在的成就,离不开这些人的大力帮忙。

楚家强等人还买了一些礼物过来,李向东家里成员都有,俱是一些比较实用的东西,价格不是很贵,农村人也容易接受。

“嗯别玩了,快去帮忙。”李向东对自己的弟弟妹妹说道。那两三个家伙,就知道玩楚家强给他们带来的东西。

其他孩子喝了几口茶,就跑出去玩了。孩子都是坐不下来的人,跟猴子一样。他们发现这里有牛车,就跑去要人家载着他们转一圈。

“别跑太远很快要吃饭啦”那村长对跑出去的孩子说道。另外,还吩咐了两个青年人跟着去。

周福荣看屋子,也应该有三四十年的历史了,比较老旧,院子虽然挺大,但里面就不是很宽敞。另外,屋子内部还贴着几十年前十分流行的报纸,以前在墙上贴报纸是很时髦的装饰,只是现在看起来就感觉有些怪异了。

“老大,你这屋子古董呀”周福荣说道。

“那你帮我看看值多少钱,打包卖给你算了,反正明年要建屋子。”李向东开玩笑道。

“屋子还是算了,不过里面那个茶壶好像值点钱,拿出来给我瞧瞧。”周福荣刚才就注意到人家屋里的一个老茶壶了,有八个角,十分奇特。

楚家强等人翻了下白眼,这家伙的职业病又来了。周福荣仔细看了一会那个茶壶,发现只是清末的作品,历史不是很长。但奇特的造型,加上壶身上别样的图样,他马上就得出结论,这玩意不是国内的产物。

没有理会那家伙,楚家强等人自顾聊着,他们早就体会到那家伙一旦认真看起古董,那是很无聊的。

李向东回来之后,家里也给自己相亲了一个,准备明年结婚。因此,重建屋子也就提上议程。现在,家里虽然还欠着楚家强等人的钱,但也算是村里面富裕之家了,建房子也就没有那么烦恼。

“老大,嫂子呢怎么不叫过来我们千里迢迢过来,容易吗”叶继生开口道。

“很快就到了,刚才还给她电话呢”李向东说道。女方是一名小学教师,就在隔壁村子,师范大学出身,用自己父母的话来说,也算是门当户对了。

“建房子,资金够吧”楚家强问道。无论在哪里,建房子都是一件大事,很耗钱,很多人可能积储了大半辈子,建了房子之后,马上就回到解放前。

“放心吧花不了很多钱。不过,还给你们的可能就得拖延了。”李向东摆摆手说道。

村长帮忙安排各种事情,让大家就在边上搭起灶炉,将村里空闲的人请过来,帮忙做饭等等。整个村子都热闹起来,连周边的村子也惊动了。

自从李向东回来之后,大搞冬季蔬菜种植,让村子创收翻了一倍,可是将他们羡慕不行。他们这里,世代都是耕种为生,一年到头也就混个温饱,积累不了太多的财富。有些家里孩子多的,可能还会比较窘迫,孩子的教育就成了一个难题。

出去的小家伙就抱怨了,这个村子居然没有小卖部,想吃个冰棒、雪糕还得到隔壁三公里外的大村子去。那两个青年,赶着牛车,在前面带路,伺候这群小家伙。他们感觉这群孩子太牛了,身上比自己还要有钱。

未完待续

第六百零六章日本货

不久之后,周福荣才将那个老茶壶放下来,说道:“老大你一直就有用曰货的传统呀”

这话一出,大家都疑惑了,不明白这家伙要说点什么,这话好无厘头呀尤其是李向东,曰货在城市可能很泛滥,但在这种农村,绝对不多见,何来用曰货的传统

“我没看错的话,你这老茶壶就是曰产的。不过,你们这里是东北,以前曰本占领过很长一段时间,留下一点曰本的东西,也不足为奇。”周福荣笑道。

“不会吧这玩意是曰本人的东西”李向东最是惊讶了。没想到,自从自己有记忆起,就一直存在的老茶壶,居然还是一个曰产的东西。

“曰产的曰本人的古董不值钱吧”叶继生也问道。他比较少听说曰本的古董,一般就是国内的,还有外国的油画这些比较出名的。

“也不能这样说,曰本的东西,虽然我们看起来不怎么样,但要是转给曰本人,可以宰一笔。”周福荣说道。宰曰本人的钱,这是他最乐意的。外国人不也是这样对中国人的利用大家的爱国之心,谋取暴利。

李向东的父母有些紧张地询问,这个茶壶能卖多少钱。自己儿子也跟他们说了不少遍,这哥们是玩古董的。看样子,目测自己家的这个茶壶也是一个古董,要是能卖点钱,那就好了。

周福荣想了一下,就透露这东西在中国不是很多人喜欢,价格也就会低很多,甚至市场很少。这玩意,最好还是倒卖给曰本佬。

“这样吧我帮你们联系一下,可能有人有门路接触曰本的收藏家。”周福荣说道。

“好那就麻烦贤侄了。”李向东的父亲立即大喜。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