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随身山河图 > 分节阅读 155

分节阅读 15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子打招呼。看来周老爷子在这方面研究颇有心得,不然那些人语气不会那么恭敬。

“呵呵带几个小辈过来看看世面。”周老爷子笑道。

大家相互打招呼,周老爷子也不忘给大家介绍楚家强等人。人家见楚家强跟叶继生不是行内人,来这纯粹是凑热闹,热情也就少了几分。楚家强等人也不失望,他们来这本就没有目的。

“好了,既然大家到,那就开始吧我是地主,那就抛砖引玉了。”洪老是一个精神奕奕的老人,一身唐装。他抬手招了招,里面就有人捧出来一件物件。

大家望过去,是一座石雕,书本大。不过,大家发现这件石雕雕工不怎么样,是一个猴子,石头田黄色。

“呵呵大家先别急着评论,先看看物件。”洪老笑道。

这时,不少人凑过去,就有人断定了:“这是正宗的寿山石。”他不敢谈雕工怎样,毕竟说出来是打人家洪老的脸。

楚家强等人不懂欣赏,寿山石倒是听过,挺出名的一种石头。周福荣跟两个哥们解释。寿山石在宝石和彩石学中,属彩石大类的岩石亚类,它的种属,石名很复杂,约有一百多个品种。按传统习惯寿山石的总目一般可分为“田坑”、“水坑”和“山坑”三大类。

寿山石除了大量用来生产千姿百态的印章外,还广泛用以雕刻人物、动物、花鸟、山水风光、文具、器皿及其他多种艺术品。

“这种供艺术雕刻用的寿山石主要产于寿山及峨眉、东仔、湖潭、石碧头等矿床,其矿物成分以地开石、高岭石为主,叶腊石次之。”周福荣看了一眼楚家强跟周福荣两人,发现两人心不在焉,就知道白解释了,于是叹了口气说道:“算了,跟你们说不懂。”

叶继生耸了耸肩膀,两手一摊:“知道还刮噪”

周福荣顿时噎住,本来还想跟他们谈谈如何欣赏这种寿山石,可惜道不同不相为谋以前老爷子就跟他说过,收藏鉴赏寿山石主要就看三方面。

一看“因材施艺”是否恰当。寿山石雕艺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石料的天然色泽,雕刻出造型和色泽相适应的作品。我们在鉴赏和选购寿山石雕作品时要看雕刻艺人在“因材施艺”方面的独到功力。看看是否充分利用石质、石形、石色、石纹来确定相应的题材与造型,而不是牵强附会。

二看技法是否合理。寿山石雕已由古墓葬出土的文化中看到的极为简练的技法,发展为现代精细的高浮雕、透花雕和圆雕等。一件寿山石雕精品往往综合应用各种传统技法。

三看刀法是否充分。寿山石雕的技法,是通过运刀的刀法来体现的。寿山石雕的刀法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有简练的刀法,有朴茂的刀法,有浑厚的刀法,有秀凌的刀法。如薄意雕刻,花鸟雕刻,多用秀凌的刀法;如人物圆雕、古兽印钮等雕刻则多用朴茂的刀法,它适于收藏家、鉴赏家拿在手上“把玩”,而不刺手,另有一番情趣。

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九章天然形成

很快,不少人都看出这件寿山石石雕的绝妙之处了。

“咦居然没有经过雕刻的物件,算是一件奇石了。”周福荣诧异地说道。这时候,他的兴趣就更加浓厚了。楚家强知道,这家伙对奇石似乎很有爱。从楚家寨捡回来的那块有山水画的就没有卖,准备自己把玩。

其他人也是点点头,寿山石的石质不是很顶级,外相也不是很精妙,更没有什么历史可言。可最大的看点就是这个石猴是天然形成的,仔细看,怀中还抱着一个被咬了一口的桃子,十分难得。

“洪老,你这件宝贝那里得来的妙呀”有个老人家转头问道。

“嘿嘿前趟时间去了福州,当初路过寿山石采石场,就在边上的一条小溪发现这件玩意,感觉不错,就顺手牵羊了。”洪老有些得意。别人都是捡漏,这次直接是捡宝。

“寿山石是福州的吗”楚家强轻声问道。他以前好像听说是山东那边的,所以听到这就有些奇怪。

周福荣郁闷,只好又给这哥们扫一扫盲:“水晶在中国多的地方是,寿山石唯一只产于福建福州北郊寿山村,以其村出产的叶蜡石为原料经过精雕细刻而成的,现在已是不可再生资源了。”

另外,楚家强还不知道,寿山石是我们国家的国石。由于寿山石开采困难而又稀有,因此显得特别珍贵,尤其是田黄石一般人难以得到。自古以来福州民间就有“一两田黄一两金”的说法,石头可与金子媲美。

清朝毛奇龄后观石录记载:乾隆年间在闽采石山中采了很多漂亮的寿山石,运到京城马上售得千金。到了新中国成立由于外贸的发展,石价一天比一天上涨,七十年代在香港重不到三两,材质一般的田皇石都叫价在千元以上,如果雕刻成工艺品价值更高。

周老爷子也没有因此看轻楚家强,反而很欣赏年轻人这种有质疑就问的姓格,不懂不要紧,千万不要不懂装懂,尤其是在他们这行,最忌就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

“寿山石自古以来就珍贵无比,尤其它代表的颜色是至尊无上的,古代帝王贵族都很喜欢。也因此,诞生了有很多神话故事。”周老爷子挑了一个故事讲。在他们这行,最流行的就是讲故事,当然,这些故事听听就好,千万别当真,很容易被悠忽。

传说过去北峰的寿山不叫作“寿山”。山下住着个樵夫叫“陈长寿”,十分喜欢下棋,而且棋艺很高。有一天,陈长寿上山,看见两个老人在一块大岩石上下棋,心里发了痒,就站在旁边看得入了迷。

两个老人觉得有趣,便说:“先生,难道你也懂得下棋”陈长寿点点头笑着说:“颇懂得一些。”两个老人都高兴起来:“那好,我们同先生下几盘棋。”想不到,下了几盘棋,陈长寿都赢了。老人说:“想不到人间有这么高的棋艺。今天我们都输给了你,没有什么好送,就这一盘棋子给你吧今后你不必去砍柴了,自有好曰子过。”说罢化作一阵风走了。

陈长寿知道两个老人必是神仙,忙收拾了残棋,跪在大岩石上朝着苍天叩谢仙人的送棋之恩。

陈长寿得了一盘棋子,依然没有忘记要砍了柴再回家。他一边砍着柴,一边还想着下棋的事。谁知不小心,袋子里的棋子都掉到地上。正想捡起来,一颗颗棋子忽然间都变成了五颜六色的小石头。小石头长成大石头,大石头又生下小石头。他捡着捡着,一时也捡不完。

这人并不贪心。他捡了一些小石头,便挑一担柴火回家,对妻子说了神仙赠棋的事。妻子说:“你真傻,这些石头说不定都是宝贝,可以卖许多钱。明天你也不用去砍柴。我们一起到山上去捡石头。”自此陈长寿夫妇天天上山捡石头。每天天色将暗,石头差不多也将捡尽了,可是第二天又会生出许多的石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