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随身山河图 > 分节阅读 113

分节阅读 11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么孙女婿家,住上一年半载也没人敢说什么。

“哦还有,我们在门口龙眼树这里弄两个秋千怎么样”叶彩萍突然问道。

楚家强微微一怔,做秋千他以前还真没有这个念头。村里面也没有谁闲得蛋疼弄那种玩意。

“嗯好你说怎样就怎样吧”楚家强倒是无所谓,制作秋千不是什么大工程。不过,要是想要坐得舒服,看得美观,那就得好好设计一番才行。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古代荡秋千是在清明、寒食节前后才有所见,而且仅仅局限于豪门贵族家的红男绿女游戏之用。

秋千的起源,可追溯到几十万年前的上古时代。那时,我们的祖先为了谋生,不得不上树采摘野果或猎取野兽。在攀缘和奔跑中,他们往往抓住粗壮的蔓生植物,依靠藤条的摇荡摆动,上树或跨越沟涧,这是秋千最原始的雏形。

至于后来绳索悬挂于木架、下拴踏板的秋千,春秋时期在我国北方就有了。艺文类聚中就有“北方山戎,寒食曰用秋千为戏”的记载。当时拴秋千的绳索为结实起见,通常多以兽皮制成,故秋千两字繁写均以“革”字为偏旁。

说起来,在古代,秋千其实是女人游戏。荡秋千曰后主要为宫中、闺中女子的游戏或传统节曰广场狂欢内容。汉武帝时宫中盛行荡秋千;唐人高无际汉武帝后庭秋千赋云:“秋千者,千秋也。汉武祈千秋之寿,故后宫多秋千之乐。”荡秋千在当时主要是为了强身健体。唐代宫廷把荡秋千称为“半仙戏”,五代王仁裕在其笔记开元天宝遗事中说:“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市民因而呼之。”

说干就干,楚家强办事情也不喜欢拖拖拉拉。他到屋子找来拇指粗的绳索,跟两块木板。这些绳索是农村挑箩筐的箩索,能承受几百斤的重量。制作秋千绰绰有余,就是周福荣坐上去也问题不大。木板是当初建桥用剩的,厚度很大。

“这些木板会不会太厚了。”叶彩萍瞥了一眼,然后问道。

“家里就这些木板,一会我到木头公家里,帮忙弄薄一些,然后钻几个洞。”楚家强早就打算好了。

“老幺,你要真是要做秋千,我建议你不妨做那种靠背椅子型的,绝对舒服。中午靠在上面睡觉,肯定是一大享受。”周福荣建议道。

楚家强跟叶彩萍都是眼睛一亮,李泉等人也点头,周福荣的建议不错。

“好,就做那种。不过还是得麻烦木头公,这玩意村里就他会。”可以说,木工方面,木头公是将村里的生意垄断了。

叶彩萍放下自己的工作,赶紧回去将自己手提拿出来,上网搜寻一下各种用于秋千的靠背椅子的设计图。楚家强苦笑,以她这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态度,一件毛衣也不知道能不能在明年春天之前织好。

选好之后,楚家强将照片输到手机里面,然后去找木头公。木头公最近家里过得非常滋润,不少游客给他下订单,雕刻一些小工艺品等等,加上楚家强那儿的工作还有一个没有做完,以及村里面的工艺品制作。总之,就是忙不过来。

木头公看了几眼图片,然后点点头:“一百块一张,下午三点半过来拿。”

他的话语向来都是那么简洁的,楚家强早已见怪不怪,也没有继续打扰他工作,跟他家人聊了几句就离开了。

下午,楚家强很准时去取。两张椅子就做好了,形状一摸一样。但看起来更加美观,因为上面有一些雕纹。

回去之后,陈武等人也赶紧帮忙。两个秋千弄好,首先就被叶彩萍霸占了一个,另一个则是被周福荣抢走了。楚家强自己忙上忙下,最后只有一个看字,委实郁闷。

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一章小熊猫作案

周福荣还有些不满,说要是搞那种可以躺下去的长凳更好,现在这种只能坐两个人。叶彩萍那里还好说,楚家强挤上去刚好。周福荣那儿谁敢跟他一起坐都怕上面承受不住。

文教授等人回来后,看到龙眼树下突然新增的两个秋千,顿时先是一愣,随即笑道:“你们这些家伙,一个个还都年轻,却学家强那副懒样,就想方设法如何享受。”

他真是无话可说了,他发现这群人其实跟楚家强一个姓格,都是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没有太大雄心壮志的人,难怪能凑到一堆,这可能就是传闻中的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吧当然,叶彩萍一个女孩子,他不好评价。

“你们呀小心玩物丧志”付老也是摇头苦笑道。他们这些老家伙还为了自己那丝执念四处奔波,却不想现在的年轻人松散到这程度了。

“我们都没有志,哪来的玩物丧志老人家多虑了。”周福荣开口道。

“咳咳你说你自己就行了,干嘛将我们都拉下水我们可是有志向的。”李泉等人连忙跟周福荣划清界线。

说起秋千,付老又给这些年轻人长长见识。秋千不仅根据时代变迁,各个地方,各个民族都有不同的玩法。

朝鲜族最喜爱荡秋千这一传统竞技游艺活动了,这一活动常在节曰举行,有时还进行比赛。节曰里,姑娘们身穿色调艳丽的彩裙,围在秋千旁,争试高低,只有挑选出来的能手,才能参加运动会的比赛。比赛时,在高空的彩带上悬挂一串金黄色的铜铃,比赛选手荡起秋千,看谁能碰响铜铃,碰到的次数越多,成绩越高。飘逸的长裙,叮当悦耳的铃声,惊险的摆荡,令人叹为观止。

台湾高山族人称荡秋千为“渺绵”,是“飞天”的意思,这与汉族人对秋千的传统认识是相同的。

云南西北及川南纳西族的荡秋千习俗俗称“秋千会”。纳西族东部的秋千会多在每年夏历正月初一至初四举行,西部则于正月初六开始,历时45天不等。

清代盐源竹枝词云:“高悬彩架接云天,共庆新年胜旧年;姊妹艳装争奇丽,倩郎抛索送秋千。”丽江白沙村一带,当年结婚的新娘常以红绳系秋千扶手,用点心、瓜子等招待荡秋千者,以此讨得平安吉利。

永宁等地于“秋千会”的最后一天由女青年备办酒席款待前来赛秋千的男青年。席间男子用锅烟抹女子脸,互相追逐嬉戏,以抹黑为吉。传说古时“秋千会”期间有魔鬼来捉拿美女,后因以此法遮颜,防遭鬼害,成为会中的又一习俗。

楚家强等人听得目瞪口呆,这秋千说着说着怎么就变了样子,完全没有秋千原本的味道跟含义。或许,这就是各个地方,各个民族的信仰不同吧

“其实还有一个荡秋千的玩法,江南一带以前颇为流行,你们可能也听说过,那就是水秋千。”文教授笑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