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唐第一庄 > 分节阅读 550

分节阅读 55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男的家人被船工叫到了桌前。

一只袋子被从筐中拿了出来,直接就在桌上打开,满满一袋钱币。“你米五十包,钱一千枚。你不要钱的话,再给你一百二十五包米。你自己选。”那倭人听不懂,翻译之后,依然是一脸的迷茫。

这个钱可以干什么

倭国到现在还没有钱这种东西,他们的货币就是米,或者是布。象税收就是1户交纳庸布1丈2尺,庸米5斗。所以还是以物易物的时代。

这么漂亮的,亮晶晶的小圆片代表着什么

只有与大唐作过生意的商人懂,可普通的倭人那里懂这些。

“要不要钱,不要钱的话可以给你一些布。粗麻布可以换到两匹、白麻一匹、丝割半匹。你看着换,要什么你开口。”

那倭人还是一副发呆的样子,那怕翻译给他讲的非常清楚了。

负责发米的船工眉头已经皱了起来,他不是怕麻烦,只是大唐有大唐的规矩,用秦王殿下的话说,我们可以把倭人当牲畜去用,但答应的工钱,应该发的赏赐绝对不能少,这不是对倭人的信用,而是身为大唐人的傲气,大唐人为自己的信用负责。

无奈,这船工叫人从船上搬下了许多零碎的小东西。

专门有一个懂倭语的对这倭人解释,他可以领到多少东西,就算不要米,也可以换成其他的。

“下一个村子。”

几乎每一个村子都有那么一两个拿到比普通人更多的米。

超过普通人的那些,少则有五包,多的有上百包米。

“头,那个倭人想要两个罐头,还有上次的香饼一些。再要一匹粗麻布,还想要一根针,一些线。”

“针,给他一包。”负责发米的船工很随意的摆了摆手。

针这种东西,靠铁匠打,然后再磨,可是一个很不容易制作的小东西。而且真正的好针都是钢的,所以一根针在飞鸟时代的倭岛,那是贵重物品。

就是放在武德年前的大唐,一根钢针也值两文钱呢。

可现在,工业化生产,有专用的冲压机,以及滚磨的机器,十根一包的针才要一文钱。

当那一位满脸堆笑的接过他要的东西,竟然跪在地上给发米的船工磕了一个头,这才招呼着乡亲帮着把东西抬回去。

下午的时候,另一个出现了。

“长安暴雨下了三天,秦岭修路的工地上第一个扛着沙袋,冲上去。并且及时用油布盖住了水泥堆那漏雨的部位,秦岭工地大管工特别加赏。”

旗帜性人物。

这是最初李元兴提升席君买用的方式,这一招在大唐上层的圈子时已经有许多在使用了。

为了收服倭人,自然要选择出一个旗帜性人物。

一百包米、一匹普通的丝绸、两匹细白麻、精致的鞋子两双、衣服两身、水果罐头两个、肉罐头两个、赏钱三千、外加一个卷轴。

“赏钱留下吧,这钱币可以换许多大唐的商品。这个卷轴要拿好,这是你们家的通行证,未来一年之内,凭这个卷轴家里可以有三个人去长安一游,也可以去工地探望。所有花销都由我们负责,想买些东西,这三千钱可以买不少,凭这个卷轴可以用大唐的物价,不需要加异邦税。”

去大唐,可以探望工地上的家人,还可以一游长安城。

这个赏赐震惊了所有倭人。

前面船工在继续着他的工作,而靠近船的位置,有几个大唐人已经聚在了一起。

“头,查清了。好几个商人都来自大和国都城,还有许多人在不断的打听着咱们的事情。从这个情况上看,大和国已经注意到了咱们大唐。这一次打了赏,怕是很快就会被大和国那边知道,看来有必要派人去一次他们的都城了。”

为首的那个低着头:“以什么理由去呢,咱们想混进去也不容易,咱们最低的一个,也比倭人高半头,混进去不容易。”

“那么,靠收买倭人怎么样”

“时间紧,万一收买的不可靠怎么办”

几个人在低声商量着应对大和国的办法,同一时间,就在码头外一处草料堆旁,几个倭人也在讨论着。

“内海这周边几国,几十个领主都和唐人有来往,许多人还花大价钱买了许多唐人的武器。他们领地的人在唐人按这样算来,每个月少说也有几十万石米,他们有武器,有粮食。难免不会和出云那里一样,和王城对着干”

“出云已经很麻烦了,要是这内海这里再反叛了,会是大麻烦。”

这时,码头上又传来一阵阵欢呼声。有一个倭人过去一打听,却是大唐人让架锅作饭,每个来领米的打赏饭团两个。

这一阵欢呼还没有结束,又是一阵阵欢呼,原来又出现了一个超过三十包米的赏赐者。

倭人为首的探子脸色阴沉:“你们盯着,我回去上报圣德太子”

第826节倭人锁国

倭岛大和国都城。

距离发粮已经过去数日,探子将收集到的众多信息整理之后,送到了都城。

倭人大和国这个时代,历称飞鸟时代。是一位女天皇,名为推古天皇。在这位推古天皇执政前期,任命了用明天皇第二子,圣德太子为为摄政。

这位圣德太子也是一位人杰。

他大力引起华夏的文化、政治、工艺等各种可以提高倭岛社会发展的先进知识。推行了全新的冠位十二阶与律法十七条。

可以说,这位圣德太子是中兴倭国的一位功臣。

密探将两年来收集到了所有的资料交给了圣德太子,圣德太子则真正入王宫去找推古天皇。同时也招集了倭岛大和国重要的权贵。

“我们倭人,花了几百年时间学习华夏的文化。在十几年前,还派出了大量的遣隋唐史。可自从隋亡,大唐兴之后,我们与唐人的交流变少了。上一次派去大唐的使节团,这已经过去两年了,各位可知道如何”

圣德太子的视线扫过四周,却无人回应。

“正副使以及数位官吏,过的如同奴仆。留下的所有人,不足十人。其余人呢”圣德太子反问了一句之后,深深的叹了一口气:“其余的人已经是以身为唐人为荣,他们不准备回来为我大和族效力了。”

“往年也有留下,没有回来的。”有一个权贵接口说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