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唐第一庄 > 分节阅读 498

分节阅读 49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心正也抵不过流言”冯盎又回了一句。

李二反问道:“前段时间,五郎庄子里。一三七村与一三八村相邻。田亩数差不多,壮劳差不多,种的粮食也完全一样。一三七村账上的粮食比一三八多了三百多担,一三八村的百姓就感觉低人一等。”

“种同样的田,为什么他们村子就比邻村少呢。村中的农户在秋收之后,原本是丰收庆祝的ri子,可却是足足十天没有肉香味,因为他们感觉到丢人。要是差个十担八担的,这还好说,差了三百多担。就让农户里吃不下饭了。五郎以为是如何”

“这是村民对村子的荣耀感”

“没错。那杭州与苏州两地,听闻有诗画大比。也是要比个高下出来的。”

李二这样说,各位上都督依然还是不安心的。

“朕知道各位的心思了,朕会下旨。六艺之比。国手之比。还有五郎所说的运动之比。大比总是有好处的。比一比,诗画自然有长进。那运动之比,大唐子发都身强体壮。就是一件大好事。”

十二位上都督都站了起来,同时施礼:“既然圣上有些安排,我等依照吩咐就是”

“好,四月比文,七月比棋,十月运动。倒是五郎,你要是真有办法让大唐全境都修上铁路,几天就到了长安,这才是大好事。”

“这个,尽量”李元兴也不敢说了。

修铁路可不是简单的事情,遇山开路,遇水建桥,这是多难的事情。

“十二道已经立下军令状,明年农业产量都有一个定案。五郎也说说,贞观三年耀州能干出点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来”

这不是在刺激李元兴,而是在刺激各道总督。

李二这是在告诉所有人,大唐秦王的压力也不小,你们的任务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完工。

李元兴思考了好一会,这才回答:“贞观三年年底前,长安到兰州的铁路修通,但不能保证立即就能用,这一路不容易。这一年,臣弟打算下些功夫,修一条梁州,甚至是到巴州的铁路,力争三年内,长安通巴蜀。”

长安通巴蜀。

这次连李二都惊呆了,原本是给李元兴施压的同时让各道总督感觉到压力。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呀。

“五郎可是当真”李二说完就立即改口:“不,五郎说过的话,历来都算数。只是这一次,五郎可知道蜀道有多难吗”

“臣弟知道,但修通蜀道,山南道与剑南道就会立即富起来。这条路不好修呀,死上几百人可能都是少的,这也是臣弟一直无法下狠心的事情。开山修路,遇水建桥,三年能修通蜀道就已经是幸运的。真正能够通车,至少也要三年半”

李二非常用力的点了点头,打通蜀道,大唐国力能过再上三成。

“秦王可知道,京杭运河死了多少人”独孤修德开口问李元兴。

这个问题,在座的每个人都能回答上来,他们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就算是李二没有经历过,可他作为大唐皇帝,也不可能不知道。

“秦王殿下,京杭运河,三征高句丽。不算是军卒死亡,仅民夫死了一百八十多万人,前隋大业最后十年,死在劳役之下的人,唉”独孤修德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他不是为了李元兴仁慈修路的几百人而叹气。

而是叹息前隋与大唐,这两个皇朝对百姓的态度。

众臣子同时对李元兴施一礼,齐声说道:“世人传闻,大唐秦王仁厚。我等皆知,秦王是杀人不见血的狠人。可此时才真正明白,秦王殿下爱惜的是大唐。”说罢,众臣转身:“恭喜圣上,得秦王相助,大唐盛世已临,大唐万世基业必当稳如泰山”

李二用力一握李元兴的手:“天赐五郎,佑我大唐万世”

神仙呀,这些家伙把自己捧上天,难道有阴谋李元兴感觉冷汗直流。。

s:第四更到。

更的晚了,说声抱歉。

身为职业作者,没有理由,没有借口,承诺就要完成。

有事,有大事。但家家谁敢说没事,大伙也一样。克服困难,自我调节,无论是心情,还是时间。

用心码字,保证更新,是职业作者的义务。

谢谢大伙的支持。

再次道歉,今天这第四更,真的很晚了。

第750节算是阴谋吧第一更

有阴谋,真的是有阴谋。

十二位总督捧完李元兴,独孤修德就立即说道:“在殿下来之前,圣上与我们聊了些话。其就有官坊一事。”

官坊

官坊的意思,就是后世的国有企业,属于国家资产,也就是收到的钱是国库的。

只是李元兴猜不出来李二是在那一种心情下和这些人聊这事情的。

是找人商量,还是另有想法。

可从这些总督的眼神之中,李元兴看到了不同之外。不仅仅是总督,崔君肃竟然是闭着眼睛的。

好李元兴懂了,崔君肃为什么从开始到现在都保持着沉默。原本李元兴还没有在意,现在想来崔君肃是想推到这个官坊了,君不与民争利,其实指的不是皇帝与百姓,而是指得朝廷与百姓。

有些生意,朝廷作了,百姓也在作。那么结果就是朝廷这一边在政策上,官员的批复上,各种问题都会比普通商人要便利。

而国库也不仅仅是指户部,严格来讲,应该是道库、州库、县库。

曾经李元兴接手的户县就穿到县令不敢吃肉,也多余的钱去买肉,一身官服穿了三年,就是破了也没有钱买新的。

就算是富县,也一样有需要用钱的时候。

修路,修桥等各项支出,不可能全部是由国库来支付,自然是让百姓们捐一些,县库出一些,再有些想积德的善人补上一些。仅仅是靠税收留存的部分,远远不够支出。

官坊,却是一个机会,让库里有些钱,有些事情可以作,政绩也有了。

李二也知道好处,但同样是拿不准,所以才听一听这些官员的意见。现在论到李元兴表态了,李元兴却反问道:“那么,工部与户部的意思呢”

“可办”两位尚书异口同声。

“我等以为,可以分为国官坊、道官坊、州官坊、县官坊。”

“大原则:公私官民平等和官府不与民争利。这个细节天英阁拿出方案了,就依你们的意见去办,眼下,国官坊其实已经有了。铁路、船厂、盐田。以后的飞舟运输,也是国官坊的控制。还有什么可以,天英阁议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