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唐第一庄 > 分节阅读 478

分节阅读 47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学的知识都包含在内了,重力加速度,以及弧度,而且还必须要懂函数。另一个,床弩的角度,等等,比第一题难度大了不知道多少。

李元兴不想再翻下去了,他怕自己受刺激。

这东西如果交给电脑,他的电脑之中有数据库,只需要输入最基础的,就可以轻松的计算出来。可让李元兴用手和笔来算,真正是无能为力。

一天的考试终于结束了,李元兴找了个借口走到了门外。他要看看这些学子在考试之后的反应,要知道现代的考试之后,有多少人的都几乎要哭了。

现实再一次残酷的刺激了李元兴。

至少李元兴放眼看去,不知道有多少人都在笑,兴奋的讨论着今天的考题。

刘政会站在李元兴身旁:“秦王殿下,看学子们的反应,明年考试的难度要提高。想前隋科举之时,有多少人是哭着走出考场的。他们竟然还能笑出来,这是下臣的失职,明年一定要让他们知道大唐皇家学院的门,不是那么好进的。”

李元兴轻咳了一声:“其实学子们也不容易。”

“殿下仁厚,只是这大唐皇家学院的门,就是龙门,跃过就会鱼化龙,自然不能那么轻松。毕竟大唐每年报考的学子十数万人,那些进入大唐皇家学院的,必须是天之娇子,必须要有过人的才能”

行,你行。李元兴心说你们就整,反正这考试以后本王说什么都不会再来了。

当天晚上,李元兴回到长安城,自然要进宫报告大考的情况。

谁想到,李二正在伏案作那道几何题,旁边的高公公捧着一个沙漏,正在为李二计时。

李元兴没敢打扰,安静的站在一旁等着。

“好了,多久”李二放下笔大声的问道。高公公赶紧躬身说道:“圣上,翻了二十三次沙漏,差不多就是您那怀表上的四十八分钟。”

李二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朕还不知道是否正确,听闻考场之上。最快的学子只用了十一分钟,普通些的也没有超过半小时,最差的有作不出来的,看来朕只能和那些最差的相比了,这一个半时辰的考试,朕怕是名落孙山了。”

“皇兄不要难过,至少有个人肯定比皇兄差”

“谁”李二很意外的问着。

李元兴指了指自己:“自然就是臣弟了,这道题你给臣弟三个小时,臣弟怕是也难作出来。所以皇兄自然是高明的,至少比臣弟高明”

李二听后笑了,挥手示意高公公还有太监宫女们退下。

书房之中没外人之时,李二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了:“五郎混帐,拿话逗为兄。你一个数学模型,凭人一人之力比四部四个月的计算都精准。”

“说实话,数学模型又不是我作的,我只是在用罢了。我什么都懂,但什么都不是十分精通。算学特别是那弹道的计算,已经是极难了。那几何题”李元兴苦笑着摇了摇头:“臣弟不是作不出来,就算静下心来,时间上也绝对超过皇兄了。”

“当真”李二有些不信。

李元兴却是非常严肃的点了点头:“其实皇兄应该高兴,一是术有专精,专心与某件事情的人,必然达到一种极致。二是大唐天下人才济济,如果人才连臣弟都不如,那大唐将来如何大发展。三是仙工之术是专业的术,每一个专业的人研究的深入了,都是皇兄想像不到的,臣弟是连边都粘不上的。”

李二默默的点了点头。

李二知道,李元兴的话是大实话。

从大唐近一年来的情况他也看明白了,那李春在研究桥的方面绝对是超人一等的。可除了桥他其余的完几乎不懂。还有一些二等匠师,他们也只是在自己擅长的方面优秀。

“五郎,你要想的事情多,自然是无法专注于某事。”

这话算是安慰了。

李二又说道:“其实为兄也有错,为兄没有必要去作这道算学题,我们兄弟看的是大唐天下,不是争某种术。”

“刘政会说题太简单了,大半的学子从考场出来是笑着的。他要明年让考生哭着出来。”李元兴说了一句闲话,立即就把这凝重的气氛打破了。

李二笑的弯了腰。

“皇兄,臣弟来是要说关于异邦学子的事情。”李元兴坐在书房的椅子上,从随身的包里拿出一份文书来,打开后说道:“臣弟以为,异邦的学子基础太差,大多都是贵族子弟,虽然有心,但未必在短时间内能够在学识上跟上大唐学子的脚步所以臣弟提议”

李元兴将一份表章放在李二的桌上:“皇兄,臣弟提议改年制为学分制。这是详细的表章,他们可以学习,也可以中途离校,但要拿到皇家学院的毕业文书,就要够学分”

s:

今天周一,有没有惊喜呀

又到下旬了、求月票。第752更

汇报一下成绩。

二十天过去了,发布了五十个章节,十五万字,也就是每天二更半,平均七千五百字更新量。

既然身为作者,就象是商品的提供者,忙了累了烦了什么的,可以与交好的朋友吐槽。总之保证更新,是我身为作者的诚信问题。

这个月,目标总更新量,超过八十章节。

也就是说,接下来的十天时间里,肯定会出现某一天的大爆发。

今天开单章求月票,希望得到广大读者的支持,重回分类月票榜页面。

感谢大家的支持,谢谢

第721节又到秋收前第二更

求月票

关于李元兴学分制的建议,李二草草的看了一遍之后就放在交由天英阁讨论的那堆表章之中了,显然这事情不是李二关心的。

“五郎呀,夏收的时候为兄收到了一份弹劾。说你把粮食用到了工坊之中,不是吃,而是用掉了。因为只有一份弹劾,却也不是什么大事。反倒是关中、河南的粮仓总是紧张,为兄又担心粮食产量过高,让两地的粮价大跌。”

粮食,别说是现代,还是古代,永远是最为重要的事情。

民以食为天,自然是百姓吃饱才是重中之重。

李二话峰一转:“五郎呀,马上又要秋收了。京兆尹的脸都是青色的,御医说这是长久没有好好休息,累的。你华州的粮食,玉米一项听报告说,因为没有足够的肥料,也没有精种,只有五百多斤的产量。”

“应该是够吃了”李元兴似乎是没有理解李二的意思。

李二笑了:“五郎呀,你知道华州种了多少亩玉米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