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唐第一庄 > 分节阅读 180

分节阅读 18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你傻了,大清晨不冷呀”李元兴一伸手将武曌抱想放在肩膀上。

武曌突然呵呵的笑了:“昨天夜里乐坏了吧”

“扯,乐个屁。前半夜我搞错了,要让两个丫头出去,结果三人哭了好半天。后半夜被人盯着,搞的心情紧张。好不容易心情放松了,燕燕又紧张的不得了,所以我就傻呼呼的睡觉了,你满意不”

李元兴自己解释着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武曌揪着李元兴的耳朵:“其实吧,我就是故意不告诉你的。”

“你大清晨站在门口什么事不会是心情不爽吧”李元兴问道。

“是出了点小麻烦,我昨天将那个雪盐的卷宗给了李晦,结果你的参谋院昨天下午就开始吵架,晚上又出了打架的事情。连承乾太子都参与了,现在一只眼圈是黑的。崔孰礼知道,却没有去阻止,还说什么少年人自然要有些活力”

李元兴点了点头:“怕是他已经上报皇兄了,皇兄不追究,他自己也不管,也不能管”

武曌点了点头:“雪盐的事情你不可能瞒住世家。”

“本就不打算瞒,只是打架的原因你知道多少。是因为分利,还是因为别的原因”

“这次,不是因为分利。而是因为产量,根据崔壹叶的报告,李晦提出可达到年产八百万担,可承乾太子却认为,这么大的产量会影响大唐盐业平衡。”

武曌说到这里,李元兴打断了武曌:“停,盐业平衡,这个词这小子怎么会懂”

“我曾经给他上过一次课,讲的纺织业的产业平衡理论,还有宏观的平衡论。他的学很快,后来我给了他一份关于经济与国家控制的论文。不是什么高深的,只是一个普通大学生写的还有那么一些道理的论文罢了”武曌的论文肯定是来自后世的网络了。

武曌一解释,李元兴明白了。

“继续,他提出什么意见了”李元兴追差距道。

“他认为,冲击了原有的官盐场,应该将盐田技术有选择性的放出去。然后再收粗盐,这样可以保证许多盐场的利益,再由专门的机构精制雪盐。雪盐的产量要受到大唐商务部的调控李晦自然是反对的,而且七世家竟然在这时分成了两派,分别支持。”

武曌解释到这里,笑了。

“很好,他们现在用自己的思想在考虑。承乾的书只念了一半,他还不懂得什么叫调控。七世家的子弟现在也不是在为世家争,而是在争自己的理论。让他们去吵吧,雪盐之事让崔孰礼去拿个主意就好”

武曌扯着李元兴的耳朵:“你没有兴趣去听一听参谋院的讨论”

“没兴趣,我认为现在自己需要休息,今天晚上应该会很辛苦”

武曌愣住了。可很快,武曌回过神来,揪着李元兴的耳朵尖叫着:“李元兴,你混蛋”

敢直呼秦王名讳的,在秦王府只有武曌一人。武曌的惊呼惊动了七星院许多人。

第277节换防令第二更

有人竟然直呼秦王殿下名讳,而且还敢说秦王混蛋的。

那甜美而尖利的声音,只出自一人,那就是武曌了,除了还在梦中的崔燕燕之外,另外六女都严令各自院中的人不得多言。

武曌用力的踢了李元兴几下,宣布今天她要罢工,然后要亲自去调戏李元兴的七位老婆。

“好吧,你去吧”李元兴放下了武曌。

“你等着”武曌邪邪的笑着,然后飞快的向院内跑去。

出了七星院,郑和在门外站着,持到李元兴出来,赶紧迎了上去。

“殿下,李河间求见”

“小会客厅”李元兴轻轻一挥手,郑和立即跑着去接待客人了。

李河间,就是指河间郡公李孝恭,此时他还没有被封王。

小会客厅之中,李孝恭身上穿的是正式的朝服,看到李元兴进来起身一礼:“孝恭兄免礼,今日前来已经有了主意”

“军驻玉门关内,请殿下授权建一个马场。不出三年,将会有十万匹战马,两万精骑。某带新兵一军,老兵六千,骑兵六千。可驻守陇西李氏派人前来,向某保证四万军士的粮草运输。并且在三年内,提供五千奴隶让某作为杂役之用”

“很好”李元兴用力一拍手:“好好合作,三年之内,不要一兵一卒。吞下伊吾,压制高昌,与西突厥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至少要让西突厥为我大唐,种下五百万亩棉田”

李元兴说完,快速的走到书案前写下正式的文书:“新年之前你整军,明年二月,西突厥开荒,随便先种些什么。再有一年,五十万亩棉花一定要种上”

“领命”

李孝恭接过文书,长长的松了一口气,施礼之后离开了。

李元兴坐下之后,命令将魏征、崔孰礼叫来,然后让崔壹叶来作记录。

很快,三人就被叫来。

坐定之后,李元兴说道:“本王思考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对于秦王府各将军有一个调整。”

李元兴说完,崔壹叶立即开始记录。

黑炭哥是勇将,自然负责新兵训练,新兵要的就是能打。所以黑炭哥驻留长安。

所有武官也接受训练,但他们必须同时接受识字,与兵法、战术的训练。八品上以下的武官由苏定方为主,选择优秀的将军配合,进行训练。

八品之上,五品以下。则是由李绩来负责训练。

五品以上的武官,则每旬两次,采用自由学习的方式,请兵部选择合适的教材,由李靖来负责指点。

苏定方训练的武官放在长安城外军营之中。五品以下,八品之上放在秦王庄。五品之上则在长安城中天策上将府中。

李元兴说完,魏征与崔敦礼都认同,既然是职业兵了,自然应该加强训练。而武官们也应该受训,一定会有提高。选择的这几个人当中,无论身份还是能力,两位长史也算是认同了,而且也没有更好的人选。

“接下来,就是战略层面了。如果本王的安排有问题,你们提出来”

“是”魏征与崔敦礼齐声说道。

柴绍调幽州,配两万军力。骑、陌、步、弓的配置,请兵部考虑。候君集调平州,三千骑,两千步。张亮调云州,三千骑,两兵步

李元兴说这个只是战兵,辅兵另外计算。

这三路人马,自然是保证了对高句丽的战略需要,候君集主战,柴绍镇守大本营,而张亮则是保证东突厥那边不会有人在捣乱。

“殿下,人数是应该有所调整,幽州两万军力,弱了些”魏征提出了意见,因为他清楚的知道这里将会有多少利益,所以难免不会有什么意外的冲突。一但东突厥与大唐反目,一次抢劫成功就顶过以往东突厥一年的收获,甚至更多。

“你们考虑吧,钱粮的供给也要计算在内”李元兴自然不是独断专行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