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唐第一庄 > 分节阅读 152

分节阅读 15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记下那个商人的名字,刚才的时候,已经有护卫打眼色询问了。杜壹叶认为没有必要为这点小事去拿下,虽然殿下说过,不许任何人动他的茶叶。

商人逐利是天性。

虽然不处罚,但杜壹叶还是记下那个商人,以便在合适的时候汇报给李元兴。

另一边,李元兴邀请七女一同午餐。

“殿下,那茶之道可否传授我等”

“好,我现在就教你们一种,本王最喜欢的方式。”李元兴起身,自己去架子上拿了一个大玻璃杯,然后翻出一筒茶叶:“这个是龙井的雀舌级,本王喜欢。”

李元兴伸手抓了一把茶叶倒入杯中,完全没有武曌的优雅。

然后,从地上提起一只热水瓶,一下就把水杯倒满了。大杯,大把的茶叶,然后又倒了许多水。李元兴笑着将杯子放在桌上:“一会凉一点,大口的喝。这就是本王的,牛嚼牡丹喝法”

七女先是一愣,转而全笑了。

她们只当是秦王殿下在逗乐,却不知道,李元兴当真就是这种喝法。

用柜爷的话说,李元兴就喝那十元一两就足够好了,再贵些的茶给李元兴喝是浪费。

武曌什么都明白,只是不说破罢了。示意元春将那大杯分成小杯,倒给众女,然后打眼色给李元兴。李元兴只好说道:“茶道,很快会成为士族所学之艺的一种。不懂茶道,出门会低人一等。只是本王要作的,却是商。”

第234节耀州受阻第三更

茶本就是一种文化,至少在后世李元兴心中茶就是中华的一个标签。

和女七说茶,李元兴还真的没什么兴趣,一来他那点水平,卖弄一点皮毛还行,真的说到深处,就是外面的大儒、茶商都可能问住李元兴。

武曌又不太愿意在七女面前多开口,七女又是各怀心思,这桌上气氛有些沉闷。

“茶其实”正当李元兴准备没话找话的时候,秋香快步进来,先是向着七女欠身一礼,然后来到李元兴耳边低语几句。李元兴的脸色立即就沉了下来,擦了擦嘴后站了起来,一根手指按在额头上。

这个动作让在场的所有人都非常的紧张。

李元兴笑了笑:“有些小事要处理一下,不陪你们了。”

说罢,李元兴快步离开。至少有四女都注意到李元兴走路之时拳头握的极紧,青筋暴起。

可毕竟她们还不是秦王府的人,至少现在还不是。所以她们还没有资格去问发生了什么,那怕心中疑惑,也只能忍着。

武曌却在此时,也擦了擦了嘴跳下椅子,向七女微微一点头:“失陪”说完,双手提着长裙在李元兴身后追了过去。论身份,武曌这个明月公主是高于七女的,就算是日后有了秦王正妃,也不过与武曌的身份相当。

与此同时,就在大唐皇宫之中,李渊正准备把李二赶走。

理由就是,李二很有可能窥视他的宝物。

这确实是一件宝物,至少对于李渊来说这一件宝物比几堆金子,或许几屋子女人更好。

这是一副画,一副利用了现代s技术。请了专业人士,特别制作的一副画。脸是李渊的脸,骑着枣红马全身金铠,威风凛凛在战场上指挥若定的神采,李渊只看过一眼,就完全被这副画吸引了。

影楼用的最好的材料,利用浮影技术打印的这张画。

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光线之下,画带给人的感觉也是完全不同的。

李渊喜欢李二也喜欢,因为真正上战场拼杀在后期他远远高于李渊,就在大唐立国之后,李二还在与许多势力作战,这画中的人物,远看似乎也像他。

李二有一种要把这画窃为已有的想法了。

李渊自然要把李二赶走,然后叫宫中最后的匠人,甚至是工部那几位二等匠师给自己制作一副画框,好好的收藏起来。

父子两人正在暗战,高公公进来,行了一个礼。

“有要事”李二回头问道。

“回圣上的话,是有件趣事”高公公弯着腰:“耀州那边,程将军遇到了大麻烦。而且是非常大的麻烦”

李二不由的坐直了身体,带着疑惑问道:“难道李幼良的血,还不足以让他们清醒吗”

高公公腰弯的更深了:“圣上英明,只是这一次怕是连圣上都会感觉意外,因为耀州大片土地的所有人却是一个麻烦。大大小小一百多间庙宇在耀州有田产,其中足有近三百万亩,却是在十天内有人捐给僧庙的”

“捐”李渊也开口问了一句。

“回太上皇的话,根据秦将军调查的消息,应该说是换”高公公又回了一句。

“换”这次论到李二发问了。

“是,就是换。长安兴善寺、慈恩寺、青龙寺等接受了长安许多宗族的田产,然后由他们出现,在其他地方换取别的庙田,耀县有三百万亩,但整个长安加上周边各州县,已经有七百万亩了。秦将军正在详查,但很可能宗族在长安的土地,几乎全都脱手了”

换地他们想干什么

“传秦琼”李二脸沉下来了。这应该是李幼良一案李氏皇族那些闲散家伙的反击。

李渊轻轻一拍桌子:“送信给五郎。”

李二愣了一下,转而又笑了:“父皇高明”

李渊挥了挥手打发高公公出去,然后对李二说道:“五郎想要耀县,就让他自己去争。五郎太软弱了,朕不喜欢”

李二微微的点了点头,看了看那画,他又笑了:“无论此画匠所需多少,五郎必然再能再有一副。父皇就收着吧。”

看到李二放弃对自己的宝贝下手,李渊总算是松了一口气:“不如明日去参加五郎的茶会”李二摇了摇头:“父皇有所不知,五郎的性子要真是传道,就不会召集那些茶商了,应该是礼部与大儒们,五郎只为利。”

“朕总是要去的”李渊反驳了一句。

五郎、大唐秦王、李元兴

这会真正是头痛了,先放开僧道之争不说,宗教问题却是极难处理的,庙里有多少僧人是一个数字,而更可怕的是,他们有多少信徒才是另一个数字。这个信徒有多少隐藏的力量,更加的可怕吧。

在李元兴心中庙比观有着更强的忽悠能力,所以他们的信徒发展的极快。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