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孙绍的野望 > 分节阅读 455

分节阅读 45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竟赖众人迁延,不得成功。周昂无德无功于民,特以袁氏故吏窃位,犹不敬命,屡相侵陵,而豫州士民井然戴之,共弃先祖。刘表,卓之所命,以虚名居高位,而荆州诸豪争而北面之,共击先祖于夏口、襄樊。余不知是何评判也,于国于民孰利孰弊可谓明也,彼视之而不见,实为齿冷。”

“先父高祖武襄皇帝之定江东也,特以其类乱政,多所整肃,江东之地特多凌乱,士民之多有见迫,然数月之后,得其治也,一时之间,复见肃穆,然竟遭其忌,凌不测之祸。时余年幼稚,亦不知其祸,有失人子之责,实为可哀。及余渐长,为叔父所忌,多所迫害,彼类助之,本已互为敌党,当不为怨,然欺孤儿寡母之辈,实不足取。众臣士民,皆身受此辈之苦,任其自大,当不可复制。余当知不可纵贼自律,乱天下者当以法绳之。华夏士民当同心戮力,虽有纠纷不可不顾大局,求一己之私利而令生灵涂炭,有此教训不可令一人独大,节制资本实属必然。士民强弱,以经济为本,强者以其能而凌弱者,渐至无厌,治人之权,不可放纵。能者尊不肖者卑,本不为过,然若矜己能而凌他人,亦非正道。个人无制他人之权,人之生存、自由亦当得公意所保障,不得为他人所肆意侵犯。华夏士民,当同舟共济,维护己身之固有权利,内斗频仍,徒利外敌。唯本朝之国策,节制资本、护卫人权所在,其意旨在于扬我华夏荣光,共建我民族之家园,共享此阳光下之空间。今华夏汹汹而外地环视,不可不慎,吾人之元气已然不足,非集举国之力不可,内耗当止,故有民权民生之法,所为者,民族生存发展而已,公意之所在,得此确认,当不可违背。有碍于此者当为民族之敌,天下人共讨之。”

“新朝国号曰吴,年曰治平,安天下定国家意也。余孙绍当于是立誓:余以天下人之期待而据此位,唯以公意之所向而行,以民权民生为目的,恭行其道,求民族之共同利益而奋斗。国祚者,民心之力而已,得之则长久失之则覆亡,求天命不如求民命。余之所立,敬天保民而已,所求非必确,然民之所系,非骤然而不行。余之所念,与诸先祖同,佑华夏之荣光昌盛而已。苟余得其道,则万民助之,所为非道,万民诛之而已。余之所愿,唯吾人之努力不为徒劳,得佑公意行之无阻,兼众人之助,则华夏可兴民生可安矣。为君之责,惟如是而已。诸君以余所言有尺寸可取,则当同心戮力,共济大同,惟卿等所愿耳”

“话说这写的什么即位诏书完全一番话不知所云嘛说出这样的话怎么保持作为君主的威信莫非他真的一位君主就要跟大禹一样啊这样的诏书竟然不管我们的反对直接宣读出去了,陛下这事搞得哪一出啊”张昭看这样的东西之后直接吓了一大跳,对于孙绍如此不负责任的行动感到一阵眩晕,但是事实上因为已经在大庭广众之下做出来,没有任何道理说是因为自己觉得内容不妥就给否了。“陛下这是在自己乱来啊,这样子下去可真是有点令人郁闷呢。”

第五百三十四章 登基下

更新时间20139817:52:06字数:3362

对于孙绍这种有些一意孤行的表现所有人都看在眼里,虽然说仪式只是给内部人士来看的,虽然公开举行并且允许所有人观看但是毕竟还是能够直接观摩的人数有限,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孙绍的亲近之人对于他的行为有一定的了解,倒不会有太多人介意孙绍的表现。只是正式的盖上玺印发出诏书的话立刻就是昭告天下,给所有理解的不理解的人都能看到,毕竟说发出去就收不回来了,之前说重要就是因为尽量要调和所有人的口味,只是这种非常明显了就是说要么听我的要么去死的东西,怕是引起的反应比较强烈。对于大家来说孙绍的诏书倒也不算一无是处至少目的很明确政策很确定,而且公开的树立了属于自己的旗帜。不过对于这种标新立异的宣称,不少人内心里都担心那些性格比较保守的人会受不了,会给国家惹来很多不必要的敌人。张昭饶是涵养很好也是不由得露出了焦躁的表情,不过作为参政院的首领他还是立即冷静下,迅速的调整好心态来指挥整场仪式有条不紊的进行。当然他那一瞬间的异样还是被某些有心人所察觉,比方说诸葛亮就是其中的一个。

诸葛亮最初基本上是全身心的把目光放在了诸葛芸以及孙绍的身上,毕竟已经是两个多月的身子妊娠反应不能说没有,诸葛芸虽然说今天一袭宽大的黑衣孙绍之前送的那一件因为对身子已经不是那么适合了,但是诸葛芸因为非常的喜欢舍不得重做,所以不得不改了一些尺寸修改了一下,这里也不得不说赵雎的巧手在其中起了相当的作用而非她平时喜欢的紫袍算是遮盖住了自己身子的不方便,但是行动不能不说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之所以坚持要来还是想要履行一下自己的职责。当然现在看起来还没有什么事情,整个仪式已经到了中间的阶段。由于孙绍某种程度上对于天命的藐视,所以祭天变成了祭祖当然这可以接受,大家对于天命的崇拜当然包含了祖先崇拜的意思在内,孙绍直接将天人感应的理论给剔除了,换成了必须对于祖先的事业负责的观点,否则以后不会被祖先认同到时候享受不到血食。当然崇拜的内容变成了整个华夏民族的先驱者和英雄们,孙绍以继承他们的事业自诩,要求大家忠诚于民族的振兴大业,也使得到了一定的响应。

事实上孙绍的那篇诏书除了给那些虚无缥缈的先祖们看以外,就是给所有的人一个毫无妥协的宣誓,愿意跟来就跟,不愿意就是敌人。孙绍并不介意敌人有多少,反正灭了就没威胁了,倒是那些混日子的所谓朋友自己很是头疼,不如干脆苛刻一点把他们全部逼出来让整个环境继续清净一点。毕竟新朝建立需要好好的整肃一下以前的不良风气,魏晋两朝这方面做得很糟糕所以才有了后面的一系列灾难属于越整越坏的典型,当然这是阶级力量决定的,不能仅仅说是整风的失败,必须刹住尽量多的不良风气,开一个好头,这也是他敢于一反大家的意料做出这样的举动的原因。对于诸葛亮来说这样的标新立异的东西就比较的有吸引力,相对于刘备的那种标榜正统以及强调传统,通篇充满着天命论和一部分谶纬内容的诏书,很明显这就是给一般人看的,他把自己的道路的优点讲出来目标立好,说一句愿意来的来,够了。“张子布号称江东士人领袖,虽然说性子保守了一些但是毕竟受到过子续父亲的知遇之恩,加上这些年的一些经历影响,骨子里还是支持他的一些行为的,我只是有些难以想象参政院将来会怎么走,作为专门弄出来投反对票的保守者以及维护士人阶层权益的最后堡垒,或许并不是如同我们想象中被子续当做养老院。他这个太师现在似乎也不仅仅是崇高的虚职,作为实打实的正一品,很期待这个组织将来的表现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