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恒星纪元前 > 分节阅读 14

分节阅读 1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于敏构型

从灵山回来后的第二天,我就和江波商量了下一步工作的计划安排。尽管“羲和1号”在北斗卫星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由于功率的限制用途非常有限,要想成为恒星级文明的主要能源形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在“羲和1号”的基础上大幅度扩增功率。

为加快工作效率,我们把人员分为两个小组。一个小组负责开发地面型设备,命名为c小组;一个小组负责开发空间型设备,命名为s小组。由于前一阶段进展非常顺利,并且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这让项目组的每个人都充满了乐观情绪。然而始料未及的是实际情况却让大家大失所望。两个小组尝试了各种不同的方案,经过大半年的反复试验改进,却进展甚微,扩增两种型号的设备功率的各种改进方案都以失败告终,项目组陷入了一筹莫展的焦灼状态。

这天下午,我带着刘斌通过s所办公楼地下一层的一个不起眼的电梯入口,来到了离地面将近二十层楼高的地下深处,下了电梯后又坐上了工作人员驾驶的一辆电瓶车,通过弯弯曲曲的地下通道,来到了江波他们利用地下防空洞改建的实验室。

地下实验室的主体是一个有十多米挑高,上万平方米的的巨大地下洞厅,当年在建设这处防空洞时,是打算把这儿当做一个重要的战备物质储存仓库。连接洞厅的还有两条铺设有铁轨的出入口,现在均已被沉重的大闸门进行了封闭,据说出入口通道接入了北京市的地下秘密战备交通网,能进入分布在市内和郊区的各重要战略据点。在改建这个实验室第一次下到这里时,尽管还算见多识广,但还是被这个巨大的地下人工建筑吓了一跳。毫不起眼的办公楼下面居然还隐藏了这个地下世界。实际上按照电瓶车行进的距离推算,我们已经位于s所外面那条主干道对面一座公园的正下方。上世纪末在修这条主干道时,由于需要采用下沉式设计,有关方面考虑到对地下设施的影响,一度叫停了道路施工,当时这条北京交通主动脉的大环线,就是这几公里的路无法贯通,几年中成为城市交通的大梗阻。后来经过各方协调,经过对设计方案的调整和反复的测试试验后,才得以放行,单伯镛老所长作为声学方面的权威参与了新方案的试验和评审工作,因此对地下的情况很熟悉。后来又在他的争取下, s所正式成为了该地下设施的托管单位。当初大家都认为这是费力不讨好的行为,但为我们后来冷聚变试验室的建设打下了伏笔。了解这段经过后,我不由得感叹单伯镛老所长当初的深谋远虑。

巨大的地下世界为江波他们提供了充足的施展空间。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实验室已初具规模,实验所需要的溶液制备车间、金属加工车间、电装操作室、样机装配测试车间、以及数据分析试验室等一一具备。试验所需的绝大部分材料和设备都可在实验室中完成。为北斗卫星生产的30台“羲和1号s”设备也全部在这里完成生产和测试。

我走进实验室的样机装配测试车间,看见江波和项目组的全体人员都围坐在一起等我的到来。针对目前试验工作遇到的困难,我两天前提议今天下午召开项目组全体人员参加的头脑风暴会。在众人的旁边就是一台有五米多高,体形庞大的设备,这就是“羲和1号c” 地面型设备的原型机。这是c组这大半年时间以来的工作成果,与羲和1号s”空间型小巧的外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组这边试验的方向是在地面构建一个人工的失重工作环境来达到功率扩增的目的。实际就是个微型微重力试验塔,核心是一个活塞式的工作室。冷聚变反应装置被置于其中,通过超导磁悬浮装置提升到顶部后释放下落,在自由落体阶段进行超声波激发聚变反应释放能量,然后通过磁悬浮装置减速再重新提升,完成一个反应循环。通过四个并行的装置进行周而复始的“提升跌落”获得连续的能量输出。但核聚变反应装置在自由落体运动时,为保证足够的反应时间,整个活塞式工作室至少要超过5米,四台并行装置才达到了单台装置在太空中的输出功率,除去维持超导磁悬浮装置的工作能量,这个高达5米的庞然大物实际净输出功率只有500瓦,只够点亮几盏大灯泡,显然还不具有任何的实用价值。

s组的工作同样也陷入了意想不到的困难中。原来设想扩大聚变反应体体积来扩增输出功率的方案根本行不通。试验发现,超声波能量在“晶格陷阱”溶液中衰减得很快,增大反应体的体积根本达不到扩增反应效率的目的,单个装置做到3万瓦的输出功率就已经到极限了。

江波向我汇报了目前遇到的困难。这段时间以来两个小组,穷尽了各种常规的方法,但反应装置的输出功率并没有显著的提升。试验陷入停滞时,理论工作也陷入了困境。大家似乎都陷入了一个看不见的陷阱中,项目组中负责理论计算的人甚至沮丧地提出,冷聚变这种非常规的聚变方式,似乎已经走到了物理理论的极限了,能够取代太阳能电池板作为空间飞行器的常备电源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了。

本来头脑风暴会应该是你一言我一语的,思想互相激发,火花四溅的会议。但江波讲完后,会场却陷入了一片沉寂,这段时间连续的失败让大家的情绪跌落到了低点,思路似乎都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我安慰大家说:“任何结论都还为时尚早,也许需要打破常规思路的限制,寻找一些突破性的方法。”

江波接过我的话说:“是啊,去年试验陷入困境后,单所长也是这样跟我说的,后来在你的帮助下发现了失重环境效应,让反应装置功率扩增的工作迈进了一大步。”

江波的话好像突然让我想起了点什么,但又抓不住。我忙问江波:“你重复一下刚才说的话”

江波奇怪地看着我说:“刚才说的是失重环境效应啊。”

我摇摇头说:“不对,上一句。”

江波说:“说到单所长了啊。”

“对,就是跟单所长说的话有关。”我心里在快速地活动着。我记起那次在单所长家喝酒结束后,他送我出来时拉着我手说的话:“你是爆炸方面的大家。核聚变本质上就是最高级别的爆炸,你一定比我有办法。”突然脑中电石火花一刹那,我突然有了想法,说: “大家知道于敏构型吗”

江波问:“你说的是氢弹的结构吗”其他人还茫然地看着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