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恒星纪元前 > 分节阅读 9

分节阅读 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搬迁计划;全国农业稳产工程项目;分布各地区的重大物资储备工程;雄心勃勃的建立人工干预天气体系项目等等。同时对必需品之外的所有消费品开征了特别储备消费税,对奢侈和资源消耗过多的行为出台了禁止性规定,对外军事斗争的准备也在明显加强。

我们的微重力试验工作就在这样的氛围下开始了。国家微重力实验室是科学院力学所下属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它座落在中关村区域的一条主干道旁边。每天过往的车辆人流川流不息。从旁边经过的人都会奇怪,这个两百多米高银灰色的细长圆柱体的建筑物从外面居然看不到一扇窗户。

贝贝每次从这里经过的时候,都会问我们同样的问题:“这是干什么用的”苏伦和我都回答不出个所以然,贝贝就把它想象成即将发射的火箭或者防御外星怪兽进攻的激光炮塔,嘴里还模仿着火箭发射或者激光炮开火的声音。

当我们带着试验装置和器材来到塔下时,微重力实验室的负责人史主任已经等待在门口了。他向我们介绍了实验室的具体情况:这是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微重力试验平台。整个落塔设施在地面以上的有效高度是210米,地下还有150米,能够提供大于7秒的微重力持续时间,落塔内安装了我国首创的超导磁悬浮制动装置和提升装置,运作效率非常高,满负荷运转,每天可以进行数十次的抛落试验。另外整个塔体内部根据需要可以抽成真空状态。江波他们对试验条件非常满意。史主任还告诉我们,目前因为国家空间科学方面的研制任务十分频繁,该实验室一直处于满负荷运行。在马院长的亲自协调下,专门为我们挤出了宝贵的“时间”,我们可以在今后三个月内的周一全天,周五下午使用实验塔。

根据实验设计,“羲和1号”将采用落舱系统进行实验。落舱是一个直径约12米,高约35米的一个巨大罐体,内部空间十分宽敞, 对容纳“羲和1号”和其他附属装置显得绰绰有余。经过两个小时的紧张忙碌,“羲和1号”被顺利安装固定到了落舱的地板上,各项仪器设备也调试完成。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落舱在塔内快速地上升,不到两分钟就被提升了360米,达到了塔顶。“呯”随着一声令下,整个落舱以自由落体的方式开始跌落,7秒后磁悬浮装置开始制动,最后稳稳地停在了塔底。

“很好。”坐在控制室内的仪表旁观察的江波大声地叫了一声,仪表数据显示,在失重状态下,“羲和1号”中的聚变反应整整提高了两个数量级。初始结果让项目组的成员都非常兴奋,大家的情绪也感染了我。落舱触底后,大家按照最初的分工,分别进行试验数据的检查核对;对反应体的温度状态进行检查,分析超声波注入效率和模式变化;进行实验数据的时间状态变化的分析处理。另外的几个人在江波的指挥下打开落舱对试验装置进行检查调试,有条不紊地进行下一轮实验的准备工作。

在准备工作的空隙,江波告诉我,“晶格陷阱溶液”受超声波激发下形成极其微小的“晶格陷阱”,在静止状态下,由于地球引力的干扰,“晶格陷阱”的结构会有几个纳米的偏差,略微呈现椭圆结构,造成“晶格陷阱”内部受力不均,内爆效果将大打折扣。而在失重状态下由于消除了地球引力的干扰,“晶格陷阱”将呈现完美的球形结构。结构内部偶发的聚变反应将产生理想的“内爆”效应,引起聚变材料发生连锁反应,核聚变的效能大大提升。经过连续多次的跌落试验,试验数据分析的结果出来了,在自由落体开始阶段“羲和1号”的输出功率就出现了显著上升,在126秒后达到峰值,达到了静止状态的2306446倍,整个自由落体阶段峰值功率一直保持很稳定。经过与理论计算的模型分析对比后,江波认为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经过一整天的忙碌,第一天的试验工作顺利结束,初步试验结果相当理想。

试验进行了一个多月,在江波的带领下,整个团队进入一种亢奋状态,大家采取的是“非常6加1”和“白加黑”工作模式,争分夺秒地要在三个月的“档期”内完成所有的试验计划。好几次我不得不强迫他们进行休整。试验小组经过上千次的试验,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对“羲和1号”在失重状态下的运行规律越来越有把握,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输出功率都在逐步提高。据江波的汇报,“羲和1号”在失重状态下的输出功率已达到了1万5千瓦。差不多相当于一辆普通suv汽车最大输出功率的十分之一。与最初的“五号电池”相比已有让人振奋不已的提升。

正当试验正进入关键时期,一个周一的下午我正在办公室处理所里公务,突然接到了江波从试验现场打来的电话,挺着急地说:“陈所,史主任刚才说,接到一个军方要求的紧急试验任务,让我们必须撤出试验塔为他们试验任务让路,而且重新恢复试验的时间无法确定。”

我一听急了,立刻赶了过去。史主任正在门口等我,见到我充满歉意地说:“陈所,实在不好意思,刚接到军方首长和马院长电话,说是国家空间科技研究院承担的天字一号紧急任务,所有试验都要为它让路。”

我还没来得及张口,突然当胸挨了重重一拳。定睛一看,一个熟悉的面孔出现在了眼前,一边还大声的嚷着:“好啊,同情兄,上学时跟我抢女朋友,现在又来跟我抢试验设备了啊。”

这人长得健壮敦实,头顶的头发已经谢的差不多了,发亮的额头透出智慧和“官威”齐飞的光芒,即便有二十多年没见面,我还是一眼就认出了他杜长武,大学同级不同系的同学。在大学时我们同时追过一位隔壁学校心理系的女孩而不打不相识的。为人诙谐的老杜就按照围城里赵辛楣的说法,一直开玩笑地称呼我为“同情兄”。这么多年没见亲切仍如既往。他现在已经是全球著名的空间设备研制单位国家空间科技研究院的负责人了。

我有点好奇地问他:“老兄,什么天字一号任务,让你这个大老板亲自到第一线来督阵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