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抗日保安团 > 分节阅读 384

分节阅读 38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好了,这就用去了六百万美元,还剩下四百万美元则全部买了坦克。不过没有选用国民政府购买的t26,而是bt系列坦克有资料说也买过,但是数量极少。这种坦克是35年开始生产的,编号为bt7,有好几种型号,都买了一些。

按郑卫国的要求,又对装甲进行加厚,前装甲达到50毫米,侧面30毫米,并且换上了v-2柴油机和鞭状天线,机动性比原版要差一些,但是也能达到40到45公里左右。

苏联对这些改进措施也很感兴趣,就让坦克设计师于哈尔科夫着手改进,并于39年夏完成。最终,各型坦克一共买了82辆,编成一个坦克旅,挂靠在傅作义的第35军名下。旅长由从迪化军校学成归来的李树青担任。

好吧,钱都花光了,郑卫国突然接到一个令他哭笑不得的消息德国政府表示愿意再交易几次,还是老规矩,用油田换武器。交易你妹啊,早不交易晚不交易,偏等老子把钱花光了才来是什么意思郑卫国决定先晾德国佬几天。

s: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这本书估计要封很长时间。这样的话再写下去也就没什么意思了,所以山人决定接受编辑的建议,快速收尾,然后完本开新书。接下来几章之内将把后续情节用大纲式的手法交待一下,好让朋友们了解故事的后续发展。如果给大家造成不便,敬请谅解。

第四百五十四章 最后的蜜月期

s:这一章专门讲武器配置,不喜欢的跳过

1939年3月,小胡子又干了一件令西方震惊的事情彻底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值得一提的是,常凯申家的二小子以德军少尉的身份参与这次行动。在平行空间里,德军有案可查的至少有50多名中国人参战,实际人数可能更多。不过在本时空里,这些军官除了常小二之外,大部分都被郑卫国要了回来,充当教官或者军官。

另一件比较搞笑的是,参与瓜分捷克的居然还有波兰。早在38年10月,大就趁着德军占领苏台德区时派兵捷克数千平方公里的土地。这个当时自诩为欧洲第三陆军强国的波兰,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处境的危险,反而四处竖敌。

像当初沙俄爆发革命之后,大就趁乱占了不少便宜,甚至对新占领的乌克兰地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常言道出来混的,终究是要还的。等老毛子腾出手来搞卡廷森林惨案的时候,不晓得大们有没有后悔。

更可笑的就是德国吞并捷克时,波兰的表现了。好比一伙强盗跑到邻居家里杀人放火,大不帮忙不说,反而趁火打劫,结果等德国消化捷克之后,张嘴就把大给吞了,前后仅用了十七天的时间,然后屠杀了五百多万波兰人,差点儿杀绝。当然,这个时候,大还沉浸在抢了捷欣市的喜悦中,丝毫没有意识到国家已经身陷险境。

郑胡子也没提醒大。就算提醒了估计那群蠢货政客也不会相信。而且日军侵占中国东北之后,世界各国都反对,但大竟然在这个时对中国落井下石。这种垃圾国家让他去死好了。

不过德国占领捷克之后,小胡子也没得意多久。他很快就发现自己的麻烦也不小。说起还是老问题石油。这个问题从一战之前到现在,困扰了德国几十年,却一直得不到解决。

本来在郑胡子的“指点”下,德国人在本土找到不少油田,但随后对坦克、牵引车、载重货车等武器装备的调整把汽油机改成柴油机以及减少煤炼油,又让石油紧俏起来,由于前面的步子迈得比较大。石油紧缺情况甚至比平行空间同时期更为严重。

汉斯们也不是没有考虑把发动机再改回去。但见识过用柴油机的好处之后,谁还愿意用汽油机的坦克作为一个机械民族,产品性能总是第一位的。而且运输卡车也不能少,随着闪电战的大战略渐渐占据国防军的主流。对后勤的要求也日益加强。有了载重卡车。谁还看得上马拉大车

本来还有煤炼油的,但是这玩儿成本太高,产能不足。在发现油田之后都先后停产,改炼钢铁,或者造其它设备去了。总之,产业结构一变,再想调整回去就难了,哪怕领头的是希特勒也不行。

更让小胡子郁闷的是,好基友罗马尼亚再次在关键时候掉链子。本来说好了,打下捷克之后,罗马尼亚的石油就归德国,德国用工业品、粮食、武器去换。没想到英国人再次插手,利用商业手段把罗马利亚的石油全部控制了。

事实上,自“一战”以来,英德两国在罗马尼亚的石油攻防一直没有停止过。1916年11月,德军侵占瓦拉千平原,夺取了罗方全部石油设施。英国随即派特工潜入该国,成功摧毁了70多座炼油装置,烧掉80多万吨原油和石油产品。尽管德国事后花了五个月恢复生产,但产量始终未恢复到原有水平。

二战前期,英国人企图用6000万美元的高价在当时是一笔天文数字诱使罗马尼亚炸掉本国的油田,但是罗马利亚没有同意。傻子才会同意呢

当然,英国人也不傻,尤其是英国首相张伯伦。现在历史上,张伯伦一直是以一个大sb的形象出现的。其实这家伙不仅不傻,还非常厉害。特别是其用经济手段控制罗马尼亚的石油,干得非常漂亮。

当时罗马尼亚所有的库存石油都被英国抢购,英国还预订了下半年供油合同以及合同期满后的石油供应权,而且尽可能租用罗马尼亚所有的驳船和火车车厢,以免被用来向德国运销油料。很快,多瑙河流域的148条不同类型的油轮都被英国人租赁,后者甚至不得不专门成立格兰德公司,集中管理这些暂时并无多大用处的轮船。

看着急需的石油一船接一船被拖走,小胡子内心的愤懑可想而知。更让小胡子郁闷的是,德国的战争机器才刚刚启动,并没有做好与英法全面开战的准备。因此直接翻脸是不行的,还得想其它的办法。

在平行空间里,小胡子最终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手段让罗马尼亚妥协了,不过中间花费的精力和代价也是不小。现在既然有郑胡子这个路子,小胡子自然要试一试,毕竟德国本土的石油战略价值更大,郑胡子的胃口也要小得多。

另一方面,郑胡子也没敢德国人晾太久。实在是装备不足,等米下锅,硬不起来啊一周之后,郑卫国就与德国新任特使冯里希特霍芬巴拉克敲定了交换协议。郑胡子用储量超过两亿吨的油田资料有水份,德国好开采一点的油田都被郑胡子说的差不多了,剩下开采都比较麻烦,不过总比煤炼油好跟德国交换一大批武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