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抗日保安团 > 分节阅读 350

分节阅读 35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区之后,根据地军民对地道更加重视起来。加上北方冬天也没啥农活要干,正好开挖地道。在军区工程兵部队的指导下。军民们一起动手。外围地区的各村落基本上都挖好了地道。虽然条件还很简陋。但躲个两三天没问题。

程政委眼神中闪过一阵怒火,好不容易才平静下来,又问道:“那主力部队出动了吗”

周参谋长点头说:“已经完成了紧急动员。不过总座的意思是不打算让他们参与正面阻击。”

程政委疑惑道:“这是为何光靠地方部队和民兵可打不过小鬼子,而且拖得时间越长,对老百姓的伤害越大。”

郑卫国解释说:“敌人的实力远在我军之上,一味地阻击就成了顶牛角,代价太大。所以这回我打算以攻对攻,他打他的,我打我的,看谁先撑不住”

在集总的统一调度之下,第53军、第63军、第97军先后组织精锐部队向外线发起攻击,在平汉线以西休整的第49军也迅速加入战团。日军来势汹汹,但用太祖的话讲“拳头一张开,胸膛就露出来了”。特别是平汉线,驻防的两个师团扑向根据地之后,防御就被大大削弱。

冀中抽调的又是精锐部队,像锥子一样迅速将日军防线打得千疮百孔。平汉线北段自38年深秋被严重损坏之后,一直没能通车。现在倒好,刚修复的一些路段再次被扒掉,气得刚做完手术的杉山元差点儿伤口迸裂。

面对这种打法,素以足智多谋著称的山下奉文也颇感头痛。日军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兵力不足,虽然新添了几个独立混成旅团,但在绥远、中条山还有八路军的牵制之下,根本是杯水车薪。

山下奉文逼于无奈,只好把新编成的“华北治安军”也派上战场,负责填补日军主力被抽走后的空白。但是“步兵炮”同志很快发现,这些“友军”参战之后形势反而更加险恶了。冀中各部专往日军兵力薄弱的地方打。每次都把那些小据点清扫一光不说,还要炸桥、拆路,搞得日军后勤部门吐血。“步兵炮”同志还不知道,那些治安军的优秀学员根本就是地下党派过去的,有他们充当眼线,日军的防御部署在冀中情报部门面前简直就是透明的存在。

更让山下奉文愤怒的是,日军那些精锐的野战部队在面对地方武装和民兵时竟然显得束手无策。

“八嘎本来是猫抓老鼠的警察行动,结果你们这群笨猫竟然被老鼠耍得团团转”山下奉文在电话里把前线将领骂了个狗血淋头。

可是身处前线的日军将领也是苦不堪言。那些抵抗武装根本不跟他们硬抵硬,而是不断采取伏击、偷袭、打冷枪等“不光彩”的手段,打得日军晕头转向。更让日军震惊的是,这些抵抗武装的装备比他们还要好,一个步兵班就有两挺轻机枪。每次遭遇时,往往还没来得及展开就被对方的机枪、手榴弹干得大半。打得最后日军只能以联队为单位行军,根本不敢分散。

与此同时,外线的战事也是越打越顺手。作战部队首先将日军的封锁线切断,然后不断袭击日军小型据点,迫使日军收缩,最后对他们形成反包围。而且随着战事的进行,冀中方面的胃口也是越来越大,并开始围攻那些中型据点,借机消灭日军的援兵。

值得一提的是,37毫米的马克沁炮在战斗中大显神威,迅速得到参战各部的普遍认可,并成为第四十一集团军的标志性装备。这种火炮射速快,往往在日军还没反应过来的情况下就将数十枚榴弹扔了过去,而且又远又准,实在是偷袭、伏击的必备利器。

冀中这边打得风声水起,敌后其它各部也没闲着。八路军这次率先行动,迅速将新编成的几个旅投入到了铁路沿线。他们的打法跟冀中有些类似,也是先打弱敌,像快刀切豆腐一样,将敌人分割成几块孤立的部分,然后集中兵力一口一口地吃。

就在山下奉文暴跳如雷的时候,滏阳河上游,南和县城东,一支身穿灰军装的部队正悄然潜伏在河边。远处,日军一列车队正沿着河边的公路急驰而来。

第四百二十五章 趁你病要你命

潜伏在滏阳河畔的正是129师386旅。他们本来是打算伏击日军运输军列的,没想到郑卫国派兵把石家庄的兵站都给炸了,原定的军列也就没来成。刘师长郁闷了一阵之后,又下令部队捕捉新的战机。

幸运的是,新的战机很快就出现了。日军急于报复冀中,命令驻石家庄的第14师团东进,跟冀中一分区打成一团。这样一来,驻邯郸、邢台地区的独立混成第一旅团就被孤立了。刘师长见机不可失,立即命令385旅和386旅对平汉线石家庄至河南安阳段的敌军发起攻击。

日军由于兵力不足,采用的是机动防御的战略。也就是以少量兵力驻守一些坚固据点,主力则收缩在交通节点上。一旦某地发生战事,就可以像毒蛇一样窜出,迅速发起反击。历史上这一招确实很厉害,八路缺乏重武器,短时间内很难攻克日军的坚固据点,而且时间一长还有可能被日军重兵围攻。所以日军兵力虽少,却常常能够利用机动性的优势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

但现在不同了,八路有炮以往伤亡惨重都拿不下来的碉堡,甚至土炮楼子,现在只要悄悄把炮推上去,一炮就轰一个窟窿。一些小据点通常只有伪军驻守,抵抗意志薄弱。一般只要把炮推上去,亮个相,敌人就乖乖的投降了,连炮弹都省了。

每打下一个小据点,八路就发动群众把敌人的工事给扒掉。砖石木料。谁拿走算谁的,回去加固地道、修个猪圈什么的,都随意。据点里缴获的粮食,除部分补充军资以外,其余的也分发给老百姓了。所以据点附近的乡亲们积极性很高,每次听说要打炮楼,呼啦啦全村的老少爷们儿都跟着来了。

清扫掉一些小据点之后,八路又开始围攻由日军驻守中型据点。失去小据点的屏护,中型据点就更加孤立了。不过这些据点大都是用钢筋水泥筑成的碉堡,甚至是碉堡群。光靠山炮、战防炮很难轰得动。野炮等较重的火炮目标大、移动不便。容易遭到日军的打击。而且日军的战斗意志极为顽强,就算在碉堡上轰一两个窟窿他们也不会投降。所以,即便能够打下一个据点,往往也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发现问题之后。刘师长很快调整战术。改攻坚战为“围点打援”。专门集中主力打敌人的快速增援部队。当然,刘师长作为战术大师,在“围点打援”这道正菜上场之前还点了一道开胃菜“溜狗战术”。

当时第385旅在路西。第386旅在路东。东边一打,日军主力急吼吼地就扑了过来,没想到386旅根本没有决战的意思,直接开溜。然后385旅又在路西打了起来,日军又只好调头往西边赶。好不容易赶到战场,人家早退了,东边却又打了起来。

如是几个来回,把日军折腾得不轻,从指挥官到普通士卒都被气得七窍生烟。而且八路每次都避战,也让日军变得更加骄狂,认为八路是怕了自己,于是这一股日军就是红了眼的公牛一样,狠不得一头将八路撞个粉碎。

这次也不例外,日军独立混成第1旅团的旅团酒高次人少将得知沙河据点遭到八路军围攻,不顾部队疲劳,立即率领麾下的独立步兵第72大队乘坐汽车扑了过来,为了增强火力还带了一个山炮中队。

“旅长,鬼子过来了”一名参谋放下望远镜,有些紧张地报告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