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抗日保安团 > 分节阅读 309

分节阅读 30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大的能量没有发挥出来。

想要拉拢这些外国人全心全意地为中国服务,显然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如果他们家人也在中国,那或许会让这些家伙更积极一些。

冯戈宁想了一下,没有反对。毕竟德国也是讲究个人为国家和民族牺牲的,要是像美国这种注重个人权益的国家。恐怕就很难办到了。

大的方向上达成共识。接下来就是技术层面上的问题了,比如什么时候交易、什么地点交易、交易什么等等。

郑卫国他们的要求是由德国先行运来一批物资,因为他们已经提供过一个油田了。现在理应由德国人率先行动。冯戈宁却认为知道一个油田不算什么,不代表知道更多的油田。这种交易没有任何保障。他们德国不愿承担这样的风险。最后双方各退一步。决定先交割一半的物资。

交易地点。准确点说是交易路线,因为从德国到冀中实在太远了,从德国到缅甸。再到云南,这条路实在太难走了,花费的时间也让人无法忍受。而且上次有国民政府出面搞定了英国人。下次还有没有那么顺利可就不好说了。历史上英国人可是关闭过滇缅公路的,这个时空会不会再发生类似事情可说不准。

让郑卫国感到吃惊的是,德国人早就考虑好了一条新的路线从德国通过火车运到苏联,然后经新疆或者内蒙抵达中国。

在许多人眼里,1945年以前的苏联和德国是战场上的仇敌。纳粹德军的入侵夺走了2700万苏联公民的生命,而苏联红军正是踩在第三帝国的废墟上宣告一个强国时代的到来。可实际上,德国和苏联在极端秘密的情况下进行了长达20余年的军事合作。

双方的合作最早始于1922年4月10日的热那亚会议。当时苏德两国备受协约国集团排挤,处境艰难。这种外部环境迫使他们放弃过往恩仇,抱团取暖。

仅用了不足六个小时的密谈,两国外长就分别代表本国政府签署了德国和苏维埃俄罗斯社会主义共和国协定,这就是开辟长达20余年苏德合作时代的拉巴洛条约。

根据条约,双方恢复外交关系,在最惠国待遇原则下发展双边贸易和经济关系,双方放弃赔款和财产等要求。随后,两国又缔结了一个秘密军事协定,德国抗拒凡尔赛和约的禁令,向苏俄提供成套武器制造生产线,帮助苏俄红军建立现代化参谋指挥和训练体制,苏俄则向德国开放基地和工厂,德国能够在那里不受干扰地训练装甲兵、飞行员及其他军事人员,研制凡尔赛和约严禁的武器。

1926年4月,苏德签订了互不侵犯和中立条约,德国向苏联保证不参加任何国际集团对苏联的封锁,苏联则保证了德国东部的安全,这项条约更加促进了两国的军事合作。当时德国国防军最高统帅汉斯冯塞克特将军甚至希望联合苏联,共同对付与法国结盟的东欧新兴军事大国波兰。

双方随后的合作日益密切,简直到了让人不可思议的地步。比如克虏伯公司在图拉制造大炮、装甲车,容克公司在莫斯科郊区开业制造飞机发动机,法本化学公司在萨马拉省制造军用瓦斯和毒气。可以说德国的军工就是在苏联复兴的。

而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是在德国的帮助下完成的。以1930年到1933年为例,这4年苏联从德国进口的总值达到惊人的20亿马克,让苏联实现了从一个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过渡。除了工业,苏联的军事也是在德国的指导下实现了现代化提升,像潜艇、航空部队、空降兵、装甲部队都是由德国教官手把手教会的。

遗憾的是,这种友好关系到希特勒上台后就开始出现了裂痕,因为小胡子是极端仇共的。不过元首迫于现实压力还是不得不继续同苏联进行贸易。1938年底,希特勒开始具体计划发动大战,为避免德国重蹈两线作战的覆辙,德国突然率先提出加强苏德军事合作问题,提出用苏联原料换德国武器的方案。斯大林求之不得,双方立即开始疯狂的物资交换。所以从现在到战争爆发前,将是德国和苏联最后的蜜月期,也是中国从中渔利的大好时机。

这些情况郑卫国知道一些,倒是周参谋长大吃一惊。冯戈宁非常满意这种效果,得意洋洋地说:“很惊讶吧德苏关系可是世界上最大的秘密。”

郑卫国心里嘀咕一句,你们两国马上就要拼个你死我活了,哈哈这样的机会真的是很期待啊对于中国来说,最好让这些邪恶的白畜国家一起完蛋。

一直没怎么吭声的周参谋长则问道:“戈宁先生,苏联方面已经同意了吗”

冯戈宁点点头说:“当然,不过到时候运送物资并不是以德国的名义。而是一家在瑞士注册的商业运输公司。物资运到新疆或者内蒙都可以,具体运到哪里由你们决定。”

s:非常感谢屡战又投了一张月票

第三百九十章 贪婪的毛熊

“今天就谈到这里吧戈宁先生,明天我们还要在国民政府代表的监督下拟定一份合约,然后就可以开始交易了。” 经过大半夜的拉锯战,这份油田资料换武器装备计划终于达成,剩下的就是如何操作的问题了。商谈了大半夜终于谈出了一个结果,郑卫国感到既疲惫又兴奋。

冯 戈宁和马塞尔也非常满意,相视一笑,伸出手来用刚学会的汉语说:“郑将军,猪窝们喝作淤快”

郑卫国微微一点头,分别跟两人握了握手说:“嗯,合作愉快两位,这边请”

一行人边说边起身向屋外走去。为了表示尊重,郑卫国和周参谋长还特意亲自送到了院子外面,又吩咐说:“柱子,送两位先生回去休息。”

柱子唰得一声立正,敬礼道:“是,总座戈宁先生、马塞尔先生,这边请”

冯 戈宁心情大好,还恭维了一句:“中校很有普鲁士军人的风范”可惜柱子对普鲁士是什么意思不太懂,就算略知一二也不觉得很荣耀。冯 戈宁这记马屁算是做了无用功。

看着他们消逝的背影,周参谋长微微一笑,兴奋地对郑卫国说:“总座,没想到事情会这么容易。等这些武器一到,咱们终于有在华北立足的资本了”

郑卫国笑着点了点头正准备说话,旁边突然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司令员、参谋长。洋鬼子都答应咱儿的条件了”

两人回头一看,只见程政委从老槐树背后钻了出来,双手不住摩挲着,脸上却红光满面充满了希冀和兴奋的神情。

“老程你躲在这儿干嘛”见他冻得直打哆嗦,郑卫国笑道:“哈哈,冻坏了吧走,快到屋里暖和暖和。”

周参谋长见状,知道他们有事要谈,就说:“总座、老程,那你们快进屋。我还要回去整理物资清单。就先回去了。”

郑卫国点点头说:“嗯,好,忙不过来就多找几名参谋帮忙。”本来和德国人的交易不需要签约,因为这个交易没有任何强制保障。只要有一份备忘录就行了。但是国民政府掺和进来之后就使得问题复杂化了。不得不做一些表面文章。

这个年代温室效应尚不明显。一到秋天气温就下降得特别厉害,所以有“一层秋雨一层凉”的说法。到了深秋更是冷得让人窒息,程政委一进屋里就跺着脚嚷道:“哎呀。好冷,好冷”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