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万能小道士 > 分节阅读 9

分节阅读 9(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张倩依旧开着昨天那辆奥迪tt。

“倩倩姐,今天我们去哪里玩啊。”林道很阳光的笑着说道。

“我们今天要去的第一站,是八一广场”张倩撇了一眼,林道那让人致命的笑容说

上午八点半,天气晴朗无风无雨,温暖的阳光洒在身上,让人感觉很是享受。此时八一广场上散落着熙熙攘攘不同职业的人群,老人们则是来到这里散步,学生则是来这里游玩,有的上班族看到如此好的天气,于是忙里偷闲享受一下这难得的安逸。

此刻广场中央,老人们打着太极,年轻人懒洋洋的坐在大理石阶上晒着太阳,伴随着三五成群小孩的嬉闹声,显得很是热闹。

这时张倩和林道也来到了广场,看到这副热闹的景象,后者先开口。

“这里真热闹啊,今天天气也不错,看来是个游玩的好日子。”享受着阳光带来的温暖,林道有些感叹的说。

“平时在这个时间也没这么多人,看来如你所说,大家都是看上了今天的天气”张倩不置可否的说道。

“既然天气这么好,那我由我这个南昌长大的东道主,免费当你一天的导游吧”

张倩说着,便为林道介绍了起来。

南昌,是江西省的省会,全国35个特大城市之一,自古以来就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它有着22oo多年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国务院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南昌不仅是生态环境优美的“江南水乡”,还是“军旗升起的地方”,是一座举世闻名的英雄城。

南昌风景秀丽,名胜古迹众多,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称。南昌市内江河纵横,湖泊星罗棋布,市区错落着东湖、西湖、南湖、北湖四个人工湖,象四面明镜镶嵌在市中心,构成了美丽的城市风光。南昌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现已掘旧石器时代以来的古文化遗址近6o处之多,最早有关南昌的文字记载见之于禹贡。公元前2o2年,汉高祖刘邦派颖侯灌婴率兵进驻南昌,并修筑南昌城,俗称灌婴城,取ot唱大南疆ot和ot南方昌盛ot之意,定名ot南昌ot,并为豫章治郡,隋初为洪州治。唐、宋为江南西道及洪州治所,为东南有名的都会,故又称ot洪都ot。元、明、清历代皆为江西省治。历代冠盖云集,车马如流,人文荟萃,商贾络绎,楼台相望。“八一南昌起义”,使她成为“军旗升起的地方”,以“英雄城”驰名天下。一九八六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九九二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内地八大重点开放城市之一。

随着张倩的介绍,两人来到八一起义纪念碑前。接这张倩源源道来。

1927年8月1日,“八一南昌起义”爆。这是中国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并为人民军队的创建奠定了基础。八一起义纪念碑,坐落于南昌市中心八一广场。1977年八一起义五十周年时破土兴建,1979年1月8日落成。塔为长方体,总高455米。正北面是叶剑英元帅题写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九个铜胎鎏金大字,下嵌“八一南昌起义简介”hua岗石碑。其他三面是“宣布起义”、“攻打敌营”、“欢呼胜利”三幅大型hua岗石浮雕。塔身两侧各有一牌翼墙,嵌有青松和万年青环抱的中国工农红军旗徽浮雕。塔顶由直立的hua岗石雕步枪和用红sèhua岗石拼贴的八一军旗组成。纪念碑高于周边建筑,气势雄伟,是为南昌标志性建筑。

张倩介绍完觉得有嘴巴有些干了,便拉着林道,来到广场的小卖部里买了两瓶水。

“小道,听了我的介绍有什么感想呢。”张倩拿着一瓶水边递给林道,边问着。

“南昌是个好地方啊,八一起义起念碑非常壮观。还有倩倩姐你也很专业”接过水,林道有些感叹,同时又赞叹的说

“那是当然,我毕竟是导游专业的嘛”听了林道的夸奖,心里高兴,自信的说道。

“好了,这里看的差不多了,那我们去下一站吧。”

第012章 游玩2

沿江路上,张倩开着奥迪tt飞的行驶着,这是南昌市区唯一一条车辆较少的路段。此刻两人一边赏析着赣江边上的风景,一边高兴的聊着

“倩倩姐,我们的下站是哪里啊。”林道眼睛望向窗户,同时嘴里说道。

“滕王阁”同样欣赏着风景的张倩,嘴里淡淡的吐出这三个字。

“噢,这个我知道,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王勃的滕王阁序当中提到过”林道笑呵呵的转过头去,显得有些ji动的说

片刻两人来到售票处

“师傅两张票”张倩对着售票处里面说。

“两张一共1oo元”

说罢张倩拿出钱包,递了一张红sè老人头过去。拿着票两人通过检票口。来到了滕王阁下面。

“倩倩姐这里真壮观啊”林道面向滕王阁,抬头仰视着这座名楼

“还好吧,由于身在南昌,我也就来过一次。”张倩说着,便履行起了自己导游的职责,为了林道介绍了起来

滕王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为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创建。李元婴出生于帝王之家,受到宫廷生活熏陶,“工书画,妙音律,喜蝴蝶,选芳渚游,乘青雀舸,极亭榭歌舞之盛。”明陈文烛重修滕王阁记据史书记载,永徽三年652年,李元婴迁苏州刺史,调任洪州都督时,从苏州带来一班歌舞乐伎,终日在都督府里盛宴歌舞。后来又临江建此楼阁为别居,实乃歌舞之地。因李元婴在贞观年间曾被封于山东省滕州故为滕王,且于滕州筑一阁楼名以“滕王阁”,后滕王李元婴调任江南洪州,又筑豪阁仍冠名“滕王阁”,此阁便是后来人所熟知的滕王阁。

“时来风送滕王阁”,滕王阁因“初唐四杰”之的王勃一篇骈文滕王阁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而得以名贯古今,誉满天下。王勃的滕王阁序,脍炙人口,传诵千秋。文以阁名,阁以文传,历千载沧桑而盛誉不衰。自王勃的“千古一序”之后,王绪曾为滕王阁作滕王阁赋,王仲舒又作滕王阁记,传为“三王记滕阁”的佳话。后大文学家韩愈又作新修滕王阁记。由此王勃、韩愈等人开创了“诗文传阁”的先河,使之后来的文人学士登阁题诗作赋相沿成习。滕王阁在古代被人们看作是吉祥风水建筑,有古谣云:“藤断葫芦剪,塔圮豫章残”。“藤”谐“滕”音,指滕王阁;“葫芦”,乃藏宝之物;“塔”,指绳金塔;“圮”,倒塌之意;“豫章”亦即南昌。这古谣的意思是,如果滕王阁和绳金塔倒塌,豫章城中的人才与宝藏都将流失,城市亦将败落,不复繁荣昌盛。在我国古代习俗中,人口聚居之地需要风水建筑,一般为当地最高标志性建筑,聚集天地之灵气,吸收日月之精华,俗称:“文笔峰”。滕王阁坐落于赣水之滨,被古人誉为“水笔”,有古人亦云:“求财万寿宫,求福滕王阁”。可见滕王阁在世人心目中占据的神圣地位,历朝历代无不备受重视和保护。同时,滕王阁也是古代储藏经史典籍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古代的图书馆。而封建士大夫们迎送和宴请宾客也多喜欢在此,贵为天子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在鄱阳湖之战大胜陈友谅后,曾设宴阁上,命诸大臣、文人赋诗填词,观看灯火。滕王阁滕王阁建成后历经宋、元、明、清,滕王阁历次兴废,先后修葺达28次之多,建筑规制也多有变化。其中宋大观二年11o8年,滕王阁因年滕王阁5张久失修而塌毁,shi郎范坦重建,比唐阁范围更为扩大,并在主阁的南北增建“压江”、“挹翠”二亭,逐渐形成以阁为主体的建筑群,华丽堂皇之形貌,宏伟壮观之气势被誉为“历代滕王阁之冠”。最后一次建于清代同治年间,1926年毁于兵灾,被北洋军阀邓如琢部纵火烧毁。仅存一块“滕王阁”青石匾。此后5o多年里一直没有重修。今天的滕王阁为宋式建筑。唐宋一脉相承,宋代建筑是唐代建筑的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