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我的父亲是鬼差 > 分节阅读 10

分节阅读 1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了。只是那三本书还没被我用柳叶水泡过,至少今夜是没办法看了,只有等到明天放了学之后再说。

第二天课间休息的时候,小胖悄悄来找我,谈他的秘密基地的事,问我什么时候陪他下去,我对他说,千万不要再告诉其他人,知道的人多了就不是秘密基地了,小胖连连点头。至于什么时候陪他下去,我只说等我想好了再说,最好趁着礼拜天时间充足的时候再下。

放学后,我在路边撸了些柳叶,又顺便把七星阵需要的第四样道具,也一并找到了。说起这第四样道具,相较前面三样来说,找起来相对容易了一些。这第四样道具是,四年生的母鸡脖子里的一根鸡毛,还必须是沾着母鸡血的鸡毛。

说起找这根血鸡毛的过程,在这里就必须提一提我们村里的老寿星,赵老头了,因为这根鸡毛就是从他那里弄来的。

赵老头今年九十多岁,是我们村里唯一活到九十岁以上的老寿星。老头儿身子骨还算硬朗,眼不花耳不聋的,整天喜欢乐呵呵的拎条凳子,坐在村里十字路口晒太阳。这老头除了每天晒太阳之外,还有个异于常人的癖好。我的这根鸡毛,就是因为他那癖好弄到的。

说起他这癖好,都有些让人觉得好笑,那就是,溜鸡。啥叫溜鸡见过遛狗没有人家遛的是狗,他溜的是鸡,而且只溜母鸡。每天傍晚时分,老头儿都要到村子北边的后山上,屁颠儿屁颠儿地溜一圈儿鸡,乐此不疲,几十年来风雨不改雷打不动。

把老母鸡用条细绳子拴了一条腿,老头自己牵着细绳子的另一头,也不管母鸡同意不同意,扯起绳子,死拉硬拽地把母鸡拎山上溜一圈再回来。这些在外人看来可能挺新奇的,不过我们村里人眼里早已经见怪不怪了。听爷爷说,赵老头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在六零年全国大饥荒时,他们家养的一只老母鸡,救了他们全家老小的性命,大饥荒过去之后,赵老头把家里全养成了母鸡,也不宰杀来吃,鸡下不下蛋,他也不管,直到把鸡养到寿终正寝为止,也就在那个时候,赵老头有了这溜鸡的癖好。

19581962年那场全国性的大饥荒,给我们老一辈人留下了太深刻太恐怖的记忆阴影。它不单单只是因为干旱造成的,而是有许多因素汇集在一起才产生的,先是大炼钢铁,劳民伤财,一无所获,好好的钢材全烧成了一无是处的铁疙瘩。然后成立全民食堂,也就是名副其实的大锅饭,目的是想要一步踏入社会主义的最高境界共产主义,一块田里劳作,一个锅里吃饭,结果倒好,共产主义没搞成,倒养出一帮好吃懒做的刁民,消极怠工好逸恶劳。后来又搞什么农业大跃进,大跃进没搞成,倒搞出了浮夸风,各地官员向中央虚报粮食产量,有些地方官员竟敢牛逼哄哄地说,自己管理的地域,每亩田能产万斤粮。那万斤粮食,即便对于当今这么发达的科技来说,也是个天文数字。当时那些地方官员无限膨胀的虚荣心,直接导致了国家粮库的书面数字与粮库实际库存严重不符。书面数字和实际存储量的惊人差距,用天渊之别来形容都不为过。当时的中国外患大于内忧,与苏俄关系破裂,欧美又虎视眈眈,对于当时地方官员的浮夸风,中央政府无暇顾及。这也就造成了,当灾情出现后,政府准备启用国库存粮赈灾时,却发现国库中空空如也的尴尬局面。

当时的惨状,并不是寥寥几笔能够叙述完整的,粮食吃完之后,老百姓先是杀鸡宰狗吃牲畜,后来啃树皮,吃草根,最后没什么可吃的了,就吃庙里的泥胎像,那些泥胎又岂是能吃的吃了之后根本不消化,留在肚子里活活能把人憋死。

当时的赵老头,家里也是山穷水尽,一粒粮食都没有了,能吃的全都吃了,就剩下一只还在下蛋的芦花老母鸡,就因为这只母鸡每天都能准时地产下一个蛋,所以赵老头一直没舍不得吃它。不过后来,眼看家里人饿的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赵老头一咬牙一狠心,就想把那只老母鸡宰了,给他媳妇和那几个孩子吃。

那芦花老母鸡呢,当时好像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就当赵老头拎着菜刀,杀气腾腾地把鸡笼打开那一霎那,它尖叫一声,扑棱起翅膀冲出了鸡窝。那赵老头也饿了好几天了,脚软身虚手下没劲,一个没抓住,就给母鸡跳出院墙,跑街上去了。赵老头当然不肯善罢甘休,当即拎着刀追了出去。

、21

赵老头来到街上之后,就见那只芦花老母鸡,没了命的向村子北边跑,赵老头拎起刀在后面紧追不舍。当时呀,别说是人,就连这些个畜生也是整天的饿着肚子。就因为肚子里都没货,这一人一鸡,跑的也都不是很快,一步三摇跌跌撞撞。不知不觉中,这一前一后就跑到了我们村子后山的另一头,也就是土山的北边。这土山范围并不大,方圆也就二三里的样子,不过就这样,把这一人一鸡,累得也是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一来肚里没食,二来都是玩了命的狂跑,那可都是用现在的话来说,那可都是极限运动。一个跑,是为了命,另一个追,也是为了命

此时的小土山,可不像我现在这个时候,有花有草,树木成林,瓜果累累。当时那土山上,整个光秃秃的,别说一棵草了,就连整个山的山皮,都被饥饿的村民扒下了一层,黄灿灿的泥土赤裸在外,默默地述说着这场大饥荒的惨状。

那只芦花老母鸡,跑到山北边一个直径约三四十厘米的土洞前停了下来,见老头仍旧拎着刀对它不依不饶,老母鸡就一头扎进了土洞里。以这土洞的口径来判断,这洞不是个兔子洞,就是个黄鼠狼洞,或者是个狐狸洞,可能这洞口先前是被密草覆盖的,因为村民把草都拔去吃了,这洞口也就失去掩护的暴露了出来。

赵老头在后面看得真真儿的,眼见老母鸡钻进了土洞,他三步并做两步赶到了土洞前,来到洞前就傻眼了,洞口太小,鸡能钻进去,他却进不去,即便当时老头儿瘦的已经皮包了骨头,可这小小的洞口对他来说,也只能是临渊止步望洋兴叹。不过,老头并不甘心,把手里的菜刀抡起,当做铁锨,对着土洞口就挖上了。

老头从早上天光放亮,一直挖到了日上三竿。这时候,土洞已经被老头挖进去有三米多深,就在老头儿想再次挥动菜刀的时候,从土层里突然钻出一窝耗子,大大小小一涌而出,能有上百只。老头儿先是被土里钻出的耗子吓了一跳,紧接着,抡圆了手里的菜刀向那窝耗子劈去,一刀下去就能砍死好几只,砍了几刀之后,土里的耗子一哄而散,漫山遍野的逃的是无影无踪。再看看地上,横七竖八足足躺了有十几只被菜刀砍中的死耗子。老头这下可乐坏了,没逮着鸡,弄十几只死耗子回去,也够家里人吃上几顿了。老头当即丢下手里的菜刀,拎着那些死耗子的尾巴,从地上一个个捡了起来。就在老头捡起一只最大个儿耗子时,就发现,从这只被自己菜刀劈中腹部的死耗子肚子里,滚出了几粒粮食。由于这只耗子个头太大,跟一只猫差不多大小,那些粮食它连嚼都不嚼,直接就吞进了肚子里。

这一发现,让老头心头一震。这大荒的年月儿,人都快饿死了,这些耗子们又是哪来的粮食从刚才跑出去那么多老鼠来判断,这个洞就是个大老鼠窝。老头又看了看手里这些死耗子,个个吃的是膘肥体壮,小肚子滚瓜溜圆。

最后,老头断定,这土洞里边可能有那些耗子们藏的粮食。老头欣喜过往,挥动着菜刀接着挖了下去,又从日上三竿,挖到了红轮西坠,此时土洞深度已经将近六米,就在老头又累又饿,实在再也举不起手里菜刀时,老头斜下方的泥土轰然塌陷,老头此时连挣扎的力气都没有了,失身滚入了塌陷处。

当老头从地上爬起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半截身子都陷进了存满粮食的一个土洞里。土洞虽说不大,可里面少说也有近千斤的粮食,足够他们全家度过饥荒的。老头看着那些粮食,激动的竟然像个孩子似的失声痛哭,也不知道老头是高兴的,还是另有什么其他原因,或许他已经好几年没见过这么多粮食了吧

老头回家之后,便招呼几个儿子,连夜把粮食用麻袋扛回了家。先前那只芦花老母鸡呢,自此不知了去向,用赵老头自己的话说,或许已经给那些耗子们吃掉了吧。自那之后,老头总是对那只老母鸡耿耿于怀,每每提及时都是面带愧疚,说那老母鸡是他全家的救命恩人,可惜惨死于了耗子之手。

荒年过后,老头便开始养母鸡,也开始拎着母鸡上山溜圈,谁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或许也或许不好说。

赵老头这些鸡,自打我知道了七星阵所要用的那七样道具时,就开始惦记上了。我们每天下午放学时,也正是赵老头牵着鸡从我们学校门口路过,准备上后山溜鸡之即。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