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仙侠修真 >见善 > 分节阅读 54

分节阅读 5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处境说实话真有点儿微妙。

今日邵劲和任成林等一行人本是因为徐佩东放大家假,所以才聚在一起打牌的;但没打过一会,徐佩东就又遣人来叫,一众人当然又收拾东西回到徐佩东这里然后就看见了上门投拜帖的一个学生。

若是其他学生也就罢了,但偏偏这个学生十分有名气,被誉为江南三大才子之首,又是下届考试中被看好的夺魁人选,连宫中的圣上都有耳闻总之除了邵劲之外,其他人都私下里互相看了一眼。

接了拜帖把人迎进门,又叫回了自家学生的徐佩东笑道:“贤侄不必拘束,宽坐就是。”

林世宣笑道:“学生在家乡就久闻先生美名,今日冒昧前来,只盼先生不吝赐教。”说罢便将近日所做策论自袖中抽出,恭恭敬敬地递给徐佩东。

徐佩东微笑着点点头,旁边自有仆人将其接过转交而上。

实则这次的见面还颇有些偶然性。

林世宣的拜帖是在三天前递上门的,徐佩东本来并不准备这么早见对方,但今日何氏发了一通火之后,他倒是心头有些惴惴:妻子与公爹没有接触自然不知道,可能还以为这只是父亲的一时兴起,可作为人子,徐佩东心忖着那将女儿嫁给个痨病鬼一事,只怕父亲是有七八分认真的,若再不及早将人看妥当,只怕父亲一时不耐烦,直接就定了下来,到时候就真的是不答应也得答应了。

为今之计,怕只有先看妥当了人,再将事情速速办掉才好

而这三人里头,虽都是高门望族一时俊彦,但江南文风本来就比江北更胜,尤其林世宣现在还有江南第一才子的雅称,又是来到京中就巴巴地递拜帖过来自称学生的人,态度十分诚恳,徐佩东既想见人了,自然不会多做旁顾,当先就选择林世宣作为第一位。

那篇硬封皮的策论被下仆递到了手上,徐佩东翻开一看,就先为这一笔龙飞凤舞的好字点了点头。

他说:“你们先去玩一会,我看看这篇文章。”

这时候也不用其他仆役代劳了,时常在国公府跟着徐佩东读书的何鸣何默就先带林世宣去逛那花园,又随意找着那考试的题目说闲话。

林世宣言笑晏晏,不止华章佳句信手拈来,连举手投足之间都带着明显的风仪与气度。

若是徐善然现下在这里,只怕要笑上一声:到底年轻,不够浑然天成。

可是现在这里的只有和林世宣同年的青年,因而大家一见,便又暗自对视了一眼。

自古以来,师徒关系便如同半子那样,不止学生对老师恭敬尊重,大多老师对学生也十分亲近。

现下徐佩东和何氏虽然不可能将自己女儿的婚嫁之事告诉几个弟子,但这些弟子久在徐佩东身旁服侍,这边听一鳞那边听半爪的,也都将事情推测得七七八八了,尤其他们与徐善然的关系还非同一般,更多少知道老国公想将徐善然嫁给杨家三子,这杨家么,要说也是高门大户,但偏偏这个三儿子自生下来后就缠绵病榻,好不容易长到二十来岁,据说连床都要下不了了,现在杨家是心急火燎地找人结亲,外头都在传这要么就是在找人冲喜,要么就是赶紧的至少叫自己儿子成了个男人再死。

总之不管是谁,要真被杨家人的热情所感动将闺女嫁过去,就是妥妥的坑闺女,嫁过去好当活寡妇的。

本来国公府的招牌摆在这里,杨氏就是再怎么样也不至于将主意打到徐善然身上,他们家就算都死绝了要断根也轮不到国公府出女儿去救,可要命的是老国公竟隐隐约约地透了这个意思,而就他们所知,徐善然不说愿意,至少也是默认的

大家一起长大,几人虽面上不说,心里也着急得很,今天看了林世宣这样的风仪,几个人当下也有些惺惺相惜,何默以眼神示意何鸣:我看这人不错,姑父眼光很可以

何鸣同样用眼神回答何默:你别多事。

何默:我哪敢。

何鸣:真别多事,姑父有自己打算的。

这边双胞胎一下子不说话了,任成林虽也在场,到底是武人,不太与林世宣聊得来,邵劲只好自己上前,接过话题与林世宣说起来。

林世宣脸上一直保持地淡淡的笑意,从头到尾都温文有礼,叫人实在讨厌不起来。

邵劲也不至于讨厌他。

他只是心头呕血还要强撑笑脸,把自己憋成了内伤而已。

作者有话要说:面对老丈人嫁老婆的举动,男人能忍吗男人当然不能忍

今天的话我待会再去写,第二章估计要比较迟,所以大家可以明天起来再看。

以及有关老国公一点都不在意徐丹青这点,大家还可以再感受一下:

还是明朝嘉靖年间,徐阁老k掉严阁老之前,卧薪藏胆在严阁老面前装孙子装了十来年,其间他做了一件事情让严阁老十分高兴,就是把自己的亲孙女给严世藩的儿子做妾。

而在严家倒台之后,他接回孙女,暗示儿子毒死了孙女,在儿子这么做了并向他报告之后,抚须微笑。

、第六十一章 两个男人

“风节兄。”林世宣冲邵劲拱了拱手,“兄之前所做浙江十策我曾拜读过,深以为然也,不说其他,光只土地兼并一策,便如兄所说,事急则败,事缓则圆。”

哪怕正为林世宣呕血的邵劲听得这一句话,也不由微微一怔,心道这篇早期写出来也不知丢到哪个旮旯角落的文章怎么被林世宣也翻出来了。

这是当年他刚能开始写策论没多久,从徐佩东这里看到邸报,上面讲的江南那边又卖出多少多少织锦收入多少多少银两什么的,于是他同时做了一个简单的计算,计算江南那边要出口这样多的丝绸,最终需要侵占多少种粮食的土地。

这个时候有后台就是有好处,邵劲也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居然能拿到第一手的官方资料,还能够在同时听到源源不绝的这个村子又破了产,那个村子饿殍一地的消息。

可最后计算所得出的结论是,虽然有人死了,可更多的人还是艰难的活着,而那些士族阶级又拥有了更广的土地更多的利益,所以赞歌一路从江南唱到京中,将谢阁老的声望很是提了一番。

邵劲当时的策论写完的时候,也给过徐佩东看。后来徐佩东与徐佩凤谈论这件事情的时候也没有避开他,徐佩凤就直言了:

“闹不出乱子来,白银又确实流入了,士族和皇上这里都拿到了银子,上要感他公忠体国,下要赞他做事周全,他自己竟还两袖清风,这谢阁老是个人物啊。”

闪现的回忆很快就结束了。

邵劲站在林世宣身旁,看对方眉目疏朗笑意融融,心道这人本身条件过硬就算了,还这么有心,确实叫人讨厌不起来。

再说要单论家世,自己也确实比不上这个实在没法比较,投胎靠运气啊

这么一想,虽然心头还是闷闷的,但梗在喉咙里的血块倒是消散了一些,邵劲的笑容也自然了一点:“那时候胡乱写的,没想到纯之兄居然看过。”

林世宣说:“虽言不上佳,但难得风节兄有此耐心一一验证,其中数算之学尤为精深,我在数算上也有些心得,但看了风节兄的那篇文章,才知道自己懂得实在太少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