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逍遥房东 > 分节阅读 325

分节阅读 32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万寿图足以位列前三。”

两位大师都夸方天风会选画,在场的众人对方天风更加信服。

方天风仔细观察这幅万寿图,上面的才气占六,寿气占四,若是要炼制成寿气气宝,就要消除那六成的才气。幸好这件画上的才气和寿气都不算太多,等过一阵炼化完九龙玉杯,就可以着手炼化这幅字画。

而这幅字画真正的价值,则是为方天风开启一扇寻找寿气的大门。

方天风问:“王老,您还有类似的祝寿字画吗最好是在比较隆重或正式的场合创作的,而且要比这幅画珍贵一些。”

王源泽思索片刻,摇摇头,说:“除了这幅画,我想不到更珍贵的作品。”

黄良易却说:“老王,你怎么把康熙千寿文给忽略了那可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千叟宴上创作的字画,虽然艺术价值不高,但收藏价值却不低。”

王源泽立刻说:“对对对,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在晚年都好大喜功,特别召开千叟宴,邀请全国各地几千位高龄老人来参加千叟宴,连百岁老人都有,只是为了宣扬他们治下的各地百姓活的都好,都长寿。虽然别人褒扬四场千叟宴是盛事,说是让这些老人尝到前所未有的美味菜肴,但我却不喜。”

“王老您说说,我隐约记得有康乾两帝召开过千叟宴,但细节不清楚。”方天风也知道叟就是老人的意思。

王源泽轻叹一声,说:“古时不比现在。现在外地老人去京城,有火车有客车有飞机,比较舒服,就算这样,老人经过一番奔波到了京城,也可能会水土不服生病。你们想想古代的交通条件和医疗条件,那些老人怎么去的京城不是马车就是船,能跟现在比吗皇帝一下旨,各地官员难道敢抗旨当然要拼命巴结,挑本地最年长的老人取悦皇帝,好让皇帝看到他治理的地方有高寿老人,多么安定繁荣。史书记载千寿宴上年纪最大的人是一百四十二岁,你觉得这个可能性有多大无非就是大浮夸而已。”

黄良易是个直脾气,忍不住说:“别看都吹什么康乾盛世,实际满清唯一一个好皇帝只有雍正。康乾么,一个让雍正收拾烂摊子,一个是接手雍正留下的山河。康熙为什么传位给雍正因为他清楚所有的儿子里面,只有雍正有定国安邦之能。可惜,到了现在,好大喜功劳民伤财的康乾两帝风光,雍正的名声却远不如老子和儿子。”

在场的人不少人对清朝稍有了解,纷纷点头同意黄老的话。

方天风一看这些老人要准备上历史课,急忙开口问:“王老,那千叟宴非常盛大”

王源泽回答道:“非常盛大,盛大到什么地步让当时年幼的乾隆记忆深刻,以至于他老了以后,学康熙开办了千寿宴。康熙开办了两次千叟宴,第一次差不多有四千位65岁以上的老人,而第二次千叟宴更为宏大,人数超过八千乾隆的千叟宴的人就没那么多,不过他的要求高,只要70岁以上的老人。”

方天风一听,心中隐隐激动,康乾两帝把全国那么多高龄老人聚集到一起,当时皇宫内外恐怕寿气冲天,如果能找到代表千寿宴的东西,那绝对是很非常强大的气宝。

方天风又问:“您能详细说一下千寿文吗”

王源泽对康乾两帝颇有微辞,但说起千寿文则十分兴起:“所谓千寿文,就是让每一个参加千叟宴的老人,在同一张纸上写下一个寿字。康熙两帝各开办了两次千叟宴,所以一共有四篇千寿文。不过那时候不像现在,识字率不高,所以很多老人都是胡乱写的,当然,也有一些高寿的名人文人,但总体来说艺术价值不高。但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极高。”

“这四幅千寿字,现在都在哪里哪一幅最有价值”

王源泽想了想,说:“这你可难住我了。康熙第二幅的千寿文是字数最多的,但我认为第一幅千寿文更有价值,毕竟四次千叟宴的时候,第一幅千寿文次次都在,见证了所有的千叟宴。”

“我明白了,谢谢王老。不过,您知道哪里有千寿文吗”方天风已然确定目标,四幅千寿文就是目前最好的寿气气宝,而第一幅尤为珍贵。

王源泽说:“故宫博物院有乾隆年间的第四幅千寿文,正文的第一个字,就是乾隆自己写的寿字。至于其他三幅从来没人提过,你们谁听说过”

众人都摇头。

方天风笑着说:“我对千寿文感兴趣,谁要是知道千寿文的下落,记得联系我,必有重谢”

“方大师的重谢可不得了,我一定要想办法找千寿文。”郑英超市长笑着说,其他人也各怀心思,连堂堂市长都看重方天风的重谢,自己必须也要争取。

王源泽立刻吩咐学生把万寿图拿下来卷起,然后放入书卷袋中包好。

方天风接过书卷袋,立刻闻到一股房间原本就有但更浓的味道,有卫生球和麝香的味道,方天风想起来,在庞敬州和师爷的收藏室里,都闻到过这种气味,应该都是为了防虫。

方天风笑道:“谢谢王老的馈赠。至于第二件彩头,我就不要了。”王老又说送那么珍贵的田黄石,又干脆利落地送这价值上百万的万寿图,再要反而显得小家子气。

王源泽却摇头说:“要是别人得了两个彩头,不要更好,你是书法大师,又是收藏大师,把东西放在你手里我放心。走,去我的云章亭,你挑一幅字。我有米芾临摹书圣王羲之的平安帖摹本,虽然没摆出来,不过你也可以选。”

几乎所有人都无比羡慕地看着方天风,连黄良易和胡年两位老先生都不例外。

黄良易咬牙切齿说:“你个老混蛋我跟你要过多少次米芾的平安帖摹本,你始终不松口,甚至不借给我,每次我想看都得来你这里,你现在就这么随随便便送人了你对得起我们四十多年的情谊吗”

“还有我”胡年大师凑趣说。

许柔也跟着凑热闹,说:“师公,您对得起我吗”

众人哄笑起来。

王源泽却得意洋洋,说:“这种层次的宝贝,自然要送给最合适的人。平安帖真迹已经失传,现存的平安帖摹本,米芾这本最佳,是最好的行书字帖之一,给小方才是相得益彰。”

方天风则说:“要不我就选王老您的一副字吧,我手头已经有了平安帖,只不过平安帖原本是三帖在一张纸上,我这平安帖只有一帖,纸张不仅经过裁剪,还略有残缺,但幸好文字保存完善。”

“哦比米芾的平安帖还好谁临摹的颜真卿还是柳公权哪怕颜柳的的行书也未必超过米芾,颜柳两位是楷书大家。苏东坡苏轼的历史地位比米芾高,书法也不逊于的米芾,只不过东坡更似颜柳,而米芾则更近王羲之。”

方天风不想当众说出书圣真迹就在自己手里,这绝对是轰动书法界和收藏界的盛事,太招摇了。

方天风笑着说:“还没请名家鉴赏,不过我特别喜欢那幅平安帖。”

“连米芾的摹本都不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