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杀日王牌 > 分节阅读 215

分节阅读 21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中,日本人和德国人又很默契的进行第二步,通过增大其他地区的战斗规模来转移美英军的视线。

8月10日,日军在西隆、科希马等地聚集重兵,准备来一次大的动作,直接以中印边境为界线,一下子把印度东边的那个角给推掉,最后会攻迪斯布尔和达卡,把美英印联军赶过贾木纳河。承接这个战争任务的不是别人,正是马来之虎山下奉文,寺内寿一给了他十五万人以达到战争目的,他没做多想,便应允了。

山下奉文一直想发展日军的机械化战争模式,前段时间见识到日军新组建的装甲联队的战力,这更加增加了他这方面的愿望,借此机会,山下奉文向日本大本营建议,再购买别动军的b1坦克,准备随时补充他手中的两个装甲联队,他要时刻保证这两个装甲联队的战斗力。日本大本营经过讨论,不惜增加军费开支的应允了他的请求,这样,山下奉文便全身心的投入到了作战中。

随即的12日,日军以南北两个集团,分别向迪斯布尔和达卡进攻,以两个装甲联队为先导,发起了一拨拨的猛烈进攻,让美英印联军大为惊恐。几乎同时,德军在13日,也加大了进攻力度,以一个装甲师、十一万余人向印度西南重要港口城市卡拉奇方向进攻,这更要命了。卡拉奇是印度河流域的主要港口,如今由于战争的影响,这里成天都有各种物资进进出出,也是现阶段印度有名的最重要军港之一,所以,此地不容有失。

德国人和日本人的联合行动,确实吸引了不少盟军的目光,为了加强作战力量,盟军不得不把部分舰队调住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以配合陆军的防御。由于双方都有各自的重要目的,所以,战斗一开始,便迅速的进入到了白热化,印度东西两条战线,两大阵营投入的兵力直接超过了五十万。地上有装甲和步兵冲锋陷阵,天上不时有战机激烈厮杀,周边海域还有两国的海上力量你争我夺,打得是好不热闹。

由于先期轴心国阵营是有心算无心,取得了一定的胜利,日军在山下奉文的英明指导下,推进的速度还是很快的,南方集团已经进攻至离达卡不足一百公里的地方,而北方集团虽然没有拿下迪斯布尔,但是,却也成功的推进到迪斯布尔东部几十公里处。在印度西部,由于盟军知道卡拉奇的重要性,所以投入的牺牲是非常的大,几乎是和德军寸土必争,虽然德军一度攻入卡拉奇市区,并杀伤大量的盟军,但还是被盟军舰队一通舰炮给轰了出来,进展还没有日本人的大。

虽然盟军在印度西部的反抗很是顽强,但并不表明他们不重视印度东部,就待山下奉文准备以北方集团进攻迪斯布尔的时候,从印度中部增援而来的五万美英联军和从不丹增援而来的一个英军师,迅速的布防迪斯布尔,建立一条长长的防线,准备先抵挡住日军的锋芒,然后选择时机反击。

山下奉文暗恨敌人的增援太快,但还是不得不发起了进攻,可是盟军的增援抵达,仗就不那么好打了,所以,日军北方集团猛攻了一个星期,也没能打开局面。似乎,日军的行动,首先在东北角出现了问题,而这里,就是中国南部的家门口,大量的难民不向印度中部转移,反而从这里直接涌入处于安全的中国。因为在他们想来,不管是英国人还是日本人,都不会派兵进入中国,更不会让子弹飞到中国境杀中国百姓。鉴于这种情况,别动军迅速的调兵控制局面,对于难民,并没有驱逐,反而会进行一定的接济。

起初,别动军只派了一个边防师,可正待双方在迪斯布尔外围打得火热的时候,叶苏突然又向派出了五个师的兵力,并慢慢的向中印边界移动,进而,在未经过英、印两国的允许下,私自进入了印度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占领了一部分土地,并督促那里的英印军迅速的撤离中国领土。别动军的这一举动,看似不大,却是迅速的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别动军现在是直接处在盟军的背后啊,要是有什么不轨,他们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驻印英军总司令魏菲尔上将,现任的盟军西南太平洋区陆海空军总司令,得到这个消息后,大为惊恐,立即放下手头上的活儿,公开发表了强烈的抗议,希望别动军不要破坏中英关系,迅速的撤出印度境内。印度总督林里资哥也以印度管理者的身份要求别动军先撤出印度,双方之间有什么异议,表示可以坐下来商谈,切不要盲目的以军事手段解决问题

第四百一十七章 互换租借上

随即,别动军方面传出消息:“英军、印军和其他一切军队,都必须撤出麦克马洪线以南,回到印度国内”

“混蛋,叶苏此举,明显是暗中想帮助法西斯,他们不会在我们背后发起进攻”在澳大利亚得知消息的丘吉尔首相,震惊得拍案而起,他一向对叶苏存有恶感,叶苏突然出的这一招,着实让他很担忧,也很恼火丘吉尔知道,此事凭英国一方之力,恐怕不那么容易解决,立即毫不犹豫的拉上美国,希望给别动军施压,让他们快些停止这种制造紧张气氛的举动罗斯福总统对叶苏突然的不安分,也是非常的不快,亲自致电叶苏询问原因“前段时间一直在忙着其他的事情,没有关注到贫苦的西藏,最近由于关心中印交通线的修筑,再加上有大量他国难民涌入所以,对中国的西部多有关注却是突兀的发现,我中华大好江山,居然已经不知不觉的被异族人窃取一块,在如此朗朗乾坤下,实乃让我方大为震惊和不安麦克马洪线是怎么来的是谁允许的为什么英印的地图上把它标注成了印度的领土对于这种明目张胆的窃取行为,我方表示深深的惊恐和愤怒,希望英印给我方一个合理的答复”叶苏回复的内容以不解和震惊为主,既表达了意思,又不至于对美国人太强硬,免得一上来就把关系搞得不好控制收到叶苏的电文,罗斯福总统是头痛不已派人查了一下麦克马洪线的由来,便知道这里面有很大的问题,叶苏要拿这个来说事,完全占着理可是这一块地区英国人已经窃取了几十年,这里土地肥沃,面积广阔,英军在这里有驻军,并设置了大量的军事重地,用来阻击日军对印度的进攻,要英国人在这件事情上妥协,恐怕不那么容易而且罗斯福也相信,叶苏此举,存有严重的暗中帮助轴心军牵制盟军力量的用心对于麦克马洪线争议最先回应的不是英国人和印度人,反而是日本人因为日军已经对印度发起了攻击,而麦克马洪线延伸的区域已经达到了缅甸,日军的飞机经常性的对这里进行猛烈轰炸,甚至有军队占领了一部分土地“我方进入中国境内,不过是为了歼灭我们的敌人对此为中国带来困扰,我方深表担忧和歉意,特此声明,我方会在一个月内撤出中国境内并对中方造成的损失进行补偿”日本的这个声明包含着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他们承认这里是中国的领土,第二层意思是他们给自己留了一个月的缓冲时间,就是想看一看别动军方面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中方直接不要这块区域,并确定要划给印度,那么他们日本人自然就不存在退出的问题了,免得以后还得派兵攻打当然,如果中方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自然就没有理由和借口呆着,他们也乐意看到别动军把英国人压迫退,从而让英国人小心提防着别动军,这对日军来说,并不是坏事罗斯福和丘吉尔现在是头痛得很,如今印度的战局出现焦灼的情况,任何一点失误,可能就导致无法挽回的局面,虽然对叶苏的行为很是不满,但两人在商量了一下之后,还是决定谨慎行事,不能刺激叶苏当然,丘吉尔这种只为英国利益考虑的政治家,可不会痛快的答应叶苏的条件把上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让出去,以他的谨慎,还担心即使退让也满足不了叶苏的胃口呢最后,两方一合计,由罗斯福亲自出面,向叶苏表明,“中印边界问题过于复杂,不是一时可以解决的,英方表示可以通过和平的手段解决争端问题,美方也担保可以给中方一个满意的答复可是,如今战局处于紧张阶段,英方和印方没有太多的精力来处理这件事情,英方承诺,美方担保,等印度战事完结,会立即处理中印边界问题,望中方给予一定时间缓冲,英方会给予一定的补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