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杀日王牌 > 分节阅读 102

分节阅读 10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立即回国,将宫本的意思传达给参谋部,甚至直接向天皇叙述也无不可,宫本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啊”东久迩理惠大惊,有些手足无措的,这不是没事找事吗而且还是这么大的事,一个弄不好,就是万劫不复啊。

叶苏的举动让两位天皇特使也有点难办,他们实在不想叶苏如此作为,但又不好拒绝叶苏的恳求,因为他们都把叶苏当成了至交好友。

“拜托”叶苏再度恳求。

东久迩理惠还想说什么,但被叶苏制止了,只得默认了事实。高月保和重兼悦郎见叶苏执意如此,也不好拒绝,只有在参谋部和天皇面前多多修饰一下宫本君的功劳了。

两位天皇特使的任务已经完成,又有叶苏的重托在身,所以没在上海多做停留,搭乘回归的船只回去了。可高月保他们的脚还未落东京的地,叶苏反对扩大战争规模的言论已经在参谋本部和军部传开了,连皇宫里都有述说。而且,很多言论都饱含抨击。

“这宫本正雄壮着自己对帝国有些功勋,就对帝国军务指手划脚。”

“宫本正雄根本没真正打过仗,更没有亲自领导过战斗,却敢对如此重要的战略提出这种反对意见,果真是年少轻狂。”

“这宫本正雄还真是狂妄自大,难道他自以为,他个人能力比帝国那么多高级参谋都更强吗太目中无人了。”

两人稍一调查便知道,叶苏在关东军指挥部就说过自己的反对意见,肯定是落下了把柄,他的声望虽然很高,但也有不少人恨不得他出错落马呀,赤本久信就是其中之一,两人暗中猜测,此事恐怕就是久信亲王在推波助澜吧。两人不敢怠慢,随即去面见天皇裕仁,确认了叶苏的主张,但却尽力为叶苏辩解,称他是为帝国着想,又没有做过什么伤害帝国的举动,仅仅只是发表个人意见而已。

叶苏这次的功劳是显而易见的,没有他的情报和亲自参与,就不可能有关东军的如此胜利,也不可能将红色间谍组织一网打尽,这两项功勋都非常大,不能因为他一点反对扩大战争规模的意见就能抹杀的,更不能因此而治他的罪。但现在,叶苏以刚满三十的年纪高据上海特高课一把手,又是大佐军衔,领男爵爵位,一个资历问题再加上此次的不当议论,真不大好处理他的职务问题。因此,日本大本营决定,等日苏战事了进入一个新的环境之后,再谈叶苏的功过是非,这样也好评定他的结论是对是错,那时作出处理决定,才能更让人信服。所以,叶苏目前的一切职位、军衔和爵位都不变。

消息传回,东久迩理惠暗暗可惜,如果宫本君没有后面言论的话,就没有让人打压的把柄,即使爵位得不到改变,军衔和职位的升迁是有很大希望的。

第二百零二章 崔可夫上任

苏日边境冲突的内容都是国家机密,包括叶苏反对战争扩大化和日本国内对他的抨击,都只是在高层中传开,外界是不知道的。影佐祯昭在日本国内还是有些影响力,而且他本身就是搞情报的,日本国内对叶苏抨击地声音,他知道不少,也没有隐瞒,全部告诉给了自己这个最得力的部下,但却为叶苏感到非常可惜。如果不是叶苏做出如此举动,铁定会有非常大的回报,这是他自己毁了自己啊。

叶苏却不以为意,如果他真是日本人,一心为日本着想,倒还真会心情复杂,但此时日本各界的反应,却正合他意。正所谓欲擒故纵,日本人见不得大的胜利,稍微得点势,他们就敢闹得更大,遇到一点洪水就泛滥,形容日本人再合适不过了。

果不其然,日本国内根本没拿叶苏的意见当多大事,而且以目前叶苏的身份,根本掺和不到参谋本部中,如果不是看在他为帝国做出过很大的贡献,恐怕骂都懒得骂他。日本大本营直接下令关东军,投入更多的兵力进入蒙古境内,继续扩大胜利果实,企图将苏军全部赶出蒙古。

而苏联方面,以崔可夫为领导的第一方面军各指战员,已经快速的空降到远东军了,并火速进入蒙古境内收拾残局。崔可夫没有盲目出击,而是快速的将部队和物资向桑贝斯聚集,他的战略意图很明显,日本人不是也在聚集重兵吗那就一战决胜负,以犀利的方式告诫日本人,苏军不是那么好惹的,你们也就能够打打没人领导的苏军散兵,真正团结在一起的苏军集团,你们小鬼子根本挡不住。

双方首先的较量是在空中,日本人看到苏军的运输能力要强上不少,便想用飞机来破坏掉苏军的运输线,而苏军自然也不甘心示弱,已经得到大力支援的崔可夫,不管是战机的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要胜于日军。空中较量的日军没有占得便宜,反而损失了不少的飞机,而损失飞机的补充,日本自然不能与苏军相比。真正的大战还未开始,制空权就慢慢的被苏军所掌握。

8月初,日军终于耐不住空中的失败,更不想看到苏军的慢慢壮大,已经经过一定休整和补充的第六军主力,迅速的向着桑贝斯进发而去。崔可夫知道动手的时候到了,他没有用失败不久的第一集团军,而是启用新开过来的第二集团军迎战。双方的战斗首先爆发在北扎尔嘎郎特,从苏军的战斗情形来看,崔可夫并没有沿用朱可夫的装甲集群式战斗,而是是依照老一套的方针,把装甲兵部队以团或营的单位配制到各部队中,这样,苏军的装甲部队便分散开了。这倒不是崔可夫没有远见,毕竟当今世界上真正认同装甲集群战斗方式的没几人,而在苏联唯一能够叫得出名的,就朱可夫一个。朱可夫在诺门罕战役的过程中,已经开始检验这种战斗方式了,但由于规模不大,现在他本人已经殒亡,所以这种战术并没怎么引起苏军的注意。于是,朱可夫连同他的作战思想,便就这般被他带到另外一个世界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