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逆流三国 > 分节阅读 25

分节阅读 2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夫竟然如此给脸不要脸,给我来人绑来,若是在不应,杀光全家”

李儒急忙制止,道:“万万不可,若是如此,天下则谁人还信服丞相”

董卓叹道:“这也不行,那也不可,那道该是如何”

李儒这时说出一番话来,又是引出一段故事,话说李儒说出何话,请看下章分解。

正文 第三十九章 智见蔡伯喈

更新时间:2012127 10:34:39 本章字数:3374

话说董卓对蔡邕拒绝上朝毫无办法,正欲用强制手段制服这个不知好歹的老匹夫,李儒见状慌忙制止,忙道:“主公若是如此,谁人还敢为主公效力则天下便真得无人可用。主公必须礼贤下士方是治国之本。”

董卓思忖片刻,道:“不若让吕布去找蔡邕,此人性格直爽,该是对蔡邕的脾气”李儒听后摇头,微笑道:“吕布虽然性格直来直去,但是言语不行,只怕不会对了这个四海饱读之士的法眼。”

董卓一脸愁容:“那究竟该当如何”

李儒一笑,道:“此事却非是徐朗不可,少杰言语玲珑,心胸正义,或许可对蔡邕脾气,那日在朝堂之上,徐朗急忙用布帛塞住丁管之口,便可见此人的心胸有仁爱,不忍徒增伤亡。虽然不和我们很是一心,但是心性总是好的。”

董卓听后,不屑的嗤笑一声,有仁爱有个屁用,我要是光仁爱的话,现在还在西凉吹西北风。李儒看着董卓,心中也是知道董卓的性格特点,也明知董卓现在已是位极人臣,统揽天下大权,按理该是用仁政治理天下,但是董卓似乎毫无此意,仍是我行我素。作为如此,李儒也是毫无办法,只能想到用四海贤能之士帮助辅政,为自己的这个岳父换来好的名声。

徐朗接到了要去蔡邕之府去请蔡邕,董卓语重心长地对徐朗说道:“少杰,想尽办法,一定要将蔡邕请出山来,”接着面色一变,道:“不行,必要的时候,才取强制手段”

徐朗领命,心中暗想,蔡邕,不就是那个董卓爱其之才,一月三迁其官的当朝大文学家蔡邕,蔡伯喈

话说徐朗领命,便领着刘元来到蔡邕府邸,见到门人,便说是来相见蔡邕,但是门人只是拦阻,道:“我家先生身体有恙,不便见客,望请见谅。”

刘元见门人虽然弱不禁风的样子,但是面色刚毅,一脸的坚定,虽然看着自己的一个拳头就能放到的样子,但是也不好意思用强,便道:“我家将军久闻先生之名,顾来拜见,就请小哥传令则个”

那人却是远硬不吃,眼神坚毅,道:“先生不适,说是不可就是不可。”

这话当真是把刘元气的七窍生烟,刚要用强,便被徐朗拦下,向门人拱手道:“既然先生不适,我们也不在叨扰,来日再来拜会。”

说完便带着刘元离去,徐朗看着刘元还在生气,便道:“刘元,不要生气,此人乃是当世大儒,有些面子也是对的。”刘元听后歪着头只是不语,似乎气还是没有消去。

话说门人在看着二人离远之后,便进入了内府,将之前的发生之事相告蔡邕,蔡邕道:“还是董卓派来的人么董卓倒逆行驶,我蔡邕绝不助纣为虐。”

那门人想了想,道:“他倒是没有告诉是董卓的人,也没有之前来的人那样的嚣张跋扈。反而彬彬有礼,那人只道是闻先生大名,前来拜见。”

蔡邕听后,缓缓品了一口茶,道:“是么那也不要掉以轻心。现在风口浪尖之上,若是再来,一样不见。”

门人领诺退下。

然而,果然如此,徐朗又来数次,皆是被拒之门外,徐朗不由叹道:这个蔡邕果然是一根筋啊,难怪最后董卓放了狠话要杀了全家才肯出仕。但是,徐朗并不想走这一步。看着刘元早就已经不耐烦地样子,估计要是自己不在场,要把这个门人揍的满地找牙。

徐朗想着,笑容浮在了脸上。终于想出了一条计策。

徐朗接着笑呵呵地拉着刘元快速的离开。刘元看着徐朗样子,一头的雾水,道:“少杰,你这是怎么了丞相交代的事没有完成,还这么高兴,不怕怪罪么”徐朗笑道:“刘大哥,明天一切事情就办妥了”

徐朗想到了什么投其所好蔡邕当世大儒,才富五斗,若论文学,只怕文人,没有几人放在蔡邕的眼里,就从这点下手呵呵,别忘了,我可是从后世穿越而来的,单纯写几个诗篇,对常读历史古文的徐朗来说,还不是太难。

回到了家中,徐朗在书桌上苦思冥想。

但是写些什么李白的诗这种七言会不会不符合现在这个时期的审美观徐朗寻思还是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的词曲更好一些,脑中便是搜寻着脑中对词曲的记忆。

徐朗突然想到了蔡邕似乎对音律乐器也很是精通,传说中蔡邕听琴不就是很好的例子么,话说那时蔡邕去邻居之家听琴,刚刚进入门口,听到琴声,驻足听闻琴声片刻,竟然回头而走,邻居大是怀疑,找到蔡邕问是何事,蔡邕道:“用音乐来请为何又有杀我之心”此言说的邻居大为喊冤,道:“怎有杀害伯喈之心”蔡邕道:“那我去你家中在门口听得琴声怎么有杀戮之心”

蔡邕此言一下点醒邻居,道:“原来如此,那是我在奏琴之时,看见螳螂正爬向一只鸣蝉,蝉儿将要离开却没有飞起,螳螂随着他一进一退。我内心很紧张,只担心螳螂抓不到它。这难道就是产生杀心并且在琴声中流露出来的原因”

蔡邕听后终于明白何意,道:“心情随琴声而动,真乃当之无愧的琴师啊。”

此事一时传为美谈。

讲到此,徐朗终于下定了决心,在昏黄的烛光之下,用毛笔在布帛之上奋笔疾书

次日,徐朗与刘元再次来到了蔡邕的府邸,此时的刘元已是垂头丧气,但是徐朗却是满面春风,信心百倍。门人见又是二人到了,不待徐朗说话,便道:“二位,我求求二位爷了,别再来了,好么,我家先生真的身体不适,不能见客。”

徐朗只是微微一笑,拿出布帛交到了门人的手上,道:“你只需将此物交予你家先生便可。”那门人看着布帛,又看着一脸自信的徐朗,叹了口气,道:“那好,两位稍等片刻。”

门人入得门堂,对蔡邕道:“先生,那二人今日又来了。”

蔡邕正在写书练字,头也未抬,道:“打发走了便是。何故来报”

门人道:“那当头一人让我将此布帛交给先生。”蔡邕此时停下了手中之笔,道:“布帛”

那门人便将布帛奉上,蔡邕展开一看,紧紧看了开头数句,便大惊失色:“天下竟有如此文章”

只见文章所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