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汉武大帝 > 分节阅读 160

分节阅读 16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半是抚慰,半是批评道:“怕什么你如此胆小,将来还能带兵打仗么”

话虽是这样说,可他还是对如此猛烈的雷声感到怪异,想到刚才梦中的情景,他就更没有了睡意,朝着殿外大声喊道:

“来人”

丞相石庆、御史大夫児宽、奉车都尉霍光、黄门总管包桑、卫尉路博德应声进入殿内。刘彻把霍嬗交给霍光,向站在面前的侍中近臣们问道:“众卿是否觉得今夜雷声有异常之处”

霍光看了看又睡去的霍嬗道:“夏日打雷,自古亦然。这本属阴阳气动,只是惊扰了皇上,臣等很感不安。”

但是,包桑随口而出的一句话引起了刘彻的注意。

“哦你也梦见司马谈了”

“诺”中人的嗓音本来就尖,加上受了些惊吓,听起来就有些发颤,“皇上,奴才在梦中看见太史令一脸的血。”

这情景让刘彻不禁“啊”了一声,道:“朕刚在梦中看见的司马谈与你所述一般无二,这可奇了”

想起离开洛阳时司马谈就身染病疾,一种隐忧暗暗爬上刘彻心头,“莫非他真的走了”他犹豫了片刻,还是说出了那两个不愿意说出的字。

想起昨日在梁父山礼祠“地主”,刘彻还是感到了司马谈没有随行的遗憾。

第二十章 泰岳松涛恸哀音

那是何等庄严的场面。

丞相、御史大夫和侍中官员们都换上了皮弁。刘彻的皮弁以十二颗五彩玉石饰其缝中,走在太阳下,闪闪发光,有如满天星斗。随行祭祀的官员,也按官职大小,配有数量不同的饰品,一个个“琼弁玉缨”。

为了表示对祭奠的重视,刘彻亲自张弓射杀了用作“牺牲”的牛。

梁父山本是泰山前的一座小山,可因为这典礼的宏大和铺张,一时鼓乐喧天,香烟袅袅。矗立在山下的封坛宽二丈,高九尺,不仅超过了秦始皇当年的封坛,也是自周以来历代封坛中最雄伟的。坛下埋着只能由天地诸神看的玉牒,上面写着密而不传的文字,以此作为与神明沟通之用。

奏完鼓乐,献完“牺牲”,刘彻亲率官员数百人向地神膜拜。“地主”之神在隆重的氛围中享受了自秦以后最高的礼遇。

可刘彻还是有些不满意,因为负责历法和起草具体程序的司马谈在洛阳病倒了,他虽然“秩低、俸薄”,但许多事情别人却取代不了。刘彻还担心因某个环节的纰漏而获罪上天。

这不,当晚就电闪雷鸣,大雨滂沱,联系到梦中情景,他就对滞留洛阳的司马谈牵挂了。

“等天明雨住之后,速遣人前往洛阳看望太史令,以表达朕的体恤之意。”刘彻对包桑说道。

经过一夜大雨,泰山以它崭新净洁的雄姿矗立在东海边,雨后的太阳照耀着群峰云海,非常壮观。而坐落在奉高城中的行宫,经历了几个时辰的震颤后,又恢复了往日的威严和宁静。

刚刚用过早膳,石庆、児宽、东方朔和泰山太守卜军赶到行宫禀奏,言说昨夜大雨,山流倾泻,可否改日上山。

刘彻摇了摇头道:“祭祀时辰,乃以律以历而为,岂可擅改丞相、御史大夫、太常留在山下筹备禅事,霍光、霍嬗、东方朔等随朕上山。”

刘彻看了看站在一边的泰山太守卜军道:“卜爱卿在此为官数载,熟悉当地风俗,就随朕一起吧。”

车驾到达山前,换乘由卜军安排的轿舆上山。虽然一夜大雨,然上山的石阶却依然坚固,沿着石径拾阶而上,每走一段路,抬轿的就有人来替换。

沿途多古树名木,郁郁葱葱,大雨之后,愈益苍翠。每到一处,卜军总是殷勤介绍景观,他风趣的语言常常让刘彻把爽朗的笑声洒向苍山云海。

在五棵松下,刘彻的目光很快就聚焦在中间的一棵巨松上。这松龙身虬枝,硕大的树冠浓荫遮蔽,树身前倾,使得右首的一枝粗干伸向山下,宛若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迎接前来朝拜的人们。

刘彻若有所思道:“这松树形似巨龙,想来也有些年头了。”

东方朔在一旁解释道:“皇上慧眼,昨日臣到达泰山,到兰台查阅,才知这树乃轩辕黄帝亲手种植,沾了龙的气息;臣又查明,当初轩辕氏乃以熊为祖,在打败蚩尤之后,遂以龙为祖。”

“这样说来,朕乃龙的传人,封禅泰山更是势所必然了。”

卜军不无惋惜地说道:“其实,泰山最壮观的是日出,可一夜大雨”

正处在兴头上的刘彻对没有看到日出,似乎并不在意。一路走来,但见雨后的群山万壑间:

时而白云滚滚,如浪似雪;

时而乌云翻腾,翻江倒海;

时而如千里棉絮,婉丽柔美;

时而若汪洋大海,浪谷波峰;

座座峰峦恰似海中仙岛。

由于山高路陡,加上四月天气,等到了山顶,君臣都有些气喘吁吁了。

站在岱顶,俯瞰四方,大有登临仙山琼阁之感。刘彻禁不住心潮起伏,当即对身边的卜军道:

“朕要在这山顶勒石立碑,以为纪念。”

卜军赶忙道:“臣这就去办,只是这字”

刘彻笑了笑道:“这字就由朕来写好了。”

卜军喜出望外:“皇上铭字,传之万世,真乃本郡百姓福祉啊”

东方朔在一旁纠正道:“大人此言差矣。泰山者,乃大汉之泰山;天下者,乃大汉之天下,皇上立碑,乃天下百姓福祉。”

霍嬗听着这些绕口的话,睁着大眼睛好奇地问道:“什么福祉,天下的我糊涂了。”

刘彻笑道:“你还小,等你长大就知道了。”

说着他便将霍嬗交给包桑,转身向霍光问道:“爱卿看朕的封禅与秦始皇相比如何”

众臣纷纷言道,秦始皇怎么可以与皇上相比呢

汉兴五世,隆在建元,内修法度,外攘夷狄,举躬俊茂,无与伦比,盛世封禅,万民欢呼。

当年秦统一天下时,疆域也不过北至九原,南到百越,东及朝鲜,西接祁连山。而我大汉收复河南、河西;长驱漠南、漠北;灭滇国,收夜郎,平定两越。皇上大业照耀千古,封禅泰山,受命、功至、德洽、符瑞,正当其时。

然而,刘彻却不以为然地摆了摆手道:

“众卿所言不无道理。然朕思之,始皇依法治国,当年封禅,儒者曾以莫知其仪,不与古同而非议,不足为怪;而朕自建元以来,尊崇儒术,何以言及封禅,儒生依旧以用希旷绝,莫知其仪而难之。众卿说说,究竟是始皇错了,还是朕错了”

众人没想到皇上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倒是平日诙谐幽默的东方朔此时却说出一番引人深思的话来:“荀子曰:分均则不便,势齐则不一。和实相生,同则不继,惟和而不同才能繁茂。”

东方朔说到这里便收住话头,轻轻摇着羽扇观看山景了。刘彻很吃惊,这个貌不惊人却才气逼人的东方朔,怎么一下子就揣摩到朕之所思了

现在看来,罢黜百家是有些过了。不过这些都是刘彻秘不示人的心里话,他对群臣来了个一笑了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