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汉武大帝 > 分节阅读 152

分节阅读 15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等孔瑾和桑弘羊拱手站在面前时,双手就分别按在他们的肩头:“明日早朝,朕就诏命孔瑾为大农令,桑弘羊为大农丞,望二卿勿负朕望。”

孔瑾和桑弘羊纳头便拜:“谢皇上隆恩,臣等当为社稷鞠躬尽瘁,肝脑涂地。”

其实,从皇上的决定中最受鼓舞的还是庄青翟。他希望皇上能因为新政的顺利推进而淡化对瘗钱盗窃案的印象。当晚,他兴冲冲地回到相府,就要朱买臣、王朝和边通一起饮宴,庆贺风波的平息。

可朱买臣却不那么乐观,他知道皇上不是那么容易健忘的,而且这朝廷也不是平湖秋月,水波不兴,说不定在哪就会翻船。

夜阑席散,众人起身向丞相告辞时,朱买臣留下了一句让大家酒醒的话:“树欲静而风不止,诸位大人多加小心吧”

但是,当日子平静的一天天走向春天深处,走向夏天的时候,仿佛一切真的过去了。

谷雨刚过,就从上林苑三官处传来喜讯:三官钱的流行彻底杜绝了假币的流行。仅从京畿各县的情况来看,三官钱型范精准,成色足,尤其是铸造手段高妙,很难仿造。

孔瑾主抓的均输官也相继离京赴任。

让刘彻欣喜的是,孔瑾不仅深谙他的用人喜好,所选人才都是少壮精锐之士,而且都是商贾世家出身,熟悉贸易之道。大农府报来的奏章说,朝廷的财政状况近几个月也大有好转。

“哈哈哈这个孔瑾,还真是个人才”

刘彻每天阅读这些奏报,心情就像暮春的风一样,温暖中渐渐融入了夏日的热流。就在这样的季节里,再次出使西域的张骞也回来了。

第十四章 兴国计出双英杰

社稷依旧,河山历新。

庞大的大汉使团和数十人的乌孙国使团走下咸阳原时,张骞一直在追忆着第一次回归时的感觉。然而,那辛酸和寂寞早已随大汉疆域的延伸和国力的强大而渺无踪影了。且不说他们此次一路西去,畅通无阻;就是所到之处,百姓更是倾城迎送。现在横桥对面迎接乌孙国使团的阵列,也让他找到了作为大汉使节的尊严。

张骞暗地打量了一眼身边的乌孙国使节昆窳,在心里暗笑乌孙国王昆莫的目光短浅,他竟然因为对大汉的孤陋寡闻,而对皇上联手破匈奴的诚意漠然置之。

偏安一隅就可以享国长久么笑话张骞目光中掠过短暂的鄙夷,旋即恢复了平时的热情。他指着前方道:“使君请看,前面就是皇上派来迎接使君的大行李息、右内史苏纵和典属国。”

昆窳“哦”了一声,口张得老大。他惊讶地看着眼前的一切,长安的壮观,汉官的威仪,让他有一种如在梦境的感觉。

李息已经老了,却仍不失将军的气度和老臣的稳健,当张骞介绍昆窳时,他雍容大度地上前,以汉朝的礼节表示了对远道而来客人的欢迎。

“请使君到驿馆歇息,明日皇上将在未央宫前殿接见使君。”

李息邀张骞同乘一辆车驾,引导着使团朝长安城内走去。

途中,张骞对李息道:“此次没能说服乌孙国内附,下官甚觉愧对天恩,无颜见长安父老。”

李息抚着张骞的肩膀道:“使君两次出使西域,迢迢万里,餐风露宿,彰显大汉国威,何愧之有呢”

当李息问他是否找到纳吉玛母子时,张骞伤感地摇了摇头:“当初离开时,下官特意在那里用石头垒了标志的,可这次去,大漠茫茫,那里早已被沙海掩埋。”

李息沉默了一会儿道:“闻听使君即将归来,我已向皇上辞归,并举荐你为大行令。”

他告诉张骞,在他离开长安的这些年里,朝廷发生了许多事情。李蔡死后,现任丞相是庄青翟,而御史大夫张汤因为涉嫌盗卖先帝陵寝瘗金而入狱。而经过这些事情,皇上也日见消瘦了。

一听到这些,张骞的心就一下子沉重了,他恨不得立即就去拜见皇上,他有许多话要对皇上说。

第二天,刘彻在未央宫前殿召见了乌孙国使者昆窳。昆窳转达了昆莫国王对他的问候,并献上了乌孙器物、果蔬和战马的清单。刘彻口谕,典属国会同少府寺,挑选大汉布帛、银器等,待昆窳返国时,一并回赠。他特别叮嘱庄青翟,在乌孙国使节逗留长安之际,一定要带他到各处看,让他多了解一些大汉的风土人情。

“睦邻方可邦兴,远交才可结友,互通才能开眼,此乃朕凿空西域之根本也。”

送走乌孙国使节,刘彻单独留下张骞。

一进宣室殿门,张骞就跪下了。

“未能说服乌孙国东归内附,臣有负于皇上重托,臣罪该万死”

刘彻让包桑阻挡一切大臣来见,自己则拉着张骞相向而坐,一脸宽容地看着他,丝毫没有责备的意思。

“国之邦交,在自愿互利,非一厢情愿可致。然朕相信,爱卿此次所获绝不亚于上回,快快与朕奏来。”

张骞隔着案几,向皇上做了一揖:“臣在乌孙国逗留经年,发现乌孙国君臣皆惧匈奴,毫无东归意愿。臣觉着与其徒留此地,耗费时日,倒不如多道出访,广结西域诸国。臣遂将随行三百余人,分为数拨,持我大汉符节,分赴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阗等国。臣东归时,这些使节有的已经到达目的地,不久,将会有书报告于朝廷。”

张骞说着,便从随身带来的行囊中拿出新绘的西域各国图,一个个指给刘彻看。

“依臣观之,西域诸国,地广人稀。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河有两源,一出葱岭,一出于阗。其地东接玉门、阳关,西则以葱岭为界。臣所遣副使,循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循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宛、康居、奄蔡焉。这些国家,长期被匈奴奴役,臣要副使以大汉资财,厚贿其国,欲图使其臣服我国。臣启程回国时,赴安息副使差人捎来书信,言说我汉使达到安息时,安息有二万人出城出迎,盛况空前。安息百姓如今才知道,在万里之外,有大汉这个地域广大的国家,有皇上这样伟大的君主。”

刘彻的眼神随着张骞的介绍在西域各国盘桓走游,他嘴上连道:“此次出使,虽然费时不足五年,然爱卿对西域各国情势之熟稔,远远超过元朔三年。”

尤其让刘彻兴奋的是,当年他欲出蜀郡,从滇国通身毒道的设想,终于在此次出使西域时得以实现。

“身毒乃我朝西南之大国,其道一通,则商贾货流纷纷南下,源源不断,外可远播大汉文明,内可给富于民,充实府库。爱卿啊你此次又立了一大功啊”

张骞忙道:“赖陛下神威,臣才得以西行。倘若皇上有意,臣愿再赴西域”

刘彻看了一眼张骞,哈哈大笑道:“看看爱卿的两鬓都白了,可壮志依旧。这倒让朕想起荀子的一句话,涂之人可以为禹也朕与爱卿都不再年轻了,这些年来,朕看着建元以来的老臣走的走,去的去,人越来越少了,朕不免有些寂寥。这次爱卿回来了就不要再走了。朕已准了李息的辞呈,不日将任命你为大行令,早晚就在朕身边说说话。”

皇上话里的伤感,说得张骞心里酸酸的,他忙道:“臣谨遵皇上旨意。臣”

刘彻见张骞欲言又止,问道:“爱卿还有何事么”

“臣听说李老将军去了,臣想到郎中令府上祭祀一下。”

刘彻背过身去,没让张骞看见他复杂的表情:

“李敢他也去了。”

张骞十分吃惊,正要问皇上缘由,不料包桑这时慌慌张张地跑进来道:“皇上出事了,出事了”

刘彻立时一脸的不高兴道:“何事如此慌张”

“廷尉来报,张汤在狱中自杀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