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汉武大帝 > 分节阅读 147

分节阅读 14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手里的笏板道:“臣以为匈奴出尔反尔,乃蛮夷之性使然,非和亲之错。”

“难道是朕错了”

汲黯近前一步,站到与张汤平行的位置,继续阐述着自己的理由。

“政之失误,咎在臣下。前者浑邪王降汉,陛下为彰我国威,想在京畿征集二万辆车马,可官吏又不兑付贳贷,以致民怨沸腾,五百无辜百姓身首异处。试问御史大夫可曾与皇上分滴水之忧可曾有一言半语的谏言”

汲黯冷冷地盯了一眼张汤,话里就充满了讥讽:“御史大人倒是与丞相沆瀣一气,蒙蔽圣听,若说下廷尉诏狱,臣以为第一个该绳之以法的,就是这位巧言令色、鲜仁寡情的张汤大人。”

张汤从鼻翼间发出轻蔑的哼声,旋而又怒形于色道:“好个汲黯,名为指责同僚,实则非议皇上,该当何罪”

张汤看了看身后的赵禹,示意他出班帮腔。

与张汤一起修订汉律的赵禹觉得,李蔡之后,张汤很可能成为丞相的首选,那御史大夫一职又该谁来接替呢

他迅速做出了回应:“臣也以为,汲黯目无皇上,诽谤朝政,非严惩不能正朝纲。”

朝臣中围绕汲黯的命运,很快分成对立的两派。

公孙贺、李息等虽然站在汲黯一边,却因为漠北之战中卫青无封无赏的缘故,到现在都在朝堂上硬气不起来了。

他们多希望卫青、霍去病两位大司马能站出来说话,可他们却奉了诏命,犒劳从北海班师的将士们去了。

他们也知道刘彻对汲黯的情感,很希望这老头能退一步,认个错,好得到皇上的谅解,其实,刘彻又何尝不想如此呢

这么多年相处,他了解汲黯的性格,况且今天廷议的是和亲的是非,他不愿意看到耿介刚直的汲黯身陷囹圄。只要他能识时务,知进退,收敛身上的傲气,不为主张将他治罪的人提供口实,他就可以寻找台阶了结此事。

可眼前这位汲大人,哪里有认错的迹象呢

他身体挺得板直,头扬得老高,梗着脖子,瞪着眼睛,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依旧在那里掰着指头历数元朔以来朝政的弊端。

刘彻听着听着,脸色由涨红转为蜡黄,又由蜡黄转为铁青,继而由铁青渐渐泛白。

张汤和赵禹等人交头接耳,准备再次启奏,发起对汲黯的弹劾。

公孙贺、李息的心悬到了半空,那种紧张丝毫不亚于临战前的气氛。

“皇上啊请您大开圣恩,赦过汲黯吧”两人正这样想着,就听见一声怒吼:“罢了”紧接着,刘彻将手中的竹简“砰”的摔在地上。随之,便有一批大臣应声跪倒在地,齐声喊道:“臣请杀了汲黯。”

“杀了汲黯。”

在这一片喧嚣声中,公孙贺、李息的声音是多么的弱小。

站在一旁的包桑吃惊地看着跪倒在殿内的群臣,仓皇地搓着双手不知所措。

接下来,是雷霆之前恐惧的寂静。谁都知道,汲黯的命运系于一人。主杀者和主赦者,都迫切想从刘彻那里听到自己希望听到的声音。

时间一丝丝地流走,大家的心却在一点点地紧缩。在众人的心中,好像时间静止了,空气也停止流动了。

可许久之后,他们却从刘彻的口中听到了两个字:“退朝”

接着包桑跟着喊道:“退朝”尖细的声音终于给这个凝固的时刻带来了一点活气。

等到大家抬起头来时,皇上已经走了。

张汤等人彼此看着对方,都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他有些颓然地垂下两只硕长的胳膊,朝着殿外走去。

汲黯是最后一个离开的,他看了看御案,眼睛湿润了。

长安的桃花在三月开出一片云霞和浪漫。

出了灞城门,大道两旁,一簇簇的桃花挂满枝头。一株株垂柳柔枝轻舒,丝绦飘荡,从眼前一直绵延到数十里外,宛若一道翠绿的帘幕。

从烟霞里走出三匹马,一辆车驾。车驾里坐着一位妇人,一边走,一边用丝绢擦拭着泪水津津的眼角,还不时回头望望渐行渐远的京都,眉梢充满了眷恋。

马上的三位则放任马儿的蹄子敲打着春日的大道。

“不管怎么说,皇上那天匆匆退朝,实在是圣明之举。”说话的是李息。

“是啊说到底,皇上还是不忍降罪于大人,皇上从内心还是喜欢汲大人的。”接着李息的话茬,卫青说道,“只可惜在下那天不在,否则,绝不会让这个张汤兴风作浪的。”

汲黯打心底感念皇上的宽容。

要说他来京城已有多年,每每在朝堂冲撞皇上,从来没为一己私利,他相信皇上也明白这些,所以才一次次的不与他计较。那天要不是皇上退朝,那局面会不堪设想。

汲黯甩了一下马鞭,对卫青说道:“这也怪不得大人,大司马也是奉了皇上的诏命去办事了。”

其实,汲黯那天真的没有打算活着走出未央宫前殿。

这些年他得罪了不少人,他们就愁没有机会置他于死地呢

在即将离开长安的时候,汲黯一想起朝会之后皇上对他的单独召见,仍然铭感五内。

在宣室殿,皇上的目光是多么的复杂。

那是惜其刚而不能柔的怨;伤其峣而不知折的怒;是用之扎手,弃之不舍的哀。

按理说,皇上比汲黯小了许多岁,可那会儿倒像是面对一个不懂事的小孩,每句话都是语重心长。

“你这个内史大人呀这些年来,你真以为朕怕你么朕是喜你憨直忠贞,从不腹诽,才处处容忍你,可你却不知进退,越来越不像话。朕虽素来不提倡黄老,可有时候觉得老子之言也不无道理,你难道不知水至柔而又至坚的道理么非得每次都要弄得剑拔弩张才痛快啊你叫朕如何说你呢”

看着汲黯低头不语,刘彻又缓了语气道:“你在朝中结怨甚多,再待下去,不仅你处处难受,朕也不好处置。朕考虑,京城已非卿久留之处了,你赴淮阳如何”

汲黯一愣:“皇上之意”

“朕决定任你为淮阳太守。”

汲黯心中掠过一丝悲凉,早年在东海太守任上的情景瞬间涌上心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