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汉武大帝 > 分节阅读 112

分节阅读 11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十八岁,男女之间的事情远不及与匈奴作战更有吸引力,他便找了一些话题打破这种异样的对视。

“公主乃皇家贵胄,金枝玉叶,还是多学一些皇后的贤淑和宁静,有时间多看看书。”

可阳石公主却回道:“表兄何时学得唠唠叨叨了”

到了长乐宫的西阙,霍去病望着停靠在阙楼外的车驾,便道:“就到这里吧臣告辞了。”

阳石公主装作没有听见,仍按着自己的思路说道:“本宫跟表兄去学骑马吧”

霍去病已准备上车,婉拒道:“今日不行。没有得到皇后的允准,还是改日吧”

“一言为定。”阳石公主俏皮地拉过霍去病的手掌,狠狠地打了一下,便转身回宫去了。

呵呵姨娘那样娴静,蕊儿却是这样的性格。在登上车驾的时候,霍去病在心里笑了。

他没有发现,其实阳石公主并没有走远,她直到霍去病的车驾被树荫遮住之后,才回转过身,脸上挂着失落的惆怅。

可阳石公主不会想到,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消息正等着她

第三十五章 恃威联姻一厢愿

阳石公主一脚踏进椒房殿,卫子夫就问道:“怎么现在才回来”

“宫中路长,孩儿是与表兄走着出去的。”阳石公主回道,便向母亲告辞。卫子夫拦住了她道:“你先坐下,娘有话要对你说。”

阳石公主就有些纳闷,她和霍去病刚出去的时候,母后的脸上还呈现出舒心的笑意,怎么刚过了一会,就流露出不易觉察的忧伤呢

一定是有什么事情发生吧

也许是太累了,要不就是哪个宫娥犯错惹得母后不高兴了,要不就是那些妃嫔、美人间永远扯不清的纠葛。唉皇宫深苑究竟有什么好自己若是个男子,绝不会被这些枝枝蔓蔓缠住手脚,早就像表兄那样建功立业去了。

卫子夫从果盘中拿起一个橘子,剥了皮,递到女儿手中道:“这是南方送来的贡品,尝一尝吧”

阳石公主接过橘子却没有吃,而是问道:“母后,不知留下孩儿有何教诲”

“据儿就要立为太子了。”

“这是朝野尽知的事啊”

“你舅父作为重臣,注定是要担负起保护太子的重任。”

“这个孩儿也明白,除了舅父,没有人能担此重任的。可这与孩儿有何关系呢”

“儿啊”卫子夫将身子往前挪了挪道,“你姑母前日来宫中提亲了。”

“提就提吧”

阳石公主沉浸在刚才与霍去病相约骑马的兴奋中,压根儿就没有将这件事与自己联系在一起。

“以姑母的地位,加上舅父身居要职,只要她愿意,公卿们一定会趋之若鹜的。”

“可她”

“她怎么了”

卫子夫长叹一声道:“可她却偏偏看中了你。”

“什么”阳石公主觉得很好笑,也很不可思议,甚至有些滑稽。

她都十四岁了,可卫伉才六岁,阳石公主笑得前仰后合,捂着肚子喘气道:“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儿跟孩儿提亲,这不是笑话么”

“儿啊你听我说。”卫子夫提高了声音,阳石公主的笑声戛然而止,吃惊地看着母亲。

“长公主虽与你舅父是夫妻,可她更是皇上的姐姐。太后临终遗言,要你父皇善待长公主。她如果执意要定这门亲事,你父皇也是无可奈何的。”

“不女儿说什么都不会同意的。”阳石公主眼中溢出的泪珠儿滴在卫子夫的手背上,热辣辣的。

卫子夫捧着阳石公主的脸,一时间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却找不到个头绪。她现在惟一能够告诉女儿的,就是要全力维护太子的地位。

“倘若你姑母在太子这件事情上闹起来你一定不愿意看到娘就像当年栗姬那样,因为拒绝了阿娇和刘荣的婚事而被废掉吧”卫子夫说着,眼泪就扑簌簌地落了下来,母女俩的泪就流到了一起。

阳石公主从母亲身边站了起来,擦去腮边的泪水,咬了咬嘴唇道:“孩儿知道母后的难处,孩儿也知道据儿立为太子意味着什么可是,母后孩儿也不愿意拿自己的婚姻当儿戏。姑母要是逼得急了,孩儿就向父皇提出,远嫁匈奴,永不回长安”说罢,她就向卫子夫告辞,回自己的殿去了。

“蕊儿”卫子夫追到殿门口,看着女儿在一群宫娥和黄门的簇拥下远去,心里像一下子被人掏空了似的,“这孩子,这是怎么了”

卫子夫神情有些恍惚,对春香说道:“扶本宫进去,本宫有些累了。”

她正待转身,却见从未央宫来的黄门进来道:“皇上口谕,宣皇后与皇子到沧池见驾。”

长乐宫与未央宫,一个坐落在长安的东南部,一个坐落在长安的西南部,两座宫城占去了都城面积的三分之一,它们中间隔着一条安门大街,从东宫到西宫,要横穿大街和漫长的复道。等到卫子夫乘着轿舆赶到沧池时,刘彻早已在那等着了。

“今日朕心中有些烦闷,就是想与皇后单独在一起说说话。”说着,刘彻便让包桑带几位黄门陪着刘据乘一舟,而他与卫子夫登上另一舟。临上船时,刘据却不依了,他甩开包桑的胳膊,跑到刘彻面前撒娇:

“孩儿要和父皇坐一条船,孩儿还要向父皇背诵论语呢”

卫子夫一把拉住刘据责备道:“听父皇的话,坐到后面船上去。”

可刘据根本就听不进去,执意要上刘彻的船。刘彻的脸色就严肃了:“你将成为太子,还如此放纵,将来如何担得了大任”

刘据想靠哭闹实现自己的要求,可当他看到刘彻一脸的威严时,哭声硬是憋在喉咙里出不来了。

其实,在刘据童稚的心中,太子还只是一个十分模糊的概念,他还无法理解这是一件关乎王朝存亡继绝的大事,但父皇的严肃使他第一次感觉到,自己和普通的孩子不一样。

“殿下走吧。”包桑一边劝说,一边拉起了刘据的手。

刘据回头看着母亲,极不情愿地挪动着脚步。那样子卫子夫看在眼里,心里很不好受,转过脸轻轻地擦了擦眼角。

刘彻心中就有些不悦,低声道:“如此柔肠软心,岂能带好太子你就是少了些太后当年的刚强。”

“臣妾明白了,皇上也是为了据儿好。”

此刻,卫子夫与刘彻并肩站在楼船的甲板上,他们望着一泓池水,碧波荡漾,晃晃悠悠地映出环岸垂柳和宫阙的倒影。雾霭如纱,环绿绕翠,仿佛这船是在云彩间穿行。

有几只燕子在柳枝间穿梭,那怡然自得的样子引起卫子夫许多念想。人如果能像这燕儿一样,无拘无束地在天地间飞翔该多好,既不用处处顾及许多的关系,也不会让宫廷的礼制将个人的情感束缚。

卫子夫的眼睛始终没有离开过刘据的船。她明白了,皇上今天这样安排,分明是要传达一个信息刘据作为太子已成定局。这意味着他将获得一个独立的环境,不可能再像往日那样在母亲面前撒娇了。

看看就连陪皇上游湖也与社稷大计纠缠在一起。卫子夫默默地想。

刘彻忽然问道:“朕是不是老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