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无限之军事基地 > 分节阅读 408

分节阅读 40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特别的法国准将,据深受贝当影响的、美国驻维希法国的代表李海海军上将所提供的报告说,则不仅是“法国的叛徒”,而且还是“英国的傀儡”,甚至还带有法西斯独裁者倾向;另外,达喀尔的败仗也足以说明他成不了气候。所以,罗斯福政府一直在以虽徒劳无功但却又令人钦佩的耐心讨好维希政权,根本不愿意理睬戴高乐。

他们坚决不同意戴高乐对圣皮埃尔和密克隆岛采取行动;另一方面,却打算让“加拿大派出人员管理岛上的无线电台”。这样一来,一项军事计划又演变成了外国干涉法国领土的问题了。这当然是法兰西民族利益所不能容忍的。

于是。戴高乐于12月初命令米塞利埃海军上将去加拿大视察驻扎在那里的自由法国海军部队。到了圣诞节前夕,他便断然命令米塞利埃立即攻占那两个岛屿。

罗斯福和丘吉尔起初对此事倒没怎么在意,赫尔国务卿却不然。“虽然这两个岛屿相对来说不怎么重要。但它们被自由法国人以武力强行占领却给我们造成巨大麻烦这可能严重影响我们同贝当元帅的政府的关系。”

他发表了一个公报以示愤慨:“我们得到的初步报告表明,所谓的自由法国人的军舰在圣皮埃尔岛登陆是一个武断的行动,它违反了有关各方的协定,事先根本没有通知或征求美国的同意。美国政府已询问加拿大政府准备采取什么措施恢复该岛的现状。”

但加拿大政府的答复却是:“加拿大人对戴高乐的行动感到欣慰。”美国舆论也非常赞赏这次行动,并对赫尔发表的“所谓的自由法国人”的声明表示极大的义愤,不计其数的“所谓的国务卿”、“所谓的国务院”的挖苦和辱骂信件飞到了他办公桌上。赫尔不愿善罢甘休,他极力想说服丘吉尔支持他逼迫戴高乐撤出该岛。但丘吉尔却认为“赫尔先生完全是小题大作”,因为英国外交部已发来电报,指出任何逼迫戴高乐撤离的行动都“势必会引起一场难以置信的动乱。我们将无法向公众解释”。

戴高乐也给丘吉尔拍来了电报,明确指出“美国国务院目前对自由法国和维希政权采取的不同态度,将极大地损害法国和其他地方的战斗精神美国政府对那些应对投降负责的人和犯有通敌罪的人公开表示这种偏爱,将给自由法队和领地以及沦陷区的舆论造成令人遗憾的印象”。因此。丘吉尔不仅不支持赫尔逼迫戴高乐。反而在第二天的联席会议上谴责了投降的维希政权,并为戴高乐进行了辩护。

但赫尔国务卿也同样执拗。他先是起草了一份保全面子的声明,丘吉尔拒绝签字后,他又拟出一份新的协议草案,建议所有武装力量都从岛上撤走,两岛由美、英、加三国共管,并向罗斯福威胁说:假如总统在这件事上不给予他更坚决的支持,他就辞职。

罗斯福无奈。只得劝丘吉尔去对戴高乐施压,并暗示他不惜使用武力。丘吉尔相当难堪。又不得不去逼迫戴高乐接受赫尔方案,他自己拉不下这个面皮,又只好敦促外交大臣艾登再次充当中间人。

事情既到了这一步,戴高乐当然更是谁的面子都不能买。他认为一个人可能有朋友,但一个民族却不可能有朋友而自己,则已经是民族利益的保护人了。所以,他决不能妥协。

艾登暗示道:“美国正考虑派一艘巡洋舰和两艘驱逐舰到圣皮埃尔岛,那时您将怎么办”

戴高乐回答说道:“盟国的军舰将停泊在该岛领海范围之外,而美国海军将领则上岛同米塞利埃共进午餐,他会十分高兴的。”

艾登又问道:“但假如美国的巡洋舰驶入法国的领海呢”

戴高乐冷冷的回答道:“我们的人会按惯例通知他们停止前进”

艾登又追问一句:“假如他们还是向前开呢”

戴高乐仍不动声色地说道:“那就会发生最令人遗憾的事,因为那时我们的人将不得不开炮”

这种毫无妥协余地的态度使艾登大臣的说客当不下去了,他只好回去如实向丘吉尔汇报。丘吉尔更是左右为难。因为从客观上说,美国丰富的资源、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确实盟军的中坚和后盾,他实在不能得罪。他再次劝说戴高乐委曲求全,并以自己为例:“你看看我是怎样能屈能伸、转来转去的”

戴高乐断然回答:“你能那样做,我是办不到的因为你是在一个巩固的国家基础之上,有团结起来的民族,统一的帝国,庞大的军队。但是我呢我的资源在哪里可是我,你知道。我是对法国的利益和命运负责的。这个负担太重了。我没有条件低头,环境也不允许我低头”

这是戴高乐的苦衷,也是事实。丘吉尔当然也无法再逼迫戴高乐。于是。这位老练的外交家再次施展他那高超的外交天才,多方斡旋,终于使这事拖了一个多月,双方的激动情绪都逐渐冷却,最后默认了两岛的现实。

不料那位不甘寂寞的海军上将米塞利埃又莫名其妙地挑起事端,并迅速把事态扩大成一场英法政治危机。

他于2月28日返回英国,戴高乐把他当作凯旋的英雄来欢迎。并马上请他领导一次新的作战行动,但米塞利埃却反常地当众指责戴高乐在两岛事件期间损害了他同美国人的关系,怒斥戴高乐的“独裁倾向”;过了三天。他竟宣布他辞去民族委员会的职务,令他所有的同事目瞪口呆。戴高乐接受了他的辞职时,他却又宣称还要继续留任自由法国海军总司令;而且这次除了莫莱、拉巴特等人之外,他还得到了英国海军大臣亚历山大的全力支持。更重要的是。所有战时内阁成员都附和亚历山大。他们甚至还通过了一项决议:“我们必须坚决主张米塞利埃海军上将继续留任自由法国海军总司令职务;如果戴高乐将军不同意这一意见,我们将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使这一意见生效。”

这样,一场自由法国的内部矛盾又变成了一场英法争吵。安东尼艾登是处理前两次米塞利埃事件的老手,这次又被请出来向戴高乐转达内阁的立场。但戴高乐的寸步不让的强硬态度又再次使他碰了钉子。戴高乐说“他不知道国务大臣是否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作为自由法国运动的领袖,他不能允许他的立场为米塞利埃的阴谋活动所动摇”

最后艾登问他将怎样处置海军上将,戴高乐说他将建议米塞利埃“休息”。艾登劝将军考虑48小时再做答复,这更使戴高乐火上加油。他一回去就召集民族委员会举行会议,决定命令米塞利埃休假30天。期间不许在海军司令部露面。海军上将恼羞成怒,拒绝服从。于是被处以30天软禁。根据英法司法协议,戴高乐还要求英王陛下政府保证处罚得到执行。英国内阁万分尴尬,不予答复,戴高乐便下令停止与英国政府的一切往来,并于3月18日隐退到乡下去了。

这下英国内阁又不得不让步了。因为自从戴高乐发表了著名的“六一八”讲话,他实际上已成了全体法国抵抗力量的精神领袖,而后来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又使他在自由法国巩固了谁也取代不了的地位。海军大臣被迫做出了妥协。

3月23日,他们通知戴高乐,英国政府不再坚持原来的意见,并保证在30天之内不让海军上将与自由法国海军人员有任何接触

从此,米塞利埃就从政治舞台上消失了。

这次事件,美国和英国政府尽管被迫做出了妥协,但却让他们丢尽了脸面,甚至遭到了国内无数的批评,而戴高乐,却借助着这三次事件极大的提高了自己的国际威望。

但是,所有的人都没有想到,三次“米塞利埃事件”,戴高乐竟然早就靠着纳里斯完全掌握住了美国和英国的态度,这才把自己充分的处在了一个最有利的位置上。

“上校,其实你可以仔细的想一想。”纳里斯的声音不大,但却足以让孟席斯听得清清楚楚:

“美国和英国走的每一步,以及态度会在什么时候转变,戴高乐将军为什么会掌握得如此清楚如果不是我及时把这些情报汇报给他,他绝不可能采取如此强硬的态度,甚至必须以辞职来威胁英国。因为在我的情报分析中,一旦戴高乐以辞职威胁,那么英国政府和丘吉尔首相本人将不得不接受戴高乐将军的一切要求。还有美国同样如此。”

孟席斯恩了一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