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姐妹花的贴身保镖 > 分节阅读 664

分节阅读 66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话,事情就没有一点回旋的余地了。

叫自己去斡旋此事,为的就是让事情留有缓冲带。

“需要拿多少钱”花妖小心翼翼的问道。

按照她的经验,处理这种事需要的钱绝对是天文数字。

“一分钱也不要拿,没用的。”潘红升这一点看的倒是很透彻,作为海北省一手遮天的大势力,廖凡会没去送钱他既然被抓了,那就说明钱不好使。

两人离开以后,潘红升轻叹一口气,站在窗前眺望夜晚的京城。

此时万家灯火在风雨中飘摇,现在是晚上十一点多,基本上大家都到了要休息的时候了。

他拿起手下送来的资料,细细的看了几页。

海北省新任长官,徐善长,男,汉族,1967年

1967年生人潘红升看到这几个字有点发愣。

1967年的话,年纪在省一级高官中算是比较年轻的。能够这么年轻就当上这种级别的官员,这只有两个可能。

1,此人后台很硬。

2,此人很有能力。

并且这两条后面都加上一条,那就是此人必须还要会搞关系。

现在连三岁的小孩子都知道,在这个国度里关系可以决定很多事情。就算是你想去全聚德吃饭,去医院看病,有熟人可以给你方便。

为什么很多人辛辛苦苦一个月挣不了三瓜两枣,却要拿出大部分钱来随份子参加红白喜宴这就是拉近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方式。

在社会上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一套,在官场更是如此。

能混到省一级的官员,为人处世心机城府肯定是相当惊人。

对方肯定知道廖凡是他潘红升的人,但还是执意要动手。要知道,廖凡还是国安组的成员。

这个徐善长到底想干什么呢莫非是廖凡在海北做了什么太出格的事情

他想想之前自己经历的尸山血海,轻轻一笑。

再出格的事情,自己和廖凡不也做过到底是什么地方触犯了这位徐长官的底线呢

这种程度的行为,肯定要向国安组高层汇报的,而作为廖凡在组织上的领导,为什么没人告诉自己

细细分析起来,这件事让潘红升不能再用简单的一个电话,一个招呼来处理。

花妖的办事能力他虽然很信心,但这件事情的深浅现在并不明朗。对方对着廖凡出手,就等于对着自己出手,而且是理直气壮光明正大。

自己现在无论做什么,都是反面角sè;而对方是英雄,楷模。这件事就算是闹到老爷子那里,自己也是不占上风。

潘红升很清楚老爷子对社团的态度,从来都是深恶痛绝。他若是知道自己不仅没有跟地下世界划清界限,还把正式的国安组成员拉拢进去,不剥了自己的皮才怪。

但是廖凡他绝对不能不管,就算是救出他要花费多大的力气,就算是让自己拥有的一切血本无归。

与其说是手下,不如说是自己的兄长,挚友。

记得自己之前一次次被势力庞大的帮会威胁,是他千里迢迢率众驰援,没有这个人他不敢想象自己现在会是什么样子,也许早就成为一具腐尸了。

办公室里的英伦式座钟响了起来,潘红升愣了一下。

指针已经毫不留情的指向12点。

雨越下越大,啪啪的击打着玻璃;闪电在半空中时隐时现

那些闪电似乎都在他头顶不远的地方爆炸,一个比一个响。

莫非,要变天了

第一百三十八章求你了,潜我吧

张博文通过选秀节目一役,已经从小有名气成功的转型为一名新星,演艺事业蒸蒸ri上。

这个时候,绯闻什么的都来了;狗仔队也来了。但是张博文拿出自己混不吝的劲头来了,就算你拿着摄影机跟在他屁股后面跟进男厕所,他一点都不在乎,还冲人家挥挥手:“带纸没有哥们”

他的这种率xg在娱乐圈绝无仅有,瞬间大大吸引了人们的猎奇心,于是各大娱乐周刊连篇累牍的报道来了,媒体的各种赞誉也来了。

当然,他的火爆也引起了很多失宠者的不满,前著名女演员羊蜜公开场合表示,像张博文这种选秀明星,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蹿红的时候是排山倒海,退cháo的时候就是食去鸟投林,了却一片白茫茫真干净。

作为张博文的经纪公司负责人,潘红升立刻高调回击:“请某位女星治好脚臭再来评价别人,脚臭是小事,口臭是大事。还有,引经据典的时候请查仔细了,在经典台词里面有错别字就不好了。”

这一火花对抗引起了媒体们欣喜若狂观众最喜欢看的就是这些名人互相掐了,非诚勿扰当年为什么那么火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两个光头互掐。

于是乎,微博上粉丝互相大骂,贴吧大战,媒体推波助澜

表面上张博文和羊蜜相互间恨得牙痒痒,其实私下里见了面还是该吃饭吃饭,该打招呼打招呼。

他们彼此之间都明白自己在干什么,掐架制造看点那是职业,私下里谁二逼呼呼的真的玩楞的

潘红升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海北那边的动静,但是廖凡的事情似乎石沉大海,关于他的案情没有任何消息传出。

花妖和黑蝎时不时的传来消息,但内容简短只有几个字:“正在顺利进行。”

这几个字让他吃了一颗定心丸:对方既然肯接洽两人,看来并不是没有松口的迹象。

毕竟廖凡帮会不沾毒,不涉及恶xg案件,纪律极其严谨。在当地的声誉很好,只是有几个大赌档算是违规产业。

但是为了保险起见,他还是给徐善长写了一封亲笔信,信中只有一个字:“越。”

他十分理解这位徐长官急于树立起自己在海北省的形象和威仪,但不会允许任何人拿他的兄弟做筹码。

这个年头,写信这种方式有了特殊的意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