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猪星高照 > 分节阅读 130

分节阅读 13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看了下村民安入绳梯的地方都处于易坍塌的危险区,加上这么多年的重力拉扯,能坚持这么久已经算是个奇迹了。”

曲文还真没想到梁山这些年四处攀山到攀出了些专业知识,难怪说干一行爱一行,当你沉迷进去,就会连相关的事物也感兴趣。只不过自己倒霉了些,缆绳早不断晚不断,偏偏到自己过的时候就断了。

进山前梁双跑了很多地方才买到了足够长的缆绳,按他所说能在这种小地方买到这么长的绳子本身也是个奇迹。现在看他的样子似乎真的想在这里重建一条跨山索道。

“那现在怎么办,你们昨天买了这么多缆绳,难不成还想在这重架一条”

梁双摇了摇手,神秘兮兮的笑了会:“不是一条,是两条。”

“两条,两条会更结实一些吗”

“不,两条都是单行滑行的缆绳,一条用来过去,一条用来回来,这样一来孩子们过这条索道就会轻松很多。重点在于承重量没有以前那么高,最多两百斤左右,再高就会有断掉的危险。”

“两百斤之有这么点吗,之前那条村民还可以用来运牛。”曲文略有失望的说道。

“两百斤不错了,这里只有这么粗的绳子卖,再想要好的就要到大城市去买。而且两山之间的跨度太长,一百五十米已经是极限,再长一些我可不敢保证。”

隔行如隔山,曲文不是很了解这方面的问题,既然梁双说了就一定没问题。因为不懂,所以和卫宁一起坐到了一边,看着几人在山边忙碌着,为了运送缆绳和固定工具,到了乡里不得以还额外请了辆马车。

梁双几人折腾了半天,总算是把山这边的固定架给建好,为了保证使用年限还特地多加了几组地轮。

曲文感到好奇走到了旁边问道:“那现在怎么把缆绳拉过去,靠人力吗,只怕背不动这么粗的缆绳吧”

梁双拍了拍身边另外一捆较细,重量较轻的麻绳:“就靠这个,我们先让人背着这条麻绳,顺着山边爬过去,然后再绑赚度用的缆绳从那头拉过去。前边是技术活,后边是力气活。这么长这么重的缆绳,我想最少要七八个人才能拉得动。”

自从上次掉下山,曲文还真有点怕了,要不换成平时保不准好奇心作怪会主动提出要跟着爬过山。

“那你们注意些,等到了山那边顺着山路走,大约一个半小时就能见到村子,你去找村长就说是我叫的,让他多派些人来,早点把索道给弄好,这样孩子们上学就方便了。”

把廖铃铃留了下来,梁双三人慢慢的向坍塌的崖体爬去,每人腰间的皮带都连着麻绳,如此一来能把重量平均化。出于安全起见,三人行进的速度并不快,因为坍塌过的山体还有可能会因为重力的影响再次坍塌。所以梁双摸索确认前方的岩面无碍之后才继续向前行进。

在断崖边望着三人慢慢的前行,崖边等待着的村民暗暗的为他们捏了一把汗。等三人顺利通过,足足花了四十分钟的时间。廖铃铃在旁边解释道,这样的行进速度已经算比较快的了,如果没有腰上麻绳的重量应该可以行进得更快些。

之前梁双说过这是个技术活,曲文倒觉得技术和体力都重要。

顺利通过崖面休息了会,留下个人看着绳子,梁双和另一人又继续向村子前进。因为没有其它的联络方法,仓促间进山,所以只能让俩人靠脚力通传。

三个小时后,梁双才领着一群村民回到对面高崖边,望着牵引到半的绳索,山里的村民显得异常的激动。

“阿文啊,我们全村都谢谢你了”老村长隔着高崖高声大喊,一个外乡人能替村子做到这步怎能不让他感到激动。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被夸赞,曲文反而有些不好意思,挠了挠头放开嗓子喊回:“那就早点把索道牵好,我好进村吃饭,肚子叫了。”

一句话把两边山的村民都逗乐了。未完待续。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

第219章老祠堂的价值

把一根缆绳完全固定住,接下来的工作就变得轻松了许多,由廖铃铃拿着第二根缆绳从索道送到对山,等两条绳索都完全固定好,曲文终于明白了梁双所说的轻松渡崖是怎么一回事。

两根绳索利用了高低斜角的原理,由高点滑行到低点,如此一来便不需要再用力去费力拉扯,只要绑好皮带,滑轮自然就会把人慢慢的送过崖面。如果你想再快一些,可以拉动绳索旁边的小缆绳,便能很快的顺利渡崖。因为限重的关系每次只能过一个人,等第一个人通过,第二个人再拉动小缆绳拉回皮带,又可以继续通过。

梁双亲自来回试验了两次,确保安全才让曲文等人跟着过山。

见几人渡崖如此轻松,一些好奇心重的村民也跟着尝试了一把,得出的结轮是轻松,快捷,好玩

脚下是几十米的致命高崖,他们竟然觉得好玩

曲文望着都不寒而栗,真是没掉下去过不知道这断面深崖的可怕。

不过曲文很庆幸,能在这边偶遇梁双几人,否则真等山路修通不知道村民们还要苦熬多久。

一大早出发进到山里村寨已是中午近两点钟,曲文饿得前胸直贴后背,老村长知道曲文能吃,感谢的话路上也说了的大堆,回到村就叫人弄了一满满一桌吃的上来。

山里的东西都是村民们自家养的和自家种的,绝对绿sè环保,土鸡吃的是五谷杂粮,常年放在院子里ziyou奔跑,使得肉质鲜美又富有嚼劲。不单曲文吃得过瘾,就连梁双几人也连声叫好。

吃完饭老村长带着几人来到村里祠堂,卫宁用相机从多角度拍了很多照片,同时很认真的察看了下祠堂的雕工和材质。从他观察用料的神情,曲文就知道这家伙多少有一些鉴赏知识。

“文哥你说的老祠堂就是这座,应该有几百年了吧,全都是上好的樟木”梁双拍拍身边的柱子,这家伙不愿接老爸的班,但从小耳濡目染也同样有不少鉴赏能力。放到古玩行上比那些自认为看了几本书就称为大师的人强得多。

“是老樟木没错。所以才能如此完好的保存下来。你们猜猜这祠堂如果拆了拿去卖。能值多少钱”曲文问道。

“五十万”

“八十万”

“一百万”

廖铃铃三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梁双啧啧的摇了摇手指:“所以说没文化真可怕,像这么好的樟木和jg工雕刻,光是一块门板子都得十万往上,你们看这个门板雕花,可是用一整块樟木雕出来的,当中没有任何的拼接。像这样的老樟木,记得我老爸说过,没有八百到一千年根本长不到这么大。你们再看看这一整座祠堂,不连中间和旁边的柱子在内,得用了多少这样的老樟木”

廖铃铃三人越听越奇。满目惊诧,暗想那像这样的老祠堂得值多少钱

“在四九城一套砖木制结构的四合院都要上千至几千万,当中不光地皮贵,老房子老物件也贵,而且那里还没有这么好的木材,所以这幢祠堂,我想三百万左右差不多,如果有人喜欢的话还可以更高些。”

曲文在一旁笑了笑,他故意这么问就是想帮村民们抬高价钱。按自己原来的估计应该在二百五六十万这样。梁双倒也聪明,懂得随声附和帮着抬价。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