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猪星高照 > 分节阅读 74

分节阅读 7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认。”

摊主点了点头,笨的藏家一般只会找东西上对的地方,自己说服自己这是件真品,无形中加大了上当受骗的机率。聪明的藏家会找不对的东西,发现有一处错误就格外谨慎,甚至宁可不买也不冒这种风险。

“可我这件确实是被氧化掉了。”

曲文又笑了笑,笑容有一些憨傻,又有一些诚实耿直。

“权当是氧化掉了的吧,但既然是铸钱用的东西,那就一定是官办的物件,既然是官办的物件在下边得有个款吧,否则流失出去怎么好找回。再说了五铢钱的币材颜sè为红sè,含铜量在70以上,含铅量约为20,而你这件钱孔内留下的锈迹有些发紫,看样子应该是一直烧纯铜用的,这也不太符合五铢钱的材质特征啊。”

摊主听见仔细的看了下铸钱的钱孔,还真的是暗紫sè,又不由的呆了起来,重新打量着曲文,这个年轻人究竟是何方神圣,怎么对古玩这么了解。

其实五铢钱也分很多种,因为是不同年代铸造,如果是三官五铢币确实和曲文说的一样是70对20,而比郡五铢的含铜量就偏高了些。而且钱范只是用来铸钱,或许会留下些烧铸钱币的痕迹,可是经过这么多年那还会留下些什么,上边的锈迹其实就是钱范本身的锈sè。

捡漏这事往往就是建立在相互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如今曲文的信息量明显要多过摊主,一下间说出一大堆东西也由不得别人不按他的说法去想,似乎还真的是那么回事。

摊主找不出理据反驳曲文,无形中也被他给说服,先前的轻视之sè一扫而光,换成满满的钦佩。

“刚才实在是对不起,老哥我走了眼,错把真神当小卒。小兄弟你觉得这应该是什么年代的东西。”

“我看应该是辽代的,因为古钱币的铜质铜sè差异较大,我们可以有个明显的区分。先秦的一般为深红sè,接近紫铜。五铢钱颜sè多为深红,五代时国的微微带青,南唐的偏黄,北宋早期一般为淡黄或微黄,后期则是偏深一些。而宣和、靖康、建炎多属白铜。辽代的则是微紫和紫红,嘉靖之前铸钱多用青铜,嘉靖之后则多用黄铜,咸丰宝福局铜钱为紫铜,咸丰满汉文浙字铜钱sè微带金黄,这年代太多,我一下也讲不完,再说的话我可要开班收钱了。就sè泽来看应该是辽没错。”

曲文的话一下把大家都给逗乐,同时又带着满满的钦佩,这那是大家口中的冤大头,明显是真佛暗藏,昨天一下收了那么多东西,那他的本事可就大了。

摊主越听越惊,早已佩服得五体投地,全体投地,就差没给曲文当成神仙供起来。赶忙从兜中拿出一包烟,递过一只:“小爷,你今给我好好的上了一课,你随意给个价,我要是还就是孙子。”

曲文装样想了想,伸出四个手指头:“四千你看怎么样”

“小爷你真是好人,不瞒你说我这件钱范是我从别人那用两千收来的,你没让小的吃亏啊。”摊主拿回钱范感恩戴德的麻利帮曲文用几层塑料袋装好,连钱都还没收就又递回到曲文手上。

“出门做生意不能吃亏,否则会坏了财运,我不能坏了这个规矩是不。”曲文微笑着把四千块钱交给摊主,让摊主再次感动得一塌糊涂。

“好人啊,这年头像你这样有才有品的年轻人真的不多了,我这句小爷叫得心服口服”

-------------------------------------

-------------------------------------

自从三江惨败之后,蛮民什么都没求过,编辑也没再给推,有人说蛮民是个神坑,占着好推没效果。按起点的风格,很多人会直接自宫了。可是蛮民没这么做,因为还有兄弟在看,每天的推荐票虽不多,也有几十票。虽不满足但还是很感激,所以蛮民才能一直坚持下去。至于收藏,没怎么掉也没怎么涨,蛮民也懒得去看,每天工作完就写稿子没断过一天,相信还对得起喜欢这本书的兄弟们。

在此蛮民要说:兄弟们谢谢了

第140章极速淘宝三

一件事能看出一个人的人品,一件东西能看出一个人的实力。

之前曲文故意装疯卖傻隐藏实力想多淘些东西,如今已没有这个必要,就算没有今天的事,过两天迟早也会被人发现,只要赢了赌局便可以光明正大的去元胜杰家拿十件宝物,以他的资产实力,绝不可能没有些好料,说不定还能遇上一两件孤品。

买完钱范围观人群像炸开了锅,这个姓曲的年轻人究竟是冤大头还是隐藏极深的真神,各种猜测争论不断。亲眼看曲文购买钱范的人都开始相信他是个行事低调的真神,没看到的则保持观望态度。随着传言传出,跟在曲文身后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

可是如此一来就加大了曲文捡漏的难度,后边再想用低价买东西便不再那么容易。

从第九个摊位离开,到第十、十一、十二接连好几个摊位,曲文又恢复到早前一眼即过的状态,如此淘宝方式让人格外的惊讶新奇。

有人说他可能是懂些皮行加上运气好,哪有人只看一眼就能知道有没有好东西。有人说这是大智若愚真正的高手,这一眼即可识真假,一眼便可知天下。

隔了几摊曲文又停了下来,围观的人也跟着停了下来,全闭上了嘴巴等着看曲文再次出手,这一次可能是运气,两次那就是真神。至于是运气还是真神,就看曲文的这一把。

这次曲文看中的是一个绿sè瓷制碗,碗口直径约有十五厘米,撇口,圆腹,碗心素白,碗壁雕有回纹和饕餮,器形敦厚端庄,雕工规整而不失华丽。

曲文刚上手老板便对他笑道:“小兄弟你要是能正确说出这件大碗的出处年代,我也不和你抬价,在我原价收来的基础上加些车马费,就当是我对你的支持。”

敢情这个老板知道曲文和元胜杰之间的赌局,而且还倾向曲文一边,不过想了下元胜杰的朋友即将在这开新店,这同行是对头,总有人愿意看到对手倒霉。想到此曲文也就释然了。

“好啊,不过老哥你得先给我交个底,这件东西你收来时是多少钱。”

老板笑了笑:“来搭个手。”说着把手伸向曲文。

等曲文也把手伸过,老板用一块布盖在了两人的手上,谁也没有说话,只是用手指来沟通谈价。

这个方法俗称用手谈价,也有人叫作手算,最早的叫法是“袖里吞金”,是古代秦晋商人发明的一种较隐晦的数值计算论价方法。古代人的衣袖肥大,计算或是讨价还价时只见两手藏在袖中,固叫袖里吞金。对此曾经还有过一段民谣流传:袖里吞金妙如仙,灵指一动数目钱,无价之宝学到手,不遇知音不与传。

不过这用手谈价的方法也有很多,每个地方各有不同,如果是袖里吞金的算法,每个手指表示一位数,五个手指可表示个、十、百、千、万。每个手指的上、中、下三节分别表示一到九,每节上布置三个数码,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第一次握手先表示大致数目,比如抓住整个手就是万数,然后再抓住三个手指就表示三万。如果想减价就用手敲击对方的手面,用两个手指敲就表示减两百、两千或两万,加价则是敲手背。

等把布拿开,俩人都笑了笑,曲文拱手说道:“老板是个爽快人,那我就班门弄斧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